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小慧读高二,性格文静内向,成绩优良。一天放学后,她满怀委屈与郁闷来到心理咨询室。原来,最近班里调座位,她的新同桌是个外向、敏感、情绪化的女生,这个女生写字的方式很特别,像与谁堵气似的,用笔在纸上快速而有力地划,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尤其是考试做试卷时,她不垫任何东西,直接将试卷铺在课桌上写,笔尖透过薄薄的纸张跟铁质的桌面交锋,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干扰了小慧的注意力,让小慧无法静下心来。
小慧觉得自己受到影响,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建议同桌垫个本子,却遭遇同桌的白眼,同桌依然我行我素。而且从那以后,同桌对小慧一副爱答不理的态度,这让小慧很委屈很烦恼,这才来咨询室寻求我的帮助。
在与小慧交谈中,我让小慧意识到,同桌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针对小慧的,而是她本身固有的习惯,而且,用力写字也是同桌用来宣泄情绪的方式,这样说来,同桌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她内心越烦躁与苦恼,小慧如果仅从自己受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没有意识到,她要求同桌改变痼习,其实,也影响了同桌,让她不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泄情绪,这对同桌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这样的解释,让小慧消除了对同桌的怨恨,但小慧苦恼地问我,如果自己还不能适应同桌怎么办?
我回答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关键在于认识问题的性质,找到正确的方法。你的同桌是你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身处的环境对自己不利时,人们一般有三种选择:逃避、适应、改善。你喜欢哪种方式呢?”
“逃避是不可能的,班主任不会同意我换位置或者换班的,而且短时间我也不可能适应,那我只有改善了。”
“嗯,很好,那你觉得改善是改善他人还是改善自己呢?”
“改善同桌是很难了,现在她已经对我有意见了,可是,我该如何改善自己呢?”
“你还记得你之前建议同桌垫个本子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你做了什么让同桌对你翻白眼而且依然我行我素呢?比如说,你是以什么样的口气和态度说这个事情的?”
“嗯,我当时是抱怨和指责的口气,因为我已经忍她太久了,或许她感受到了我的指责和抱怨吧。”
“如果换作是你,你被同桌这么指责和抱怨,你会愿意去改变吗?还是会觉得因为没有被尊重、被理解也作出同样的反应呢?”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我也会有这样的反应,我甚至会觉得,凭什么要我改变呀?”
“嗯,所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口气,换一种态度,以尊重为前提,同时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的沟通会不会顺利些呢?比如说,你希望同桌怎么对你,你是不是可以先试着这样去对待同桌;再或者你可以先从同桌的情绪入手,去关心关心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所以才心情不好呢?”
听到这里,小慧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选择了改善,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不对,态度生硬,让同桌感觉没有受到尊重,她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卻没有从同桌的角度考虑问题。
最后,小慧迈着轻松自信的步伐离开了咨询室。因为,她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得理解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得关心别人。
经过这次心理辅导,相信小慧真正领悟到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的含义,也更懂得如何与同桌及他人相处。
【心得感受】
这个案例,看上去是件很小的事,但对当事人而言,引发的困扰却是显而易见的。对正在成长的高中生来说,像这样琐碎而细小的摩擦,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累积成真正的心理障碍,形成心理偏差。因为,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受的关注太多,都不同程度具有自我中心意识与对生活理想化的要求。但他们身处现实环境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很正常,如果应对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灵的困惑和情绪上的烦恼,就如案例中我所归结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应该享受自由、权利,而不知道个人的自由、权利只有在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中才能获得;他们只知道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却不明白生活实际是什么样的。内在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常会发生冲突,这时,他们会频频碰壁受伤、受挫,而青少年时期又是极为敏感的,受挫太多,就会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客观,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心智的健康发展。
像案例中的小慧,她与大部分高中生一样,很渴望得到同桌的友谊,但在现实中,却弄巧成拙,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成绩优良的她,能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却被同桌关系如何相处这事弄得心烦意乱,委屈落泪。如果不是她及时寻找心理老师的帮助,可能会影响她的学业进程。
对高中生来说,人际交往尤为重要。因为,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成人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会懂得,结交朋友最多、朋友关系最长久的,都是从高中时期开始的。
这是由人类成长心理需求的特性决定的,这也告诉我们,在孩子上高中时,父母关注的重心,不要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还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朋友圈,教会他们选择影响一生的朋友,正确处理朋友间的人际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