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信任学生的教育意蕴

2016-05-28 17:40冯道非
考试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信任教师

冯道非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要相信孩子”这个主题。“要相信孩子”是指教师不论学生品质,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那颗公平公正、真诚的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于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

关键词: 教师 信任 教育意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践行者,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每天都要和一群性情、爱好、行为不同的学生朝夕相处,要和谐相处,师生之间必须有十万分的信任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把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结成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一种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的状态,教师信任学生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石,是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也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具体表现在: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引导儿童自觉改正错误,不要轻易惩罚学生,等等。这些具体表现在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的启示非常明显。

一、苏霍姆林斯基基于教师信任学生的阐述

第一,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使儿童自我尊重的感情得以发展巩固。如《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有一个叫格里沙的孩子,由于女教师无心的一句话,小男孩从此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其实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话语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变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因为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教师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1]。

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任何时候,教师都应该设身处地信任孩子,动之以情,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儿童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如果教师引导儿童向好的榜样学习,启发他们效仿一切好的东西,那么儿童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就可以不经过任何痛苦,也就是不使儿童的心灵受到伤害,不使他们感到委屈[2]。此时,信任便是教师使儿童心灵免受伤害的保护神,教师用自己真诚的心触碰儿童那颗敏感的心,使儿童自我尊重的感情得以发展巩固。

第二,不要轻易惩罚孩子,引导顽童转变,使学生的道德教育得以提升。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未完善的阶段,他们的意志力不是很坚定,少数孩子对自己的缺点不但根本不想掩饰,反而似乎希望大家都能看得见,并且好像等着老师对他采取什么措施。《要相信孩子》中科利亚就是这么一个典型,比如将墨水洒在其他同学的教科书上,逞英雄弄坏树根和纵身跳入沟壑[3],他的这些行为不仅给其他同学造成影响,而且给老师留下一堆难题。教师并没有放任科利亚不管,也没有当众惩罚科利亚,而是一步步深入他的内心世界,通过一件件小事赢得科利亚对老师的信任,就这样科利亚慢慢从顽童转变成一个具有高度觉悟的、诚实而忠厚的人,这个改变并不因教师的三言两语,也不因一天两天的劝说,而是师生经过十年的努力,对他进行各方面教育,使这个特殊教育对象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大幅度提升。

当下,教育领域中“问题儿童”已成为大家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问题儿童”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这使所有的教育者不得不从对学生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出发,做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认识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行为,要始终相信学生。同时可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情绪波动,造成学生的骚动。所以不要轻易惩罚学生,要多采取一些谅解的态度,让学生自己反省,这样对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深度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不是一味纵容,适当惩罚是必要的,因此可以像书中所介绍的延迟惩罚的时间,这样易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错误,并改正错误,同时可能对身边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是对事情的认识,而且会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第三,观察研究学生,使学生的特长得以施展。《要相信孩子》中提到有些孩子在校期间默默无闻,毕业工作后成了优秀的先进生产者、革新能手。如维克多,在校七年,教师每每谈起他时,都说他是一个讨人嫌的、没有希望、不可救药的坏孩子。离校后的一年,便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工人且多次在工地“战报”上受到表扬。这种情况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仔细地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让他们在校门内就能长上双翅,准备飞翔[4]。

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校在开发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也不要就此将学生定义为不学无术的孩子。在实际教学中,偶尔会有厌学的学生,他们上课不专心、课下不认真对待作业,在他们身上丝毫感不到对学习的兴趣。即使这样,教师也不能丧失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教育者应该认真仔细观察学生,引导这些学生打消不想学习的念头,将他们引向一些孩子都感兴趣的领域,慢慢地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时刻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支持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优秀品质,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了对自己的肯定,他们会信心百倍地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会在困难和挑战中不断磨炼自己,让自己慢慢成长起来。

二、对当代教师信任学生的启示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每天都会与学生相处在一起,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学生,教师如果要和学生和睦相处,让学生在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必须用自己真诚的心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能偏袒任何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第一,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这个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对他们的发展动向了如指掌,多跟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用教育爱保护学生敏感的心灵。“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教育者对学生的关心不是终点,而是响应学生需要、承担责任的起点[5]。教育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这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教师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其是富贵还是贫贱、是聪慧还是拙笨、是淳朴还是顽劣都要爱他。看《要相信孩子》一书中,米沙、科里亚都是那种性格执拗而又很淘气的学生,有时候会不顾老师的批评而做一些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错事,老师却没有放任不管,课下找他们的父母了解情况,然后对他们开导,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并想方设法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慢慢转变。老师的这种做法很好体现了信任,用爱感化和改变了学生。

第三,教师采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引导学生。民主型领导方式是指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它把权力定位于群体。教师的民主型领导方式即是教师作为学生群体的领导者,不采取任何命令和暴力的手段命令学生,而是用民主化的手段引导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爱护他们,理解他们,这样既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平等、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在《要相信孩子》中,苏霍姆林斯基倡导民主的领导方式、智慧地组织并处理班级大小事务,无论何时,始终相信学生。

第四,教师要经常反思自我。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6]。如前所述,反思是一个过程,教师反思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方面,教师应该典型剖析,样板指引。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提到教师当众批评格里沙耳朵脏,使孩子幼小敏感的心灵蒙上了黑纱,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一段黑暗时间。教师可曾想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自觉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这样或许会很容易让孩子接受,也不会触碰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自我诘难,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无一例外,教师有时候在处理教学事件或是学生问题时,当时可能没有观察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表现,不顾学生的自尊心批评和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从而伤害学生敏感的心灵,学生从此惧怕与老师接触交流。事后,教师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多次找机会与该生接触,进行及时补救,从而挽回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在《要相信孩子》中,斯捷帕不小心打翻了同学们十分真珍爱的玫瑰花,老师就当面斥责他,而对斯捷帕想要改正错误的心愿置若罔闻。

“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同等的高度,始终信任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笔者认为,教育者应该用真诚的情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沟通师生,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2][3][4]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3,8,31,121.

[5]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2009,(3):5-6.

[6]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17-20.

猜你喜欢
信任教师
关于信任:最重要的十件往事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因为信任 所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