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永的诗

2016-05-26 21:42
雪莲 2016年9期
关键词:老姨贵德老张

北京的人越来越多

北京的人越来越多

地铁里的空间越来越小

去年,送女儿进京上学

还跟女儿说 好好学习

以后有机会留在北京

“十一”假期我来看她

感觉地铁里的空间

只剩下一只脚的地方了

北京的人越来越多

当初让女儿留在北京的想法

感觉越来越渺茫就像雾霾

过些天就回青海了

在那里 安心做一个职业经理人

偶尔写几首诗 这样也挺好的

不至于让越来越多的人挤占你的空间

女儿毕业了就鼓励她读个研

然后再回到生养她的高原

工人老张

那个居住在干打垒平房的人

是我们厂的老张。他在这个工厂

默默工作了四十年,他最关心的

是这辈子能否住上新楼房

前些年厂里卖掉了工业用地

也没给职工解决住房,说

开发的只是工厂,不是生活区

后来,只一墙之隔的老厂

瞬间建起了一片楼房。于是房价一涨再涨

老张的目光透出迷茫,

在这个年代,他没钱没房

他不敢想搬出平房的日子还有多长

他真的不敢想新楼房那缕阳光是个啥模样

喝一杯茶

这是一个拖着病体消磨时光的老厂

从上百人到几十人

再到十几名职工

作为一厂之长的我

七八个如水的春秋

换来了荣辱苦度的点滴回音

期间,不为人知的孤独

为我黑发转白,在这里静静地坚守

只是为了当初工业用地与开发商的一纸协议

我只是不忍将开发商昧着良心的利益

而坑害了企业职工生存的土地

我一直用两抹带血的掌痕

捧举一颗朝天的良心

这一切,让我感知到了世间的苦乐

让我存留了胸中块垒峥嵘的个性

筑起一道正义的坚壁

也为我人到中年仅存的青春而骄傲

回首功过是非,荣辱苦度

心底泛起的不仅是昔日的风雨

淡淡的云烟,也是一道无声的闪光

送女儿想到的

站在候机大厅

看着女儿进入安检门的身影

心底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竟然想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

一直留守在老家

与姥姥、姥爷长大的我

第一次别离的情景

当时,我不明白

一个小脚老太太

晃动着残疾的手臂

为啥要走到村口

为啥要坐在大石头上

然后,看着我渐渐消失的身影

没有人知道

我的姥姥

当时,为啥泪流满面

那一年我九岁

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

我每天要做的功课

就是想念我的姥姥

同样,姥姥也不放心

这个从小一手拉扯大的孩子

一年后,姥姥和老姨

从遥远的老家

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

而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由于梦魂牵绕地想念我的姥姥

恰巧在那个时候

历时一个多月,沿着铁路

走回了老家距离1400公里

这期间,我与来到这座城市的姥姥、老姨

擦肩而过,那一年

我十岁,当时

我面容憔悴地出现在老家

姥爷一声不吭地从柜子里

取出那个用手帕包裹的钱币

一路小跑赶到距离村庄五里多路的公社

到了那个唯一的邮局

求别人帮忙,发了一份电报

告诉了千里之外的姥姥和老姨

我已平安回到老家的消息

此刻,没有人知道

今天送女儿

我怎么想到了这些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

像姥姥一样泪流满面

油菜花开了

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

一起去门源,看见了

金色的花海,也闻到了

风里的花香,在青海

工作多年,这是我第一次

陪女儿去看油菜花开

七月的高原尽管有一点

凉。但美丽的油菜花

伴着蜜蜂儿,传递出

阵阵的清香。无垠的花海

一下子淹没了我的内心

让我静静地感受

这片油菜花的美

静静地享用时光

坐在三十二层楼的阳台,燃

一支越南沉香,静静地

沏上一壶铁观音,自酌自饮

休息的日子,只想

安静地躲在家里,越来越

不想出门,这兴许与年龄有关

屋里的暖气热烘烘的,静静地

瞭望着窗外,发现

这座城市的寒冷,越来越浓

这样的日子,让我

无需领会什么,就像

枝头上无忧无虑的鸟儿

享受着无法言说的美

我喜欢这虚无缥缈的时空

也喜欢虚度的空间,只有

这时候,才能独自拨开一个人的心灵

轻轻地掸去尘世的灰……

今 夜

今夜 想的是一尘不染的梨花

独坐阳台 望着窗外

想想昨天 站在贵德的梨花园

用手机拍下了一树一树的花开

灿烂的笑 如梨花绽放

贵德的梨花开了 今夜

却听到了风雨敲打着窗子的声音

我开始担心洁白如雪的梨花

会不会 在雨中零乱

会不会 梨花满地

今夜 心系贵德的梨花园

那一朵一朵的

猜你喜欢
老姨贵德老张
青海贵德地区藏族面食与文化研究
感谢老张
我的童年“女神”坐牢了
贵德县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老张的猪会听锣
屈 老姨的假期
老张的手机
给乞丐发工资
发展节水农业促进贵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