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坚守“合规”的红线
房山支行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伊始,就面临一个巨大挑战。
2014年7月,北京市银监局通过EAST(非现场检查分析)系统对支行2014年之前的业务进行了操作风险、资金业务以及授信业务的专项检查。房山支行被查出员工频繁利用企业对公存款账户进行大额资金往来、用他人或自己账户为企业套现等多项问题,涉及支行50余名职工,其中管理人员近20人。受到考核影响,支行存款和贷款营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失,部分潜在客户对银行也产生了观望态度。
一时间,房山支行“危机”重重。
关键时刻,支行党委作出果断决策——无条件尊重银监会及北京农商银行总行的事实认定;立即整改不合乎规定的业务,并明确今后经营发展必须严格建立在“合规”基础之上。
然而很多員工并不理解,甚至还产生了抵触心理。有人说:“支取现金也是为了简化手续,维系客户,我们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甚至还有的人说“这么多人都出现问题,领导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只要干活就有风险,不干活的人就没有风险。”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任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风险管理部经理隗银枝说,“面对检查结果,大家的情绪都有波动。现在想想,这恰恰暴露了我们大家依法依规经营意识的淡薄。”
这次风波中,违规人员大多是一线业务骨干,处理他们是否会影响经营业务、影响新一届党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在职工的观望中,支行党委班子顶着压力,坚决做出了依规处理的决定。
“处罚并不是目的,为的是惩前毖后,建立合规意识,消除操作隐患。”党委书记张秀杰明确了工作目的。随后,党委班子与出现问题的57名员工进行了一次集体谈话,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深刻认识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于严重违规的员工,班子成员则分为5个小组,进行了第二次重点谈话。两次谈话后,大家的认识有了转变。
此后,党委主持开展的“合规光荣,违规可耻”专项教育活动在支行拉开了序幕——通过业务培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电教片观摩等活动,全体员工强化了合规操作的理念。党委还制作了以支行员工身边真实事例为题材的展板,在各网点巡展。2015年3月,在处罚通报大会上,党委以幻灯片的形式通报了对所有违规工作人员的处理决定。“这么严厉的处理决定,在房山支行还是第一次。但党委之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让我们认识到了‘合规对于一家金融企业的重要性,我们口服心服。”隗银枝说。
自此,从机关到深山区网点,“严格合规是一条业务红线,坚决不能越过”的理念扎根在每名员工心中,大家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在2015年总行开展的EAST“回头看”检查工作中,房山支行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行为。
身体力行在一线
房山区支行辖区内大型企业客户少、近三分之一的服务网点利润很少。专项检查后,房山支行在全行千分制考核中的排名一度降到了22位。这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士气。
面对这种局面,党委一班人下定“要干事,干实事”的决心,把身心全部扑在事业上。党委首先带领经营班子成员和各部门经理,利用2个月时间深入到辖区内35个基层单位,查找经营发展的症结,并请一线员工积极建言,提出解决方法。在短时间内,党委征集到30余条意见,最后形成了《房山支行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报告》。
翻开这个报告,可以看到,党委对于“考核不够细化、科学”等等一针见血的意见毫不回避;对于如何整改、谁来落实、时限多久,报告中也逐一列明。因为整改决心大、推进力度强,绝大部分问题不到3个月就解决了。员工们看到了整改的实效,心也随之凝聚起来。
加强经营发展的远景,党委规划比员工们看到的更深远。在营销工作上,党委不仅制定了指导意见,而且主动出击,在持续密切与各级政府及优质企业粘合度的同时,还深入到了营销的第一线——在一个个普通储户家中,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2016年5月,房山区重点推进了河北镇棚户区改造、官道邢家邬拆迁以及燕房新城棚户区改造等3个重点拆迁项目,涉及数亿拆迁补偿款。对房山支行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营销任务。但因为拆迁款都已落实到个人、住户腾退后居住地也比较分散,从这些项目上吸纳存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进驻项目2个星期后,时任官道网点支行行长的徐志勇感到非常吃力:“我们发现,这些住户拆迁款的代发行是其他商业银行。老百姓图安稳,都不愿意费事取出来到我们银行理财。” 这时,党委书记张秀杰和班子成员进驻营销现场,带着一线员工开始每周深入到住户家中,走街串户地宣传银行理财收益。“大妈,农商行之前就叫信用社,在咱们房山有50多年历史了,把钱放我们这里,您放心。”最终,在党委班子带领下,大家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吸纳资金2.3亿元,极大地鼓舞了一线员工士气。
2014年起,党委要求,从班子成员做起,不断降低营业和管理费用,向营销和柜台一线岗位倾斜。这之后,大家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班子成员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饭;报销费用越来越低;每到周末,公务车辆就封存在了管辖支行的院内……现在,仅宣传、招待、车辆3项费用,2015年支行就比2014年下降239万元,节省下来的部分,党委通过开展营销竞赛等激励活动,全部投入到了改善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当中。
一系列做法,将全行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增加了大家攻坚克难的决心。2015年,房山支行千分制考核取得北京农商银行总行排名第10的好成绩,在郊区县中名列前茅。
深山百姓的“身边银行”
虽然承受着考核和绩效的双重压力,但房山支行党委一直坚守着纯服务型网点的存在。房山区大山深处,山高路陡,人烟稀少,交通十分困难,因为连年亏损,一些银行纷纷撤销了山区网点。然而,房山支行55年如一日,扎根深山,成为了唯一坚守在这里的金融机构。
付出最多的当属只有4名工作人员的史家营网点。史家营距离良乡往返130公里,是条件最为艰苦的偏远乡,这里海拔1000米左右,平均温度要比平原地区低8-10摄氏度,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20摄氏度,遇到极端天气,员工几天都不能回家。
为解决员工出行,支行开通了班车。但是班车座位少,无法满足包括史家营网点在内的河北镇支行下辖6家网点所有员工的需要。为此,河北镇支行地区党支部杨德红倡议,班子成员和全体6名党员和积极分子争取少坐或者不坐班车,把空余位置留给其他员工。
最难解决的还是饮水问题。史家营网点地处煤矿采空区,没有饮用水源。员工的生活用水全靠水窖储存,舀起一瓢水,只见灰黑色的水还飘着煤灰树叶。网点经理、党员张丽告诉我们,这水不能做饭,只能在沉淀后用来擦擦桌椅洗洗手。史家营的水金贵,这样的水,大家不敢敞开用。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网点的4名员工仍然辛勤为辖区百姓奉献着。史家营乡有12个自然村,这里2万多人取存款、交电话费、投资理财等凡是和钱沾边的事情,都要来这个当地唯一的银行网点办理。这些业务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代理代办各类“0”收益业务:比如每半年发放的农民粮食直补、每月发放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发放60岁以上老人保险金等等……这虽然对银行没有任何利润,但却是边远地区农民赖以生活的保障,因此大家工作时格外仔细、精心。
鸳鸯水村的一个村民有天来取5000元存款,但是却拿不出存单。按照规定,他必须拿着身份证先挂失,7个工作日后才能支取。张丽是个细心人,她知道最近刚刚有人给这个村民说亲,估计他取钱可能有大用处,一问果然,这钱是他给女方的彩礼钱。“我先借你6000元,你赶快回去办自己的‘大事,等我们这里手续办好,你再还我。”说罢,张丽拿出了自己的现金给他。这位村民喜滋滋地回去了。
对于网点的4名工作人员来说,这其实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但他们不以为苦,因为这是在为自己“乡亲”办事。长年累月,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相互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当地百姓还会到这里坐会儿、聊聊天儿。
史家营网店只是房山支行真诚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蒲洼、大安山、霞云岭等11家网点支行都是这样的纯服务网点。从经营上讲,它们是亏损网点,但却担负起了服务当地政府、服务当地百姓的重担。它们犹如深山中的一朵朵红花,映出了北京农商银行党委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三农”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