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祥 刘灿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它是全社会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更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所应具备的核心内容和行为准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机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分析;评价机制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1.大局观念淡化、集体责任感不强
从某种程度上讲,针对大学生来说,集体责任感存在着特有内涵,具体是指对集体所具有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人都是生活在集体当中的,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大学生更是离不开集体生活。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独立意识、个人意识都相对较强,对集体关心度不够,大局观念、集体责任感不强,很少以主人翁身份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大多大学生会以自我为中心,依据自己意愿来办事。比如,很多大学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班级和院系活动,大多是因为注重个人意愿。
2.感恩意识不强、家庭责任感淡薄
现阶段,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以致大学生们将自己看得比家庭成员更重要。他们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不懂感恩,自私自利,家庭责任感淡薄。
3.利己化倾向明显、个人责任感弱化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人独立性,并出现了明显的利己化、情绪化、功利化倾向,个人责任感相对弱化。一些大学生从不知道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一进入大学后,学习放松、懈怠,沉迷网络游戏,以致挂科多门次及考试时投机取巧出现舞弊行为,这些都是大学生责任感弱化的表现。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大学生责任感评价标准的价值分析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要求为评价标准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它是全社会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標准,更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所应具备的核心内容和行为准则。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行动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评价标准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认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不断形成精神共鸣,并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进行内化。大学生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才能培养出能够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主体。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是否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个人成才有机结合为评价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所有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学生的贡献。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先有责任意识,再加之实际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当代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体,他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们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就是要对其施加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个人成长的理想结合起来,正确树立为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为评价标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做出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是有利的事情,无论大小,就能证明我们是对社会和他人是有价值的人。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我们实现我们的价值。责任情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道德责任感的过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责任,科学的价值观的引导能帮助我们权衡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要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的机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的机制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只有把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综合评价。
1.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唤醒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内在作用机制
爱国,有国才有家,国富民强、国安民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这是对我们现阶段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最好诠释。敬业代表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能够体现一个人是否有职业操守,是否尊重自己的职业。诚信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体现一个人的素质高低,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友善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是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友好。“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过程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爱国、敬业、诚信、友爱”是调节社会责任行为的心理机制,它控制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动机的方向;其二,“爱国、敬业、诚信、友爱”是调节社会责任行为的进行机制,它控制着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整个过程。为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要坚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为重要内在机制,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社会责任义务的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培养的科学评价。(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2.以“法治”的價值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外在作用机制
法治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同时法治中的法律约束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提供了法律保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保证。大学生们实现他们的价值并承担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都应建立在有着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一切都无从说起。法律约束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法律有行为的規范作用,它能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通过法律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而引导大学生自觉约束自己,促使大学生趋善避恶,择善从之。二是通过法律促使大学生实现其社会责任感培养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自律主要表现在大学生遵守社会责任规范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义务,法制是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是社会责任感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必须坚持法制约束的作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注重对大学生的发展观的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张丹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3]朱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侯菲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的特点、标准和机制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4.
[5]郝红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3.
[6]晋婷婷.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责任感培育[J].亚太教育,2016.
作者简介:
任志祥,男,讲师,现在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
注:课题: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是XJK016BGD075。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