浅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对当代儿童教育的意义

2016-05-30 18:30李娜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天性

李娜

一、卢梭的《爱弥儿》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述成一位理想的教师,把爱弥儿描述成一名理想的学生,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的成长和教育历程。这部著作由于极力抨击了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的观点,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主张教育要合乎儿童发展的天性,因而便犹如天文学上的“哥白尼革命”一般,在世界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震动。

第一卷,卢梭主要论述了两岁以前的婴幼儿教育方法。卢梭在《爱弥儿》卷首的第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强调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应顺应自然、培养自然的人。

第二卷,卢梭将这个阶段界定为从儿童开始学习走路到成长为十一二岁孩子的教育。针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卢梭主张要“把孩子教育成孩子”。卢梭认为教育一定要在乡村,要让孩子感受乡村的淳朴和自然。

第三卷,阐述卢梭对少年期儿童的教育。他认为这个阶段儿童不仅在智利上迅速发展,在身体上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要向儿童实施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教育。

第四卷,卢梭将这一时期称为“第二诞生期”孩子在到达青春期后,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情感和道德的培养。

第五卷,卢梭以爱弥儿和苏菲的爱情例,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真诚的、纯洁的、甜蜜的、想象多于实际的快乐。

《爱弥儿》一书自始至终贯穿了“自然教育”的思想,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善良的天性。善良的天性并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而有所不同,人之所以变得罪恶并不是像原罪论所讲那样生来带有罪恶,而是后天残害所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经典的话语一语道破了卢梭的性善论思想。正是因为卢梭的性善论,才提出自然教育理论。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

自然教育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自然的教育必须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卢梭坚决反对压制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 反对经院主义性质的封建教育强迫儿童服从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他还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因为人的“内在自然”的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的儿童“内在自然”的发展水平。另外,卢梭还认为男女两性在身心方面也是有区别的, 必须对他们施以不同的教育。自然教育第二方面的涵义是指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它是指身心调和发达的人。这种人身体强壮, 心智发达,良心畅旺,能力胜强,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正因为他身心发达, 所以能适应各种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需要。自然的教育就是要把人教育成为真正的人, 要依据儿童的身心自然发展来教育人, 来指导儿童怎样做人, 而不是旧教育所培养的那种只能固守某种职业的人。

他认为,人类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而在长大之后所需要的东西,全都由教育赐予,而人的本性又是善良的,因此,只要能让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人就必然趋向于善。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归于自然,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樊篱而使天性得到发展,要“以天性为师 , 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人人享受自由,理性纯全而良心畅遂,人类社会才会成为理想社会。

三、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卢梭所提倡的自然教育理论不仅是对当时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深刻的批判, 而且使人类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使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自然教育理论震撼了当时的整个欧洲, 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对现在世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仍存在著巨大影响。

首先,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制度的猛烈抨击。在他生活的年代, 欧洲的教育是压制儿童个性, 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 那种经院主义性质的封建教育强迫儿童服从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卢梭反对腐朽, 落后的封建教育, 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 要遵循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天性, 要归于自然, 教育要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他不仅充当了封建教育的爆破手和掘墓人, 而且成为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和奠基人。”虽然早在古希腊, 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教育要适应天性, 后来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 但是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教育实施方案。直到卢梭的出现才提出了具有较为完备体系的自然主义教育, 才使得封建的抑制天性的教育转变为尊重天性的教育。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来看待我们今日的教育, 也有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今日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儿童没有童年, 家长和教师一味的对儿童进行知识的灌输, 这种不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在中华大地上到处生根发芽。儿童从小学开始就要背上沉重的书包, 接受那种填鸭式的教育,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种现象还有低龄化的趋势。这从现在社会上办的热闹非凡的少儿英语班, 奥数班等现象中可见一斑。儿童应该有他欢乐的童年, 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 要还给儿童一个灿烂、欢乐的空间。

其次, 卢梭从教育要适应自然出发, 不仅要求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 尊重儿童的天性, 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 而且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按照不同的年龄特征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虽然卢梭的《爱弥儿》发表已有两百多年,但当今社会把儿童当作成人的现象仍频频出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以成人的思想评判儿童,不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也阻碍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更束缚了其个性。在学校教育中,有些教育者也没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而是把他们束缚在成见的框框里,影响了儿童创造性的发挥,使其身心发展受到阻碍。在社会教育中,社会上流行着许多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读物”,成人化倾向对儿童身心顺利发展都是不利的。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把教育的对象—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把儿童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无主体性的机器转变为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有主体性的学习者, 使教育真正成为儿童乐于做的, 主动做的一件事。卢梭强调教育要遵从儿童的自然本性, 要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这一思想为后人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来源。时至今日, 卢梭的这些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对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 中小学教育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当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不是完全无懈可击,在他的思想中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主张教育要完全脱离于社会,要冲破社会的樊篱而使天性得到发展, 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人人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是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的。再如,卢梭认为儿童要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过分强调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忽视整个人类文明的教育作用。另外,卢梭将儿童分为 4 个阶段进行教育,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人为的将教育这一整体割裂开来,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施以全面教育,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总之,我们对待前人的教育思想不能一概而论,要以辨证的方法来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当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天性
再论爱弥儿是谁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