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4
月12日,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2016年全球音乐报告》,称2015年全球数字音乐销售额超越实体音乐,成为录制音乐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音乐销量快速上涨,其中,中国政府对于音乐版权的保护可谓功不可没。尽管纠正上传服务造成的市场价值扭曲仍需努力,构建完善的在线音乐生态也要假以时日,但是,没有版权,在线音乐的发展依然寸步难行。
数字音乐首超实体音乐
《2016年全球音乐报告》指出,数字音乐目前占到了全球音乐总收入的45%,实体音乐收入则仅占全球音乐总收入的39%,剩下的主要来自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的表演权收入(14%)。全球音乐销售额增长主要源自流媒体收入的大幅上升,大大抵消了下载和实体收入的下滑。流媒体收入包括付费服务和受广告支持服务,上升了45.2%,占数字收入的43%,近乎接替下载收入(45%),成为行业的主要数字收入来源。
2015年,全球录制音乐收入总计150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2%,实现了自1995年以来的第一次增长,反转了前一年0.3%的市场下滑。尽管实体音乐收入下滑,但是下滑速度相比从前有所放缓,仅下滑4.5%,这一数字在2014年为8.5%,2013年为10.6%。
数字音乐收入增加10.2%,达67亿美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付费流媒体订阅有45.2%的激增。在19个国家中,数字音乐收入在录制音乐市场中的占比过半。2015年,包括哥伦比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在内的4个国家和地区,数字音乐收入占比突破50%大关。
“我相信全球音乐产业已经成功地挣脱了数字领域的囹圄,未来一片光明。我们的数字业务如今举足轻重,并在不断发展,随时可以达到新的高度。”索尼音乐娱乐大中华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徐毅表示。
版权保护推动中国音乐销量快速上涨
《2016年全球音乐报告》指出,中国音乐销量环比上涨63.8%,达1.7亿美元,数字音乐收入整体上升了68.6%,显示出中国音乐市场的潜力巨大。
4月26日,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指出网络音乐领域的版权纠纷数量上涨较快,是法院审理网络版权案件的重点。2015年各级法院审理的网络音乐民事案件数量为687件,取代往年的网络视频案件,成为2015年网络侵权案件最多的类型,占整个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数量的44%左右。
《2015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指出,2015年司法机关加大对网络版权的刑事保护力度。据统计,在已公布的有关侵犯网络著作权刑事犯罪的案件中,案件类型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近半数的案件罚金在20万元以上,最高罚金达170万元,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犯罪分子。
在已获授权的流媒体服务致力于吸引乐迷和促进合法音乐增长的所有新兴市场,中国的唱片公司表现最为瞩目。2015年,随着几大音乐平台的建立和扩大,交易型音乐市场在中国首现。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目前由腾讯、海洋音乐和阿里音乐为首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主导。这些互联网公司认识到了音乐为其增加和维护用户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他们之间展开了争取授权的激烈竞争。其中,腾讯于2008年首次推出付费服务——绿钻,目前又推出了一个发展快速的高端流媒体服务——QQ音乐。腾讯与两大国际唱片公司索尼和华纳以及约25家独立厂牌达成了合作。腾讯QQ音乐服务在2015年7月推出了高端付费服务,首次以付费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新音乐,订阅数量增长迅速,2016年初,QQ音乐已经有近300万付费用户。
唱片公司高管都表示中国政府对上述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7月,作为“剑网行动”的一部分,国家版权局下令所有流媒体服务删除侵权内容。腾讯报告说,自这项禁令颁布以来,它每月向侵权服务发送大概2000封删除通知。除了积极向平台授权许可音乐之外,国际唱片公司在艺人和曲目挖掘上也投入很多,正在着眼于从传统的音乐发展中心中国台湾扩展开来,更多地将重点向中国大陆转移。
报告也同时指出,中国数字音乐业务有了进展,但中国仍然是全球少数几个没有录音制作者广播权和公开表演权的国家之一。赋予录音制作者广播权和公开表演权会让中国加入到其他147个已经赋予了这些权利的国家的阵营,将会帮助中国音乐产业实现更快的发展。
上传服务扭曲市场价值
然而,激增的使用量并没有给艺人和制作者带来公平的回报,在美国、英国和法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避风港原则”的误用,这就让包括YouTube在内的一些用户上传服务时,可有效地规避正常的音乐授权许可,转而在没有给权利人合理报酬的情况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音乐内容来构建并发展其业务,而支付给艺人和制作者的报酬微乎其微。这就导致全球音乐流媒体的巨大使用量与权利人从中获得回报之间的极大不匹配。
用户上传数字平台拥有庞大的音乐使用群体,据估计,其用户群超过9亿。然而这个庞大消费群体产生的收入只占到了行业收入很小的一部分,构成了受广告支持的收入,约6.34亿美元,仅占全球音乐收入的百分之四。报告指出,产业若要长期繁荣,扭曲市场的价值差距问题就必须解决。
所以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怪象,专业人士们高瞻远瞩地探讨国内资本与海外文化产业的联合前景,用户却只关心影视综艺还能不能同步观看,歌曲还能不能免费收听,怎样用最少的平台和应用搞定尽可能多的在线资源……还有那么多兄弟在盗版路上呕心沥血、坚定不移,也难怪外国游戏玩家要来中国求盗版了。
共享并不等于免费
互联网带来了共享经济,但共享不是免费。即使是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基本内容的公共资源,也要有纳税人支撑才行。
那为什么我们会习惯于免费享受在线版权资源呢?其实这跟买卖双方、市场监管和大众认知都有关。首先,很多人觉得一件无形商品在网上可以被初始购买者无限复制传播,而这一过程没有增加发行方成本,没有产生交易,至于谁愿意当第一个冤大头那是他自己的事儿。并且与曾经的盗版卡带、盗版光盘还不同,在线分享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在这个分享体系末端的人收取初始费用,就如同问第N手用户索要市面价一样。
最初那个人购买的是商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他没有权利跳过发行方进行商品的免费分享。
其次,对于国内同质化严重的音乐应用来说,谁先喊收费就将面临被用户弃用的风险。而它们要么是大公司重要的流量入口,要么是依赖流量营销广告,用户量就是影响力。所以宁可自己腰带紧点儿,也不能向用户伸手。
再者,市场监管层面,国家始终没有拿出具体的法律法规对版权资源付费使用作出要求,自然也就缺乏对盗版传播的监控和惩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在欧美,音乐平台与版权方的分账比例为3:7,日韩则达到1:9,部分高产音乐人靠版权就能每月入账几十万元人民币,甚至比一场演唱会挣得还要多。
我国两大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5)》披露,目前我国音乐版权方收益仅占全行业产值的2%左右,而同类目数字在发达国家占比为70%至90%。
再说付费听歌的费用真的有那么高吗?以美韩为例,iTunes是9.99美元(约人民币65元)包月不限量听歌和下载。Melon则是9000韩元(约人民币48元)包月听歌,包满3个月后,收费减半。而国内目前主要还是高品质音乐收费,如QQ音乐绿钻会员为10元包月。这项收费完全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在线音乐生态有赖于版权
进入2016年,弥漫在在线音乐行业的硝烟味消散了很多。在自家版权“护城河”已经建成的前提下,在线音乐平台间的竞争进入了2.0时代,其中,做直播、推原创成为行业的普遍选择。
但版权仍是在线音乐平台发展的基础。扩大外延是在线音乐探索商业模式的尝试,为用户提供音乐播放服务依然是在线音乐的根本。
构建生态成为在线音乐的普遍诉求。对当前的在线音乐行业而言,版权收紧为各家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基础,
对用户而言,听歌仍是其下载、使用一款在线音乐APP的首要需求。如果在线音乐APP无法满足用户的听歌需求,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国内在线音乐版权监管收紧的背景下,盗版模式、打擦边球的玩法已经不可行,百度音乐的黯然退场已经给出前车之鉴。想在在线音乐行业闯出更大天地的玩家们,依然绕不开版权这道门槛。
据悉,北京市已经启动了“金曲工程”,把监管聚焦在一万首最流行的音乐“金曲”,三到五年将范围扩大到十万首,约为目前网络音乐的半数以上,并将治理网络音乐播放秩序作为重点。
版权争夺战的冷却以及构建在线音乐生态的热潮,并不代表版权已经不重要。正相反,不管在线音乐平台的边界如何扩大,版权仍是一切尝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