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春
【摘 要】本文从多层面详尽阐述了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七项必备措施。
【关键词】落叶松;成活率;保存率;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mproved seven essential measures for larch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from the aspect of more elaborate.
[Key words] larch; survival rate;measures
近年来,我国实施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开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由于落叶松树种具有生长快、成林早、产量高和易于更新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主栽树種之一。现就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所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概述如下:
1 苗木的选择
苗木品种选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根据造林地的地理位置,结合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品种的落叶松。苗龄应为2年生实生苗,等级要求Ⅰ级苗,即苗高35cm以上,顶芽饱满,粗壮均匀,地径0.5cm以上,根长15cm.侧根10个以上,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2 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
落叶松造林主要以春季为宜,应尽早实施“顶浆”造林。一般当土壤解冻15cm以上时即可进行。具体方法是采用人工植苗,两人为一组,用锹窄缝栽植,有利于成活。造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一般忌苗木长途运输异地栽植。起苗前要浇透水,外运苗木要搞好根部包装,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要现地假植,造林期间要切实做到“五不离水”,还应推广应用ABT生根粉、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及一些先进技术,以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
3 幼林抚育和管护
3.1 抚育方法
第一年第一次是用镐扩穴,除草松土,踏实扶正,防止倾斜和露根;第一年第二次是在造林行间进行抚育,主要是割除造林行间内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和灌木,保证幼树有充足的阳光,茬高不得超过5cm,作业时防止砍伤幼树,应以幼树为中心,先把幼树周围的草割除,再割四周的杂草和灌木。第二年第一次抚育用镐从距幼树5~10cm外开始,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和第三年抚育方法与第一年第二次相同。如条件允许,也可用人工除去幼树的个别枯枝及底部活枝,以促进幼树良好生长。
3.2 幼林管护
幼林管护是成林的关键,应结合封山育林,强化管护工作,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做到依法管护。造林地内严禁打草、放牧和其他人为活动,避免人为危害。相对集中的造林地应建立管护棚,设置防火隔离带、病虫害观测点,做好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
4 积极采取生态保护措施
4.1 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在幼林抚育实施过程中,对天然萌生或实生的珍贵树种及野生地道药材等,要结合具体情况予以适当保留,同时要兼顾保护好造林地周边林木资源,以免纯林带来的不利影响。
4.2 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
在机械筑埂整地的基础上.沿水线方向拉沟排水。在幼林抚育中,刀抚杂草,留存在行间,以便提高地力。在落叶松间伐而采取人力畜力集材时,应避免破坏植被和土壤表层。
4.3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对从外地调运的造林苗木,要切实加强苗木检疫,对选出的病虫害苗木,就地烧毁。对已成林的地块,应定期检查,及时伐除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同时设专人定期测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制定监测计划,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为主同时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如毒绳、毒带、挂鸟巢招引益鸟等防治技术。
4.4 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是人工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搞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完备防火设施,落实防火责任,控制人为火源。在造林地周围和幼林地内打防火线,开设防火隔离带,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等来保证造林成果。
5 造林组织措施
良好的组织机制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以有效的使用,保证造林的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全部作业期间,林场(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跟班作业,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造林技术档案,对各造林地块进行规范化管理,可减少人为消极因素,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