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图物”小考

2016-05-30 10:48熊军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特产图腾左传

熊军

【摘要】:《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图物”一词,其解释历来与禹铸九鼎的神话相联系,故学者多以“图腾”释“物”。根据文献考证,前贤对于“图物”的“物”之解释似有偏狭。大禹铸鼎象物,其主要目的爲增强政治权威,画于鼎上的当是四方特有之物,以示夏王朝统治区域之广,非“图腾”之义所能涵盖。

【关键词】:图物;图腾;政治权威;特产

“图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备,使民知神奸。”

后《史记》、《汉书》、《文选》等典籍均有记载,注者也代不乏人。代表性的有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史记》三家注、《文选》李善注等。对于“图物”的解释,杜预曰:“图画山川奇异之物而献之。”后人皆从此说[1]。“图”作动词“画”讲当无疑[2], “物”释“山川奇异之物”,其意义指向却并不明确。《说文》:“物,万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文弗切。”根据许慎的说法,“物”字最初指代的爲牛等动物。这一点王国维先生在考证甲骨卜辞时也证实“物”字是作牛名使用的,后引申爲万物的意思。

正因“物”本表动物义,且《左传》曰“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文中多次出现鬼神之物,加之上古重巫卜,故学者们从神话传说的角度研究,将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与禹铸九鼎的神话结合起来考察,得出许多可贵的结论。孙作云《饕餮考》云:“今欲审此条文献之性质,非明‘德与‘物二字之意义不可爲功,德者何?神力也;物者何?物者何?图腾也。……所谓‘五德始终 即五种神力之循环也。所谓‘物,即图腾,傅斯年先生已言。”其主张与傅斯年先生同,“物”作“图腾”解。张光直先生认爲夏禹“铸鼎象物”是爲了让人知道哪些动物是助人之神,即助人通天地,哪些是不助人通天地的。[3]此说纯属爲解释《左传》“铸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备,使民知神奸。”一句而作的猜测。李小光《大禹“铸鼎象物考”》一文进一步提出“象物”是灵的形象化,所象之物则由原来信仰的无形象的“灵”转化爲有形象的鬼神,故而鼎上所铸之物应是当时各个部族所尊奉的“癊”之意象。文章虽提到“铸鼎”是中央政权的集中,但却将“铸鼎”和“象物”割裂开来,故其观点颇接近于“图腾说”。王怀义《释“铸鼎象物”》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并发扬了章炳麟和傅斯年等人的说法,认爲“物”所指称的“神物”义项不能被忽略,九鼎上绘制的神物图象与古代祭祀礼仪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物谓鬼神”。

“远方图物”,“铸鼎象物”,其图之“物”所指爲何?先辈学者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从杜预的“山川奇巽之物”到“图腾说”,再到“物谓鬼神”,意义范围缩小,所指更明确。然仅从文化角度考察,过分着眼古代神话学背景惜之迂狭。我们主张通过文献还原历史场景,《左传·宣公三年》此段记载的事件背景爲楚子有问鼎中原之志[4],“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5]九鼎自夏禹时代已是天子政治权威的象征。“有道则兴,无道则衰”的天命观亦自夏始。由此,禹铸鼎象物的初衷当是以权威示天下。四方贡金以作铸鼎之用,而画于鼎上之物自与此不无关系。杜、杨所言“山川奇巽之物”、“远方各种物象”可谓达意,我们只要稍加推进,便可明晰,其“物”当指来服各方部落之特有物产。禹建夏朝,威望如日中天,四方臣服。爲昭示自身权威,禹铸九鼎,以示九州。而作爲鼎的附属品,刻于其上的图案自然是各部落区别于他地的特产,惟此方可向天下百姓表示有夏一代天子统治区域达于远方,彰显天子权威。笔者以爲,这种特有之物既可以是各部落之图腾,亦可爲其地方独有之物产,关键在于这种物需要有明显的区分性。在上古时期,祭祀神灵和图腾崇拜是普遍信仰。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于某种动物行爲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依赖感。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于是这种物就被奉爲灵物。祖先死后,灵魂不死,先人的灵和物的灵附合在一起,人们便会认爲自己的祖先就是此物转化而来,故而以之爲本氏族的图腾。[6]图腾可以成爲本氏族与其他氏族的区别标识,因此以图腾作爲铸鼎图案完全是可信的。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并不能据此以爲“图物”之“物”仅表示图腾。《左传·僖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齐师伐楚,原因之一是楚子未向周天子进贡包茅[7]。此外,《左传·隐公十一年》中也有类似记载:“齐候以许让公。公曰:‘君謂许不共,故从君讨之。”[8]周王分封诸侯,诸侯有向周天子纳贡、保卫王室的义务。这种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夏商时代就已存在[9]。因此夏王朝属地的部族向禹贡金铸鼎、进献物产便不难理解。如楚国特有的“包茅”,禹之世各部族自有其特别之物,以之图于鼎上,不仅展示对夏朝臣服之心,也表达其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愿意成爲华夏集团之一员。

大禹铸九鼎,本是神话,但经众多学者考证,其时工艺水平已超出现代人的预测,中国进入青铜文明的时间不在商,而在夏。故有人提出其事可信。[10]若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远方图物,贡金九牧以铸鼎”实爲禹当权时一次极重要的政治事件。那么鼎上所图之物自然与此相关,其内涵既可能是各方图腾物象,亦可能是特产物象,总之,是有区别他方意义的标识之物。故仅从原始神话系统来解释是有失全面的。

注释:

[1] 唐 魏徵《群書治要》,宋 王應麟《玉海》等采此說。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釋作:“圖畫遠方各種物象”,義近。

[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引《廣雅·釋詁》:“圖,畫也。”

[3]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三聯書店,1999年版。

[4]《史記·楚世家》:“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

[5]見《左傳·宣公三年》

[6]胡曉靖《從圖騰崇拜到英雄崇拜—論圖騰崇拜的起源、發展與衰落》,《天中學刊》,2002年第4期

[7]包茅:杜預注:“包,裹束也;茅,青茅也;束茅而灌之酒,爲縮酒。”即祭祀時用以濾酒的青茅。案:包茅當爲楚地特有之物,以此進貢周王室,示尊王之意。

[8]《古文觀止》吳氏注:“共,同 ‘供,謂許不供職貢。” 李夢生《左傳譯注》:“不共:共同 ‘恭,恭順。不恭,即沒有盡到做諸候對周天子的義務。”

[9]《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書曰‘協和萬國,遷于夏商,或數千歲。”吳楚材《古文觀止》選注云:“萬國,乃堯以前所封者。”案:堯之世封萬國,遷于夏商,夏有分封可想見。

[10]參見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参考文献:

[1]晋杜預撰 唐陆德明音義《春秋經傳集解》,四部叢刊景宋本

[2]漢司馬遷《史記》,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3]梁蕭統編 唐李善注《文選》,胡刻本

[4]唐魏徵《群書治要》,四部叢刊景日本本

[5]宋王應麟《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 清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中華書局,1959年

[7] 清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8]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9]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三聯書店,1999年版

[10] 李夢生《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1]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2009年

[12]李小光《大禹“鑄鼎象物考”》,《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9月

[13]胡曉靖《從圖騰崇拜到英雄崇拜—論圖騰崇拜的起源、發展與衰落》,《天中學刊》,200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特产图腾左传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关注食品安全
江阴特产——马蹄酥
欢迎订阅《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农特产微商的发展趋势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