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要有五种意识

2016-05-30 17:49李锡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白岩松作文题目名人

李锡林

作文,从宏观的层面看,主要关涉两个因素: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的感悟;怎么写,考查的是考生对篇章结构的掌控。写什么,要靠长期的积累,要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此不赘述。怎么写,如果老师指导得法,考生训练得法,那么,假以时日,考生的写作能力是会得到明显提高的。

基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针对新材料作文,笔者认为,高考作文要有五种意识。

一、审题意识:整体观照,核心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作文题目的意思。虽然说现在的高考命题原则上尽量降低作文题目的难度,但不等于不要审题。作文的题目千千万万,类别也很丰富。但从作文题目内涵的多寡来看,主要有单一和多向两大类。单一类作文内涵指向明确,立意抓住这唯一的内涵就行了,这类题目考生较易把握。而多项类作文题目考生则不易把握。多项类作文由于角度的丰富性决定了含义的丰富性,那么,选取哪个角度立意,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角度立意,则是有话可说的。

对于含义丰富的新材料作文题目,要整体观照,抓主要矛盾,核心立意。

请看下面一则新材料作文题目:

一个年轻人去瓷器店买碗。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用它依次与其它的碗轻轻碰击,听到的都是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老板拿起另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小伙子,你拿这只碗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他依言行事。奇怪!这次每一只碗都在轻轻碰撞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向老板请教,老板笑着说,你刚才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浑浊;想挑得满意的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也是一只好碗。

这段材料,年轻人显然是主角,他的两次选碗,选择的对象均是好碗,但由于第一次用次碗去碰击好碗,发出的是浑浊之声,结果他判断店里的好碗为次碗,甚是失望;第二次用好碗去碰击好碗,发出的是清脆的声响,自然买到了心仪的碗,喜出望外。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好碗,年轻人前后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呢?关键是他前后选碗时所用的碗不同:当你用次碗去面对生活,你得到的就是次碗;当你用好碗去面对生活,你得到的就是好碗。不是没有好碗,而是你用什么样的碗去发现好碗;也就是说,要想发现好碗,必须先要有好碗。那么这段材料的本意就是强调要用好碗去做试金石,核心的立意就是“做一只上好的碗”。

联系生活,我们容易将“次碗”与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等联系起来,将“好碗”与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等联系起来。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尊重他人,你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你是最好的自己,你才能碰到最优秀的他人。

如果从老板的角度,认为正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用好碗去碰好碗,年轻人才选对了碗,立意为“善于听取他人建议”或“认识要深入,不可一知半解”等,显然这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这样的立意是偏颇的。

再看一则新材料作文题目:

2003年,白岩松回母校北京广播学院参加45周年校庆,一进校门师弟师妹们便争着与他合影,请他签名。对此,他说:“这不是广播学院的传统。我们那时候,不管谁来,迎接他的都是质疑的问题和怀疑的眼光,而不是签名和合影。”

这则材料其实是学生对名人态度的两次对比,第一次是现在的学生对白岩松的态度,要求合影、签名;第二次是学生时代的白岩松们对名人的态度是质疑和怀疑。概括一下,是普通人对名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者盲目崇拜,或者理性地质疑。材料没有做出取舍,但从常识上看盲目崇拜名人是错误的态度,因而该题目的立意就只能是“肯定质疑精神”。

反之,如果跳出“普通人——名人”这一限定的关系,只从普通人的层面立意“要坚守自我”,或者从名人的层面立意“做人要谦虚低调”;跳出“盲目崇拜——理性质疑”这一限定的态度,谈普通人要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的淡泊名利、学习他们的专一敬业等,都是犯了片面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整体观照的毛病。

所以,当新材料作文题目本身呈现出多角度且有明显的主次角度时,我们提倡抓主要矛盾,抓主要意思。

当然,也有很多新材料作文题目角度多且是并列关系,看不出明显的主次,立意可以是多向的。因为不在笔者探讨的范围,故这里不作展开。

二、拟题意识:一针见血,观点呈现

作文题目的主要功能是体现审题的准确与否,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倒在其次。当然,如果既能表现审题的准确,又表达新颖独到,这样的拟题自然是上乘之作。但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针见血,既呈现观点,同时在表达上要简洁明快。

以上文白岩松的材料为例,看下面两组标题:

第一组:内在的价值 开学术之良风 理性思考 正确对待榜样

第二组:这个社会所颠倒的 浮华渐欲迷人眼

第一组标题基本上属于观点呈现式,似乎与核心立意沾点边,但失之空泛。拿“理性思考”这个标题来说,自然,对名人不盲从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但理性思考的表现何其丰富:不要早恋是一种理性思考,对传统文化辩证地分析,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是一种理性思考,处理事情不受私情的影响是一种理性思考,冲动时不做决定,冷静时再做决定是一种理性思考,不一而足。如果不对理性思考加以限定,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只有“对名人态度的理性思考”才是切题的,才能够使行文走向正确的轨道。

第二组标题是现象呈现式,不知道文章要写什么,看不出与核心立意有任何关系。这两种拟题方式都不好。

再看下面的拟题:

怀疑是进步的曙光 莫跪倒于光环之下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质疑

这三个标题,内容上直击材料的核心——对名人要敢于质疑、怀疑;形式上都是句子,或判断,或否定,或反问,明确地表达观点;字数上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三、框架意识:丰满充实,说理透彻

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考场作文篇幅800字左右,既要符合命题人的要求,又要展示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还要呈现自己的阅读视野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对全文不能不做全面的架构布局,即要有框架意识,内容要丰满充实,说理要透彻深刻。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习作审题是正确的,可是文章的分数却在45分—50分之间,除了语言的表达粗糙、思想的认知浅陋、内容的容量单薄等因素外,重要的原因是文章没有框架意识。好比盖房子,必须先要设计好图纸,哪里是客厅,哪里是厨房,哪里是卧室,分别有多大的面积住着才会舒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按照图纸来施工。而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写作时心中却没有一副这样的“图纸”,想到哪里算哪里,这是造成考生作文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者说,考生作文的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呢?

框架如下:

1.开头,古人叫“凤头”,意思是小而好看。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有类似的表述:“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闲情偶寄》)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简短而有吸引力。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都非常注重文章的开头。那么,对于考生来说,好的开头到底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字数:150字左右;内容:迅速入题,最好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最好能扣作文材料;

仍以白岩松的材料为例,试看下面三个开头:

(1)白岩松在回母校北京广播学院时,曾对争着与他签名合影的师弟师妹们说:“这不是广播学院的传统,我们那时候,不管谁来,迎接他的都是质疑的问题和怀疑的眼光,而不是签名和合影。”白岩松作为一个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资深新闻从业者,说出的这番话固然是对师弟师妹的批评,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前辈的谆谆教诲。白岩松语重心长地道出了一个新闻界的准则:怀疑,是一个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素质,无怀疑,不新闻。

(2)只因白岩松享誉全国,师弟师妹们便趋之若鹜般合影签名,在这个盲目捧吹横行的时代,固然有名至实归的赞扬,但却掩盖不了盲从的事实。对盲目捧吹,我要坚决地说“不”!

(3)面对镁光灯下一个个光鲜靓丽的身影,我们站在那里,仰慕着表面的辉煌,崇敬着、盲目地追随着,却不曾想过那些精致外表下掩藏着什么。我们只是一味地简单地追随、附庸风雅,却丧失了思考、质疑的能力。

这三个开头或概括、或议论、或描摹,简明扼要,观点鲜明,语言明快。在字数、内容、语言三方面均符合一个好的开头的要求。

2.主体,古人叫猪肚,意思是丰满圆润充实。

猪肚一,两点一面式:

“点”是指通过对具体的材料详细地剖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以求表现认知的深度。要有这样的两个“点”。“面”是指将若干个概括的材料铺展开来,以求表现认知的广度。

以白岩松的材料为例,有考生这样构架文章的主题部分:

点一、卡梅伦导演具有质疑精神,质疑演员,质疑剧本,质疑一切该质疑的问题,使自己拍摄的影片趋于完美;

点二、钱钟书具有质疑精神,质疑所阅读的内容,甚至质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及其作者,勤于学习而又不盲目接受,终使钱钟书成为闻名中外的“文化昆仑”;

一面、列举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王夫之对王阳明的质疑,周汝昌对他人有关红楼梦评论的质疑。

加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篇文章是不是内容很充实?

猪肚二,分论点并列式: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而分论点则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精心、合理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不仅要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议论的结构层次,使人一目了然,更能展示出写作者缜密的思维,使分析说理透彻全面。

上面两种“猪肚”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多个层面阐述中心论点,内容是丰富充实的,道理是深刻透彻的。当然上面的模式还可以变化,重新组合。

3.结尾。古人叫豹尾。意思是短而有力。李渔这样表述:“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闲情偶寄》)好的结尾既要回扣全文的观点,又要表达别致简洁。这部分对于广大考生没有障碍,此处略去不表。

一个合理的好的框架,从篇幅上看,大致由五到六个自然段构成为好,主体部分三到四个段落,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开头结尾控制在200字以内。

四、素材意识:辐射激活,弃旧取新

大多数学生有这样的体验:拿起作文题,愁眉苦脸,没素材可写;事后参阅他人的优秀习作,感到好些材料都是熟悉的。这样看来,学生不是没有材料可用,而是关键时刻想不起来,不会运用。因此,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材料尤为重要。

确立了正确的立意,文章的中心观点也显豁了,要拿这个观点投掷到大脑的材料库里,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观点为核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向外分领域辐射:文化领域、科学领域、娱乐领域、体育赛事、经济领域、教育领域、中外领域等。

以白岩松的材料为例,拿“要敢于质疑名人”这块石头,掷向大脑的材料库,要泛起朵朵浪花——文化领域质疑名人的材料有哪些?科学领域质疑名人的材料有哪些?娱乐领域质疑名人的材料有哪些?经济领域质疑名人的材料有哪些?你所知道的中外质疑名人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这样围绕中心立意,迅速向四方辐射,使思维有一个明确的走向,就激活了大脑中的库存,唤醒了沉睡的积淀,变无话可说为滔滔不绝。

材料活起来了,还有一个取舍的问题。要弃旧取新。

什么叫“新”?有两个标准,一是时间标准,凡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当下的人和事,自然是新的材料;二是内涵的标准,有些材料虽然年代久远,但能阐发出新意,有独到之处,也是一种新。这里特别强调要有选用时间标准上的新材料的强烈意识。因为对考生来说一好把握,二易使文章富有时代感。这就要求考生加强阅读,善于积累,关注当下的各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有影响力的各类人物。

比如,你对柴静有哪些了解,如何评价这个媒体人物?你对屠呦呦如何评价,为什么?白岩松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为什么《金星秀》能在众多的脱口秀节目里脱颖而出,名列第一?试想,在作文里恰当地运用上述类似的材料,分析到位,认识深刻,阅卷者、读者怎会不拍案叫绝?

对于旧材料,要让它焕发出新意,难度较大。分析时一定要有“我”的存在,不能人云亦云,炒现饭,而要发人之所未发,表现出独到的“我”的认识。

五、行文意识:变化灵动,方向明确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会给好的内容增色,差的语言会给好的内容降级。一篇好文章,光有准确的立意、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还不够,还要有好的语言。

1.变化灵动

部分考生的作文语言干巴、粗糙、散漫,可读性差。语法上全文几乎都是判断句、陈述句,一成不变;句式的长短上杂乱无章,没有讲究;修辞上为空白,不知道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手段。

因此,要让考生的语言变起来,语法上要变,句式的长短上要变,修辞上要丰富,要善于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歌词等。当然,语言的变化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变化而变化。

2.方向明确

语言不仅要善变,还要有方向。请看下面的习作片段:

科技要进步,科学家就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如果整个社会是一潭死水,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质疑精神。为了质疑那个荒谬的时代,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中央召开大会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大会上唯有陈少敏不举手,那是陈少敏对不公正的质疑。巴金写《随想录》,质疑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看得出这个片段是要论证质疑的意义的。但是方向不明,句式紊乱,结论武断。改造如下:

一群科学家若是缺乏质疑精神,社会技术将会停滞不前;一个民族若是缺乏质疑精神,整个社会将会变成一潭死水。时代的悲剧我们曾经经历过,文革时期人们对一套荒谬的理论深信不疑,人们崇拜、追捧,狂热不已。这时却有人摇头:绝不应该是这样!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北岛的呼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对荒谬世界的质疑;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刘少奇被开除党籍的表决会上那只唯一没有举起的手,那是陈少敏对不公正的质疑。于是我们读到了巴金的《随想录》,那是一个正直的学者对倾倒的价值体系的质疑。

改后的片段方向明确,人——质疑行为——质疑意义。句式整饬而有变化,呈现出灵动之美。

构成好文章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写作中坚持强化上述五种意识,考生的文章一定会实现从45—50分向50分直至满分的飞跃。

猜你喜欢
白岩松作文题目名人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你眼中的我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白岩松错了吗?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