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瑾
摘 要: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其特点是具有隐蔽性、时变性和突发性,探测和预防难度大。因此,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尤为重要,是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采空区;废弃老窑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历年来,因煤矿生产导致的人员伤害事故不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事故约占80%,2008—2013年,顶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而在重大及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总起数最多,成为重特大事故的主要灾害类型。因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各煤矿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并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
1 采空区的危害及防治
1.1 采空区的危害
采空区不仅会影响煤矿采掘设计和工程施工,还会引发突水、瓦斯爆炸、火灾等煤矿事故,是煤矿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采空区或与采空区相连的巷道内的积水为采空区积水,其几何形状极不规则,不断推进的采掘工程与这种水体的空间关系错综复杂。采空区积水的流动规律与地表水流相同,不同于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渗透。采掘工程一旦意外接近或揭露,采空区积水便会突然溃出,发生透水事故。
1.2 采空区致灾防治
采空区致害的防治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及时排查、分析本矿的采空区积水情况,定期收集、调查、核实相邻矿井和废弃老窑的情况,并建立台账,深入研究本矿井积水区和矿界最少100 m范围内相邻矿井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时修订积水线、积水量、积水上下限标高、探水线和警戒线;②采用物探或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条件,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③新开拓的采区、采掘工作面要进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说明书要阐明受采空区区积水威胁的情况,并制订相应的探放水措施。
2 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的危害及防治
2.1 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的危害
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会造成突水等煤矿事故。对于地面勘探施工的地质孔和水文孔,如果封孔质量不合格,且过含水层,就会使导水通过。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揭露钻孔时,容易造成突水事故。
2.2 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致灾防治
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致害的防治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①要查明废弃老窑(井筒)的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工程平面相关资料,并将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天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台账。②确定钻孔在采掘工作面的位置,核实钻孔的封孔质量,建立封孔质量台账。如果钻孔穿透含水层,且封孔不良,应当在地面重新套孔、封孔。对于地面无条件重封的钻孔或封孔质量有问题的钻孔,应在井下采用钻探的方法查清其导水情况,并采取井下注浆或留设防水煤柱等相应措施;对于无封孔资料的钻孔,应按孔口坐标实测孔位,并开挖孔口,查看实际封孔情况;对于未封钻孔,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断层、褶曲、裂隙的危害及防治
3.1 断层、褶曲、裂隙的危害
断层、褶曲、裂隙的存在不仅会对煤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造成破坏,影响煤炭资源储量,也会影响开采区域、井田和矿井开拓方式的合理布置,增加开拓成本和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在其附近引起煤层顶板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煤矿安全事故。
3.2 断层、褶曲、裂隙致灾防治
利用现场观测和物探、钻探等探测方法,了解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并查明褶曲的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了解褶曲与矿产的关系等。在断层两侧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留设安全保护煤柱,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等。
4 陷落柱的危害及防治
4.1 陷落柱的危害
陷落柱的危害主要有破坏煤层的连续性,在陷落柱区域形成无煤区,减少煤炭可采储量;破坏顶底板,造成冒顶片帮等事故,并充当特殊的导水通道,造成水灾事故。
4.2 陷落柱致灾防治
采用井下判识、地球物理勘探、井下钻探等手段探明陷落柱的富水性和导水性,及时记录在案,并留设陷落柱安全保护煤柱,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等。
5 瓦斯富集区的的危害及防治
5.1 瓦斯富集区危害
瓦斯富集区的形成会引发煤矿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等事故,是煤矿主要的事故类型,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
5.2 瓦斯富集区致灾防治
在综合分析煤炭勘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瓦斯测试资料,以及煤矿生产过程测试的相关瓦斯参数资料、矿井通风数据、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等的基础上,绘制采区、矿井瓦斯地质图,并根据矿井瓦斯赋存情况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并提出防突建议。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煤层瓦斯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落实“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加强瓦斯监测预报和通风管理工作,预防瓦斯聚集,造成灾害,同时,杜绝明火,严格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程,以确保安全生产。
6 导水裂隙带的危害及防治
6.1 导水裂隙带的危害
导水裂隙带除由煤矿开采岩层垮落等形成外,还会由构造、成岩、风化等作用下形成。导水裂隙带不仅会积聚地下水,还会成为含水层或水体的导水通道,引发突水事故。
6.2 导水裂隙带致灾防治
采用物探、钻探方法可探测导水裂隙带可能的分布区域和分布范围,并用经验公式法、相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和现场实测法确定导水裂隙带的最大高度,指导煤矿防治工作。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隙带波及的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先疏干含水层(体)。
7 地下含水体的危害及防治
7.1 地下含水体的危害
地下含水体包括含水层、含水岩溶陷落柱、含水断裂带、充水采空区等,这些都是引发煤矿突水事故的重要因素。
7.2 地下含水体致灾防治
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进行各煤层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预测开采煤层涌水量,预测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提出防排水建议和煤炭采掘建议。
8 井下火区的危害及防治
8.1 井下火区的危害
地下煤炭自燃不仅会严重浪费煤炭资源,污染环境,同时还会使火区内温度上升,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成为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
8.2 井下火区致灾防治
井下火区致灾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①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要求,在发火期内采完,及时永久密闭采空区;②加强采空区管理,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高温火点,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③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量,提高永久密闭质量。
9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的危害和防治
9.1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的危害
冲刷带对煤矿生产的危害表现在因冲刷使煤层变薄,造成煤炭资源量减少;造成煤矿采掘设计改变,增加投资,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进度;天窗的存在会引发涌水溃沙事故。
9.2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致灾防治
采用走访调查、钻探、物探等方法对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探查,一旦发现不良地质,应及时、准确地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研究、总结其发育规律和分布规律,以有效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和制订防治措施。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防治需要各方面相关人员齐心协力,按照“地质先行—物探跟进—钻探验证—综合分析—预测预报”的工作模式,依据“地面、井下相结合,化探、物探、钻探等多手段相配合”的探测思路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安全不受损害。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