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摘要]低碳经济影响范围的扩大,为现代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完善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建设步伐。在此形势影响下,为了增加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生态效益,需要对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有着必要地认识,促使设计方案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设计初期;低碳建筑;设计方法;服务功能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建筑行业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减少建筑施工成本的同时也为建筑结构的优化带来了有效的设计思路。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法优化低碳建筑设计方案,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的潜在价值,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低碳理念的建筑设计分析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满足低碳理念的具体要求,关系着建筑物潜在价值的提升及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结合地念理念的相关内容,灵活地运用设计初期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促使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结合目前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概况,可知低碳建筑已经受到了很多建筑企业的重视,客观地说明了做好这类建筑合理设计的必要性。低碳理念影响下的建筑设计要点包括:(1)合理地利用各种绿色节能技术,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有效使用,增强建筑物使用中的生态环保效果;(2)在可靠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建筑设计中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优化现代建筑的服务功能;(3)实现了低碳理念与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绿色建筑影响范围的扩大。
二、设计初期对建筑碳排置的有效判断
设计初期及时地关注建筑能量设计,有利于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只有在设计初期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能量设计进行重点地考虑,才能使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将建筑碳排放量控制茌合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选择可靠的专业软件,结合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有利于增强建筑能量的计算准确性,优化设计初期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促使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碳排放量可以达到行业参考标准的具体要求。
在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对建筑能量的模拟分析及建筑碳排量的严格控制,可以加快低碳建筑的建设步伐,促使建筑物使用中能够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功能。现阶段基于节能标准的能量分析软件相对较多,像英国的ESP-r、美国的DOE2等,都属于重要的建筑能量模拟分析软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合理地运用这些能量模拟分析软件,有利于提高建筑碳排量计算精度,完善低碳建筑设计方案。目前低碳理念的影响范围正在扩大,给建筑材料性能的优化及设计方案具体内容的细化带来了重要的设计思路,需要设计人员在能量模拟分析软件的作用下加强对建筑碳排量的有效判断,不断地完善建筑物实际应用中的服务功能。
三、建筑低碳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设计过程中的建筑环境低碳化
结合低碳理念的相关内容,建筑低碳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周围环境要素进行重点地考虑,促使设计方案使用中能够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增强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效果。设计过程中的建筑环境低碳化,主要表现在:(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区域的绿化覆盖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结合周围道路交通的分布状况,增强建筑施工的合理规划;(3)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尽量保持既有的自然环境风貌。
(二)设计过程中的建筑材料氐碳化
设计初期建筑材料的低碳化具体表现在:(1)提高绿色环保建材的利用效率,选择建筑施工材料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的是材料的质量可靠性、成本等,也需要关注材料的环保性;(2)加强对绿色建材的合理运用,促使材料使用中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甲醛、氡气等有害的气体,净化建筑物内部环境;(3)选择便于拆除的建筑材料及低耗能材料,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
四、设计初期建筑信息模型与低碳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
建筑信息模型簡称为BIM模型。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与BTM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碳排量,突出其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合理地运用BIM软件的,可以从能量分析的角度对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地评估,从而实现低碳建筑的有效设计。
茌BIM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能量模拟分析结果及时地反馈给设计人员,促使设计人员对低碳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确定出建筑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的范围,从而为低碳建筑实际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BIM模型的合理运用,能够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促使设计人员能够加强对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全面认识,获取各种可靠的材料信息,得到科学的碳排放量分析结果,最终得到碳排放量最少、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设计方案。
结语:
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完善现代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果,增加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低碳建筑设计方法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会增强建筑物使用中的节能环保效果,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促使建筑行业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