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侠
我国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是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用符合统治者阶级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教育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等思想,从而使学生通过在校相关理论的学习及政治社会化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政权的中坚力量。政治课是否有效,是否达到统治阶级的要求,学生的政治素养的高低成为检测的重要标尺。因此,目前思想政治教师的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1.营造充满人本思想的课前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前气氛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接受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思想政治课往往被安排在上午三四节或者下午一二节,这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学习,效率往往比较低。所以思想政治老师应该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想办法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欢快的歌曲,讲笑话,调动学生情绪。通过这些方法进行的课前热身,会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学习热情得到增强。
2.注重课程社会功能,培养学习动机
素质教育强调:“要了解社会道德知识,法律知识,社会发展知识和基本国情。”这说明思政课教学不但有其政治性和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亦即发挥其社会功能。《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政治、经济、道德等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自觉性。”这正是将知行统一的理论具体化了。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正因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其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应用性。这将对思想政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应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吃透教材。其次,要有政治嗅觉,关注社会,把握热点,了解课外知识,有广泛的兴趣。多读书报,关注关心国家大事,及时获取信息,并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筛选材料,有针对性地将实际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感受到该学科的丰富内涵,从而增强对该学科理论社会效用的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
由于学生性格存在较大差异,班级中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更容易参与课堂互动,而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则要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参加课堂互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互动中不仅要和性格外向的学生互动,更应该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自信,使得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同时,交流中表达是否清楚、生动,对互动效果影响很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课堂互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积极性,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表达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例如组织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4.教学理念的生活化
一切教育通过生活才有效。教学理念的生活化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前提。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教育。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改革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组织教学实践中渗透生活化,思考怎样在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把学科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社会生活进入课堂教学;怎样增强政治课的生活关联度,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树立全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善于观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促进政治教学生活化。
5.关于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作用,而教学设计又是这一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是根据传统的教学设计衍生而来,这种融合了教学设计的“共性”和政治课教学的“个性”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具有自身特点:具有主观性,不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不同任课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价值理念;具有政治性,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学科性,体现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政治课程的特点。具体来说,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相关教学理念,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和具体设计思路的指导下制订的教学方案。
6.灌输与生成相结合
既然学生反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那是否就应该彻底放弃这种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灌输,灌输与生成一样,都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将国家理念武装到广大人民中,因此灌输与生成并不是对立的,甚至就是符合国家需要的。但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目前的主流教育理论中却过于强调学生生成,要求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但实际上以目前学生仅有的知识背景和经历,特别像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有些问题学生是难以自主生成和探究的。因此现在的很多政治课表面上强调生成,实际上灌输。其实,纵观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其国民、学生灌输其核心价值观的,这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维系和团结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向学生灌输科学理论完全是理直气壮的事情。而且从教学有效性看,灌输有时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理论体系,避免走不必要的歪路,从而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