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运营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5-30 17:15李慧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

摘 要: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作为地方文化和防震减灾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在运营管理方面面临着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纪念、展示、宣传、科研功能,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应该解决经费、人才、科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谋求长远发展。

关键词: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 运营管理 功能发挥

近年来,社会防震减灾意识逐渐增强、各级政府对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为防震减灾科普场馆的建设提供了客观条件。目前,我国防震减灾场馆主要有防灾安全类博物馆、科技馆、遗址地、纪念馆,这些场馆均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而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作为地方文化和防震减灾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也面临着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纪念、展示、宣传、科研功能,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应该克服当前存在的困难,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谋求长远发展。

一、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的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应该属唐山抗震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1996年为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进行了原馆的改扩建,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国务院印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提到“保留必要的地震遗址,建设充分体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纪念设施。”因此,5·12地震后,又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有地方意义的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地震遗址纪念馆、青川地震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地震馆、甘肃舟曲泥石流纪念馆等等。这些纪念馆的建设大多由政府拨款建设,运行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基本依靠免费开放运行经费补助。纪念馆的陈展借鉴了现有国内防震减灾类场馆的经验,引用了建设时最新的科学技术、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多,强调与观众的互动,表现手法更为生动。展馆规模大,管理规范,配备讲解人员,发挥了纪念馆的基本功能。

二、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运行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虽然大多有免费开放经费补助,但是免费开放经费仅能勉强支撑纪念馆正常运营,在纪念馆文物征集、文物保护、临时展览等方面,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制约着纪念馆功能的发挥。

2.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相对纪念馆的硬件设施配备,纪念馆的“软实力”就相形见绌了。纪念馆内专业人员匮乏,无涉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现有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导致现存馆藏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缺乏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多数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仅能满足日常接待参观服务,缺乏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更无影响力深远、范围广阔的国际年会,缺乏吸引力。

4.几点思考。为了全面普及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发挥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收藏与研究的核心产能,推广防震减灾教育,避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乏人问津的尴尬,有以下几点思考:

4.1进行市场调查工作。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要得到永续发展,就要重视和研究观众,把社会的需要和观众的需要作为场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外场馆同行的无数成功的例子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运行机制告诉我们,做好市场调查是保证场馆发展的重要前提。市场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为展览功能组合、展场规模、市场定位、展览运作等方面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多数防震减灾类场馆虽然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但是免费开放经费和地方财政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其运行经费,在保证场馆的公益性不缩水不走样的前提下,应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有了市场调查作为决策依据,场馆运营管理才有了达到最佳效益的基础。

4.2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尽快充实完善专业人员队伍,要不断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要强化与同类场馆、行业学会、协会及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利用其强化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增进学术研究,辅助展示教育。

4.3立足本位,做好场馆产品。做精品展览。建议在现有展览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展览内容,定时举办主题展、专题展。针对纪念馆类场馆特点,展览应侧重于感人事迹,以情动人;侧重于地震知识传播,以识达人;侧重于防灾减灾教育,以技育人。展览的設计应注重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直观性、独特性和人文性。办活动项目或学术会议。一是利用藏品研究成果进行多元展示和教育活动,通过活动项目或学术会议,达到具体的知识推广与社会分享。二是活动项目和学术会议的举办可与其他机构团体合作,通过公私合作方式,互惠共赢,而且还可作为宣传营销的重要内容。举办一些具有创意、趣味性强、专业性强、有特色的活动,能使观众摆脱以往纪念馆给人的沉闷感觉,使场馆的服务更加鲜明和更有吸引力。重研究和储备。研究和储备都是发挥场馆功能的基础和源泉。社会教育工作不能生硬的说教,对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更是如此。场馆应注重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为科普教育和研究做储备;基于遗址建设的纪念场馆,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同时,注重加强遗址震害类型的研究;研究成果除了在展览和宣传讲解中应用外,还应该在场馆的官方网站予以公开,供社会公众浏览和学习。

4.4做强做大场馆宣传。为增加人流量,吸引观众,纪念馆类场馆要懂得“宣传”,尤其是基层场馆。要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努力办好每一个“适销对路的陈列展览”外,还应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场馆的宣传上。场馆宣传一是要广泛争取电台、电视台、报刊社等传统媒体的大力支持;二是要及时推出系列的宣传活动,吸引传统媒体受众;三是在“互联网+”时代,将场馆的动态信息及时反映在场馆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信息平台,吸引年轻一代参观者,尤其是学生团体;四是及时向行业平台报送动态信息,可极大提高场馆在专业领域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光燕. 浅谈博物馆的管理与经营[J]. 鸡西大学学报,2011,08:149-150.

[2]闵泉. 市场环境下的博物馆经营管理[J]. 中国博物馆,2001,02:31-35.

[3]孟庆金,耿玉德. 现代博物馆经营理念创新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8-52.

[4]张丹. 市场营销与博物馆经营策略[D].中央美术学院,2007.

[5]李晨聪. 关于我国博物馆创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

[6]张健. 博物馆市场营销理念的引入及其意义[J]. 博物馆研究,2010,01:7-11.

[7]田园. 我国博物馆的现状与我省博物馆的发展思路[J]. 文物世界,2007,05:66-67+60.

[8]史韶霞.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 博物馆研究,2007,03:11-13+6.

作者简介:李慧(1987—),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女,汉,助理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
县域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体制浅析
对风电场运营管理的探讨
基于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村镇公共设施优化配置与运营管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