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
摘要:共享发展的科学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基于唯物辩证法视域,共享发展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依靠改革推进共享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思维,认识并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差异与均衡、重点与全面、公平与效率、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目标等辩证统一关系,以更好地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辩证思维;改革;重要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5-0024-0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归宿与目标。共享发展这一科学理念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共享发展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推进共享发展,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思维,认识并处理好差异与均衡、重点与全面、公平与效率、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目标等重要关系。
一、差异与均衡
共享发展既是一个包含人群发展差异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缩小人群发展差异性而走向均衡性发展的过程,是包含着差异与均衡相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方面,共享发展并不否定人群发展存在差异性这一客观现实。当然,这里的差异性包含了发展在质方面的差别和量方面的差距两个方面。从全球各个国家、民族等发展状况的现实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差异性还很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质的差异。同时,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至上性,还难以实现全球范围的共享发展;从历史总体进程看,人类社会是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发展由差异悬殊到差异不断缩小的进程。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实现之前,完全否定发展的差异性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无法实现按需分配,不同人群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不能回避当下中国发展存在差异性而带来的种种问题。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东西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收入分配差异、社会保障差异等众多方面。当然,我国人群发展差异性主要体现为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量的差距,其形成有着众多原因:从发展的基础而言,是历史根基、地理条件、制度政策、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从发展的规律来看,社会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由不均衡到均衡不断循环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发展正是以差异为动力并打破原有的差异及构建新的差异,差异既是发展的动力,同时又是发展的具体表现样态。”[1]邓小平也指出,少数人先富才能进一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富与后富的时间间隔必然带来不同人群发展的差异性;从发展的悖论而言,社会发展进程中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发展代价,即一定时期为获取社会整体、长远利益而不得不暂时牺牲少部分人的发展利益。这种必要的代价必然带来一部分人受到特定的制度、政策安排而发展受限。因此,这种发展代价也是人群发展水平形成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共享发展虽然包含发展的差异性,但人群发展水平的差异不能太大,需要走向均衡发展。恩格斯指出:“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2]一个国家内一切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均衡发展。从哲学视野看,所谓均衡发展是一种保持发展在质方面的同一性和量方面的均等化的发展方式。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走向均衡发展,这是因为:从社会主义性质而言,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只有保持均衡发展,才能不断缩小不同人群发展水平的差异,为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实现均衡发展有助于促使市场经济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行,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结构平衡,最终促进经济本身的持续发展;从社会发展动力而言,实现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人口的总体素质,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体地位的认同感,提高不同人群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从社会发展秩序来看,实现均衡发展有利于减少因利益差距过大而产生的对抗性矛盾与冲突,防止社会离心力的加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前提。
因此,推进共享发展,必须运用差异与均衡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既不能因为差异发展存在的客观性而简单地轻视甚或否定均衡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也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均衡发展而轻视甚或忽略差异发展存在的现实性、必然性、长期性。提出并推进共享发展,就是依据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在承认人群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性的同时,尽力实施均衡发展,让不同人群基于平等的发展权而获得大致同一的发展水平,防止差异扩大化、放纵化带来的消极效应。推进共享发展,必须通过改革重点消除造成差异悬殊的体制机制与不合理的政策。同时,要立足客观实际,正确引导人们的预期,防止简单化一的改革发展之举措。总之,改革需要树立差异与均衡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在差异与均衡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而这一张力的保持也必须历史、具体地动态把握。
二、重点与全面
共享发展既是一个满足人们一定时期主导性需求、解决时代发展重点课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关联到社会众多方面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其包含了重点与全面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共享发展必须坚持重点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要善于从多种矛盾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异在总体上体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对共享发展涉及多个领域的改革不能平均用力、盲目推进。如果重点内容找不准、关键环节分不清、轻重缓急理不顺,共享发展的推进就极容易避重就轻、顾此失彼,耗费人力、物力却事倍功半。从共享发展的基础性内容来看,在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不同利益群体对共享的关切点会聚焦于收入差距较大、矛盾突出的一些领域,基于共享发展的基础性、一致性、普惠性,这些具体领域往往成为“补足短板”的重点领域,也是共享发展的基础性内容;从解决共享发展的问题而言,实现共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各种问题也是纷繁交错,但必须重点突破,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中寻找改革发展的切入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重解决那些急迫性、关键性、重要性的事项,集中攻坚,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共享发展的评价检验来看,共享发展的成效检验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共享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对照检查共享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标准,即作为共享发展成效判断的最基本依据。
另一方面,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两点论,需要全面推进。唯物辩证法主张认识事物要以全面、联系的观点,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认识次要矛盾,并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推进共享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横向、纵向的众多方面。改革发展既要重点突破,也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加强统筹谋划、增强协调运行,以产生综合的发展效应。从发展指导理念而言,共享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战略性的安排,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相互之间无法替代,必须处理好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从共享发展的实际内容来看,共享涉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生态利益等多个领域。各个方面、多个领域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而且,社会越发展,整体协调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发展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从共享的人群范围看,共享发展包括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群,必须全面考虑各类人群在共享发展方面存在的关联问题,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增强共享发展的普惠性,保持各类人群之间的和谐关系。
因此,坚持正确的改革思维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共享发展,既不能因为重点发展而轻视甚或否定全面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全面发展而轻视甚或忽略重点发展。重点一定是全面中的重点,改革发展需要有全面、整体、系统的思维,着眼于全局,把握住发展中的底线,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同时,全面也一定是有重点的全面,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时期利用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条件、合宜的环境,寻求改革突破点,以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体系。总之,只有认识到发展的全面性,才能找到重要的突破点;只有把握了重要的突破点,才能做到以点带面,推动多个领域的平衡发展,推进不同人群发展水平的整体进步。
三、公平与效率
提出共享发展,就是要凸显社会的公平正义,将蛋糕分配好,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但共享发展的前提是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努力增加、丰富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将蛋糕做好、做大。因此,共享发展包含了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共享发展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的发展权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会权利,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体征,这一权利必须通过公平正义的制度予以保障。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共享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从社会利益的调整看,共享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不均衡利益的重新调整、非法利益的管控、合理利益的规范过程。在利益共享的整体价值观引导下,通过利益的调整与规范,推进和整合多重利益的价值诉求,让每个人都能合理、合法获取社会利益;从发展起点看,共享发展确保每个人平等的发展机会,尽可能为每个人创设自由的人生发展选择空间。在自由的选择空间里,让每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起点;从发展过程看,共享发展确保人人参与发展过程,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发展中得以提升,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尊严感、社会归属感和价值成就感;从发展结局看,共享发展确保人人获取发展成果,兼顾对贫困人口、相对弱势群体等权利的保障、利益的满足。“共享发展是由注重效率的‘分配与兼顾弱势群体利益的‘补偿组成。‘分配是承认经济个体的差异性,肯定他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补偿则是弥补弱势群体不能享受到经济进步所带来的经济成果的缺陷,是对整体利益的认可。”[4]
另一方面,共享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共享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处于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从效率的角度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就是为了坚持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发展生产力当做根本任务,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获取最大的效益。从共享发展的前提看,发展是共享的基本前提。共享发展只有在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之可能。只有通过效率的提升,才可能在耗费最低限度发展成本的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为共享的推进与实现提供基础与前提;从共享发展的质量看,只有在提升效率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换升级,提升整个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和层次;从共享发展的持续性看,只有提升效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推进绿色生产、循环生产、低碳生产,才能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社会生产带来永续的自然条件。
因此,坚持正确的改革思维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共享、公平而轻视了效率,也不能因为重视发展、效率而忽略了公平。从价值旨向来看,共享发展是为了所有人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更为广泛的共享,改革发展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发展目的。只有促进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最终才能落到实处。同时,需要摒弃平均主义思想,倡导改革、竞争、开拓意识,努力提升发展效率。通过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竞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共享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当然,公平与效率关系也是在发展中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发展为前提、以共享为目的是把握这一动态关系的根本要旨。
四、手段与目的
从实现手段来看,共享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从发展目的来看,社会发展成果由每个人享用,通过共享发展提升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共享发展包含了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看,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指出:“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5]这就是说,人既是社会的生产者、也是社会生活的享受者。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为实现人作为手段与目相统一创造了制度前提。一方面,共享发展体现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首先,从共享发展的动力前提看,人的力量是根本之力。人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是最为活跃的要素,是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离开了人的推动力,社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享发展需要每个人达成基本的共识,认同共享发展的价值意义,担负社会发展的职责、义务,自觉参与和推动共享发展;其次,从共享发展的实现条件看,需要尽可能激发所有人的智慧和能量。社会主义的共享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让人人尽力,释放并凝聚成巨大的社会能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并实现共享发展;最后,从共享发展的方向看,共享发展受人们整体合力推动。在一定时期,共享发展并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利益需求,共享发展的根本方向绝不受个人意志所左右,是由众多“单个意志”相互作用中汇成的合力所推动。共享发展只有在所有人的合力推动下,才能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共享发展体现了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定时期,并不总是将人当作目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并不完全具有一致性。在阶级对抗社会,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广大劳动者只能作为工具意义的手段而存在。社会主义的共享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人作为目的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6]首先,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向是为了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是最高的目的。人作为手段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享发展作为科学的发展理念,旨在纠偏片面、错误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根本的价值指导。其次,共享发展要提升人的发展水平。共享发展不是在既有水平上的静态分享,而是在不断发展基础上的动态分享。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共享发展必须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人的发展水平和层次。最后,共享发展促进不同人群的发展。共享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发展,而是为了所有人的发展,将人人作为发展的目的。推进共享发展是为了促进不同人群的全面发展进程,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
因此,坚持正确的改革思维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关系。既不能因为人作为手段的意义而轻视了人的目的价值;也不能片面强调人作为目的的价值而忽略了人作为手段的意义。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享发展还是低水平的共享,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意义上的完全共享,但手段意义与目的价值是紧密联系的,共享与共建是不可分割的。避免单纯地将人作为手段或作为目的去对待,要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如果无法做到将人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那么作为目的意义的人与作为手段意义的人必然相对立,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只能加剧,共享发展的实现也就虚无缥缈了。总之,只有将人作为手段,共享发展才能获得持久、深远的推动力;只有将人作为目的来对待,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共享”的过程。
五、过程与目标
共享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共享的层次、水平;同时,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共享发展又有其需要具体完成的任务、达成的目标。因此,共享发展包含了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共享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享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而言,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基于不同层次和水平上的共享发展内容有其侧重点,有其时代的“重点”烙印;从无限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而言,共享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顶点,永远处于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首先,共享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社会发展有一个从简单的有机体到复杂有机体的演化过程,人的需求与社会发展本身相适应,也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人们总是先从满足基本的生存到生活温饱再到追求复杂的物质、精神享受的过程。其次,共享发展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是多层次的,不仅包括经济成果的共享,还包括社会成果和权利的共享。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对幸福的程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共享发展的内容在不断丰富、范围在不断拓展,质量层次在不断提升。最后,共享发展是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的渐进过程。社会发展有一个从片面机体到全面有机体的演化趋势,在片面的有机体状态中,共享发展必然有其片面性;只有在全面的有机体状态,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共享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共享发展也只能是初级的、片面的。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共享发展必然走向一个全面的内容体系,不断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共享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理念的实施需要发展目标的指引。人作为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存在物,需要有其超越现实的目标指引。在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自我超越而不断实现共享发展的各类目标。首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需要完成具体的单项性目标。所谓单项性目标,是对于共享发展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某一具体领域的目标达成,各种单项性目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紧迫性问题,也要考虑整体关联性问题。其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阶段性目标。为了如期完成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有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来看,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最后,当代中国,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需要有这一历史时期的总目标达成。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共享发展,让人人都有获得感、人人增强幸福感依然是其基本要求。让13亿多中国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评判奋斗目标实现与否的根本标尺。
因此,坚持正确的改革思维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处理好过程与目标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因为强调过程而轻视了不同的目标设置;也不能片面强调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发展的推进过程。改革发展一定时期,共享的内容、范围、层次受着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需要在既有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推动并提升共享。推进共享发展是一个重点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要引导人们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防止“欲速则不达”的失误。同时,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发展目标,立足国情,重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共享发展之路。总之,要让共享发展融会贯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新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邱耕田.差异性原理与科学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3,(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4.
[3]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现代企业,2014,(1).
[4]尹庆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经济学家,2015,(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1.
[6]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N].人民日报,2015-04-29(02).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