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娟
陶行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科技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对某些材料进行组合,完成某种实物制品,这种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对幼儿而言就是一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幼儿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是教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有创造的自信、有创造的机会、有创造的时空,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一、在作品欣赏中激发创造的兴趣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因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欣赏文学作品可采用故事引导,给孩子们讲述发明家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发明来自日常生活,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大发明家都是从一个一个小小的发明开始的。只要有志气,肯动脑,勤奋学习,人人都可以做个发明家。
欣赏生活中的科技成果,每一种科技成果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可引导幼儿认识通讯工具、使用可视电话、发送信息传真……让幼儿感受、体验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而萌发创造发明的愿望。
欣赏他人作品,在每次制作活动开展前,让孩子们欣赏老师或家长的科技小制作,并组织幼儿进行观摩与玩耍,了解创造的过程并不神秘,从而激起他们的创造欲望。同时可让小朋友欣赏哥哥姐姐的科技小制作,在此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开始认真观察分析手中的制作品,一起讨论选材、制作等。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好奇的事物才会投以极大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只有当学习成为幼儿内心真正的需要时,幼儿才会自主自愿地学习。
二、在自由的环境中引发探索的欲望
“解放幼儿的大脑、双眼和双手,使其手眼脑并用”。因此,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便于制作和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需要。
在实验区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如:“沉与浮”的实验进行多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事沉的哪些是浮的;第二次,鼓励幼儿尝试让沉的浮起来,让浮的沉下去;第三次,引导幼儿探索新方法让物品在沉与浮之间然转换。三次操作目标层层递进,孩子们在不断的发现、探索中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兴趣盎然。
在科技角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如:“会跳舞的朋友”,在组织幼儿认识磁铁后,在科技角提供了纸、笔、磁铁、回形针、塑料板等,让幼儿试着自己画一画、做一做,让好朋友跳起舞来。当幼儿利用磁铁成功地让自己画的小朋友、小动物跳起来的时候,孩子们欣喜不已。活动中幼儿不但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而且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
在种植区为幼儿准备观察记录表,鼓励幼儿将每天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的生物小实验,立体化地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土壤、水分等。如:引导幼儿种植黄瓜、丝瓜、冬瓜、南瓜等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它们不同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关注与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教师始终以观察、引导为主,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始终让幼儿走在前面。当问题不能解决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商讨、研究,而不是一味地“教”给幼儿,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轻松和愉悦,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科技小制作是幼儿通过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实现创造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想象到现实,其中需要一定的科技小技巧。为此,我们尽可能地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容易操作的材料,帮助幼儿尽快实现他们的“愿望”。如:旋转的小风车、可爱的蛋壳不倒翁、有趣的“UFO”……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逐渐获得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加深幼儿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理解。
例如:“会倒立的小丑”,我先让小丑表演一个高难度的倒立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紧接着鼓励幼儿自己尝试:“你的小丑能倒立吗?桌上有吸管,每人一根,赶快去试试吧!”幼儿试着将自己的小丑倒立在吸管上,可是没有成功。于是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硬币在其中的作用:“老师给每个人发2个硬币,你们也去试一试,看看是不是有了硬币,你的小丑就能倒立成功了。”幼儿再一次操作,发现有的成功了,有的还是没有成功,于是在引导下幼儿发现了“支撑点”,硬币贴在头部下方可以让小丑倒立,也就是说,不成功的都在支撑点(小丑的头)的上面,能成功的都在支撑点的下面。最终孩子们明白了:硬币贴在下面,重心就往下了,小丑就平稳了,它就能稳稳地倒立在吸管上。活动最后我进行了拓展:“放硬币倒立成功了,那么用吸铁石,回形针,夹子能否让小丑倒立成功呢?”孩子们又一次进行了探索……可见科技活动中幼儿在不断操作、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创造能力。
同时,科技小制作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孩子在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者是孩子有各自擅长的地方。如:有的孩子擅长使用工具,有的孩子喜欢用美术来表达问题,有的孩子质疑能力强,有的孩子喜欢与别人讨论交流。因此,在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把能力不同的孩子搭配分成制作小组,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另一方面便于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以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因此,在分组的时候,我们注重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弱的混合搭配,空间智力或数理智力等理性思维强的和音乐、美术感性思维强的混合搭配。在他们作品完成后,每组推选代表讲述每个成员在制作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这种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使每个孩子都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自己向同伴展示的优势。因此,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开展合作制作,有效地增强了孩子创造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创造的胆略和勇气,也给了每个孩子创新的机会。
天才出于勤奋,创新来自积累。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创新,让我们抓住幼儿科技小制作这一载体,从点滴积累开始,给他们创新良好时机,让他们有创新的自信,有创新的机会,有创新的时空,成为未来社会创新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