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摘 要: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确定为2016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建设期为五年。本文就如何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借力借势通过内涵建设把专业建设成为福建省示范专业,提出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示范校建设 汽修专业内涵建设 建设思路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创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修专业”),专业自成立以来,招生人数连续攀升,市场前景好,企业来校洽谈合作培养、订单培养、招聘人才的数量逐年增加,专业特色与优势日渐形成。汽修专业要借省级示范校建设机遇,利用好政策和资金,立足龙岩汽车产业优势,练内功打品牌,建内涵促发展,把汽修专业建设成为福建省示范性重点专业。
一、适应产业发展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立足点
1.专业紧密对接龙岩汽车产业。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就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持,其立足点和目标就是质量[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汽车维修与检测人才被列为我国四大紧缺型技能人才之一。龙岩的福建新龙马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汽车整车企业三家之一,年产销量三十万辆;福建的汽车改装企业14家中有7家落户在龙岩;目前龙岩市各类汽车检测维修企业超过200家;龙岩拥有一些全国知名工程车辆和特种汽车生产企业:装载机单品产销量全国第一的龙工集团、福建省龙马环卫汽车有限公司。汽修专业紧密对接龙岩汽车生产、检测维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2.专业建设要补齐短板勇于创新。
我院汽修专业创办较晚,前几年学校的重点放在创建国家骨干校建设上,汽修专业的建设相对滞后。专业缺乏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技能大师,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技能方面的优势还不明显;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待加强;实训条件和教学资源库较薄弱还需进一步完善;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共育人才模式、校企共建共用实训基地等合作形式需要深入实践与创新。因此,在为服务区域经济,对接地方产业,作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中,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通过建设加以补齐和完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1.创新校企共育人才机制。
专业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汽修专业要成立由龙岩汽车检测维修协会、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汽车4S店等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共育长效机制,以提高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模式改革。结合汽车生产和检测维修企业的核心岗位的任职要求,制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形成的课程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发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形成“二元五共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即校企共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共育汽车维修技能人才,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共同参与社会培训服务。
2.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2]。汽修专业是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它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龙岩汽修企业分布广泛,拥有众多高端汽车维修师傅,我院于2014年引进龙岩中顺汽车修理厂,聘请该厂师傅参与实训指导。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有利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所以,要把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贯穿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以专业教育为载体覆盖专业教育的全方位。美国MBA毕业生公认的三个基本品格为“负责、正直和诚实”,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成功企业家人品的第一要素。对学生进行有关创新创业品格的教育,有助力于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产,使学生具有探索真理的勇气和独立的人格,以及创新创业的激情,从而产生不竭的创新、创业动力[3]。积极构建汽修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联合汽车生产、维修企业,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专家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把老区文化、汽车文化、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理念及职业道德等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保障
1.构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师资队伍。汽修专业老师必须具有懂理论、熟技能、会指导的能力。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优良与“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指专业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工程师证或(高级)技师证。建设期内按汽车机械方向和汽车电气方向,完成培养两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两名,通过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任教师,使师生比达到1:18;“双师型”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100%;专任教师研究生或硕士学位以上比率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率达到30%以上。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和实训指导,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2.打造实践型教师队伍。
要形成教师队伍的科学培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挂职锻炼制度、“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及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双向聘用制度。新录用老师在上岗前,要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在岗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继续教育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450学时,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老师每年有二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师每两年累计两周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学习考察与调研。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参与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工作,面向社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承担科研任务,调动老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与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设好教学资源是基础
教学资源是教育学生的有效载体,汽修专业是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充足的软硬件教学资源作为基础。
1.完善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设好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训练环境。按“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的思路,依据高水平、开放式、生产性、共享型的建设原则,把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成“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使本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新建和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有关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必要的技能训练需求,参照汽车4S店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优势,组建创新创业指导团队,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特长生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制定专业课程相应的实施课程标准,通过校企共同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气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把教材建成学生学习、企业员工培训“双用”教材。利用学校校园网,按照专业群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包括案例、素材在内的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校企共享资源平台,融合汽修专业教学资源和企业员工培训资源,集专业行业标准、网络课程、教学课件、企业案例、专业认证、技能鉴定、实训基地、维修行业资源、新能源新技术、汽车品牌文化、资源共享与师生互动等于一体的数学化教学平台。
五、发挥好社会服务和引领示范是优势
1.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专业通过社会服务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参与社会服务具有双赢性,发挥专业师资和设备优势,企业既能从中受益,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丰富教师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以成立“汽车技术服务中心”为窗口,通过与引进校内的“龙岩中顺汽车修理厂”深度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业务,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各类汽车技术的培训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为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服务。
2.引领示范,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
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思想,通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形成具有办学理念先进、校企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等优势和示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引领和带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实现专业群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整体推进,最终提高我院整体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洋,卢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教学规范管理[J].管理学刊,2010(01):82-83.
[2]梅洪.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31):99-52.
[3]赵梓竹,黄婷婷.论开展理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1(20):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