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2016-05-26 21:32朱善杰
南风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冷漠大城市机场

朱善杰

在这种人际关系下的日常生活,才是人类理想的生活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福建培田出差。一下车,就被眼前坐落于绿水青山之间、虽面积很小却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村落给极大地震住了。因为,它美得像一处世外桃源,古得让人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一种遥远的文化与传统。

几天的行程一晃而过,尽管对这里的人、风景、历史与文化很留恋,但打道回府的日子到了。于是,收拾行李,来到机场。

机场就在县城的郊外。这算是我至今所见到的面积最小的机场了,属军民合用性质。到达机场后,发现离飞机起飞还有半天时间,就想去县城看看。

小地方人的善意

在机场门口等了大约20分钟,既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经过,我有些着急了。正在这时,从机场里面的停车场里开出来一辆轿车,突然在我的身边停了下来,摇下车窗后,司机对我说:“我捎您一段路吧?”我惊讶地说:“您方便吗?”我话音还没落,她已做了个招呼我上车的手势,我也就没再犹豫地上了车。

这时,我发现她身穿机场的制服,猜想她应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了。当我说“谢谢”时,她说:“我们这儿是一个小地方,机场附近车少,出行不便。我捎你一段路,很方便,就不要客气了。”我颇为感慨地说:“当今社会,一般来说,人们都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冷漠的,基本上会奉行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哲学,您怎么就愿意主动帮我呢?我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就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她平和地说:“我们是小地方的人。在我们这种小地方,大家都是乐意帮助别人的,尤其是对出门在外的陌生人。俗话说,出门靠朋友嘛。我出远门时,也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似乎被她揪出了我这个生活在所谓的大城市里的人内心深处掩藏着的那个“小”来。

其实,冷漠本身就是一种小吧,而我竟还如此问她一个在我的生活世界里也许足以让我感到吃惊困惑,但在她的生活世界里却被认为是一种人之常情或习以为常的小事的问题,也就更显得小了。

我赶紧转移话题:“你们这地方环境真美、真好,人也好。”她说:“我们这里,现在已与过去有所不同了,并不闭塞和落后,其实在这种小地方生活也很方便,欢迎你以后有时间再来时多待一些日子吧。”我盼着时间过得再快一些,免得“人在囧途”时间长了真太囧。

也还真多亏这地方不大,没来得及再多聊,我们已到了县城。下车时,我压根儿就不敢给她提付车费的事,她捎带我走这一程,不是在做什么黑车生意,我不能用钱来玷污她的助人为乐或帮人之危。否则,得到的很可能是自取其辱,那可比我刚才被揪出“小”来时要囧一万倍。

在车上时,我还在包里搜到了最后一张名片,很想给她并告诉她,等以后她有机会到上海时,我请她吃饭,以示感谢。但我试了几次,都没有勇气把名片掏出来。因为,我似乎已明白:她帮我这件事,可能在她的生活世界中是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是比较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不能用一种还在遥远处的物质回报的许诺来对待她。于是,我只小声地说了一句“太感谢您了”,就一溜烟似地下了车,而她也只是简单地报以一个微笑和附以一句“再见”。

望着远去的车子的背影,我驻留在原地许久,内心颇不平静。在我的生活经验里,常常的情况是,当别人帮助了我,无论我是主动请别人帮忙的,还是在我需要时别人主动帮我的,事后我都会唯恐欠下别人的哪怕是一点儿的人情,一定要找机会请他们好好吃个饭,来以示感谢,觉得这样,似乎就能还清别人的人情了;否则,内心就会很不安与亏欠。

而这次被搭车这件事却明显不同于我此前的日常生活经验,我无法用一种物质回报的方式来求得自己的心安,只能永存一种内心的感激,也愿意深藏一份感动与不安。

小地方人的侠义

这里多山,整个县城被群山环绕。我不知不觉走到了山脚下,被那里的自然美景给吸引住了,于是沿着山路继续向上走,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我已迷了路,只能赶紧往回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走到一条小路边。这时,夜幕已降临,远近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不仅看不清远方,也看不清附近了,我不敢再乱走,只能待在原地等待有人或车来。

在焦躁和恐惧中,时间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忽然一辆三轮车远远地驶来,我赶紧跑上前去招手。三轮车停了下来,我借着昏暗的车灯,看了一下车主:满脸的皱纹,应是一个50多岁的老人。他这时已看出了我的惊慌,就瞅了一眼我的背包说:“第一次来这里吧,天都这么黑了,怎么还在这种没人的地方?”我把迷路的经过和要赶时间去机场的事简单说了一下。他听后,二话没说,一下子把我拉上了车。我感觉,他的手比树皮还要粗糙。

路上,我们攀谈起来,他原来是在附近山地里种红薯和花生的,这个地方的特产主要就这两种作物,盛产各种颜色的薯类和各种大小的花生。后来,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大好了,也不能上山干重活了,于是就开始当起了一个三轮车车夫,靠每天在车站或机场周围拉客为生。清早出门,天黑才回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自己和家人没有更多的物质追求,因此对这样的日子也算知足甚至满意。

他刚才已是在收车回家的路上,但得知我迷路了还要赶时间后,就立刻决定先送我到机场的,虽然去机场的方向与去他家的方向完全相反。我一路说了很多感谢的话,他只回了我一句:“出门在外,谁没个困难啊。”

到了机场门口,我从兜里掏出二十元钱给他,他只收了一张十元的,接着又从自己的兜里取出五元来给我。我怎么都不要,他说:“白天我跑这个路程,就是这个价。我们这小地方,车费低。”

当我再争执着说“可这是晚上了啊”之类的话时,他就催促我说:“那你就别多说了,赶快进机场吧,我也要赶紧回家吃饭了。”我无话可说,只有收下找零,然后沉默了一下,紧紧握住他那温暖而有力的手,接着,在夜色中目送他远去的老弱的背影。

大地方的冷漠

飞机离停止换登机牌只有十多分钟了,我慌慌张张地去排队,背包不小心碰了一个穿西装的人,他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如划坏了我的西装,你是要赔的。”从他夹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里,我知道他和我都生活在上海。

一时间,内心五味杂陈起来,为自己要离开这个让我感到身心放松的地方而回到自己从前的世界,那种紧张而又处处小心的生活状态,也为离开在这里我已经遇到的和还没来得及遇到的善良而淳朴的人们。

我的工作单位和家,都在上海。往常,离开的时间长了,我都是很盼着回去的。然而这次,我却是如此地不愿意回去了。

大概,我回到所在的大地方,仅仅是为了工作,也许并不是为了生活。而自己内心需要和向往的生活,应该不是在那个大城市的,或说不像那个大城市里的那种样子的。这样的想法,应该不仅我一个人有,一些从农村进城工作的年轻人似乎都有。这种小地方的生活,才是我理想中的“人”的生活,因为这个小地方的人际关系是和谐而友好的,不像一些大地方,到处充满了无情和冷漠。

那么,大城市为什么就缺乏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呢?反省我自己,感觉我与人相处,就做不到像在机场工作的姑娘那样热情和三轮车老人这么侠义。而在大城市或说大地方,往往缺乏一个让人感觉从容也让人感到值得信任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因为,在大地方,人们常常忙忙碌碌地工作,紧紧张张地生活,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多年下来,也就变得日渐冷漠,学会了明哲保身,在与人相处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时,常常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被骗或惹上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看到一些关于老人摔倒了而路人不敢扶的报道时,我的内心都是极度冲突的,既有对冷漠路人的不满,也对他们同情的理解。常常想,如换做自己,也并不见得就会做得比别人好。但是,类似老人摔倒了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在这个小地方,我敢说,结果肯定是会与大地方的不一样。

之所以结果会不同,其实,也许主要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因为,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是会受到环境塑造和影响的,同时也被文化所熏陶的。自古以来就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说法,看看今天城市里大多数年轻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艰辛,似乎应该对冷漠或明哲保身等做法在现实层面上有一丝同情的理解。处在消费社会里的大地方的人,欲望的潘多拉盒子,在最近20年里,已被无限地打开了,伴随着资源日渐变得紧张,房价涨得让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人高不可见,人的热情、善良、谦让与互助也就在现实的重重重压之下,迅速地减少甚至消逝了。

小地方的意义

比起大地方,这个小地方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在我看来,才是一种正常的“人”的生活,也是人应该向往的一种理想的生活世界。

就此而言,这里的人,不是“小地方”的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地方”的人,因为,他们的内心和文化都是无穷大的。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小地方的人的呢?又是什么让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小”呢?难道仅仅是地理的因素吗?

“小地方”和“大地方”,本来只是一个地理和空间的概念,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具备了价值和差序之别。当下社会,是一种极端扭曲了的世俗世界,因此,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所谓的“小地方”,往往成了“土”和“农村”的代名词,也因此而就成了“愚昧”、“落后”的象征;而所谓的“大地方”,也就往往成了“现代”、“大城市”或“都市”的代名词,同时成了“文明”、“先进”、“时髦”的符号。

同样的逻辑,“小地方的人”和“大地方的人”原本也应该只是一个有关地理和空间的表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等级或身份上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小地方的人”常常被指称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而“大地方的人”,往往也就成了对有文化和有见识的人的指称。于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被当作“小地方的人”来看待,也不会自称是“小地方的人”。

然而,带我一段路的那个人,在自然地说自己是“小地方的人”时,应该是没有带着知识和现实中的这种等级差别意识的。因为,从她的语气里,我丝毫听不出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当她说“小地方”时,既没有自豪,也没有自卑,只是脱口而出。她说的“小”,应该仅仅是空间与地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日常生活与文化意义上的,与一般意义上的有所不同。

在我看来,她这样的“小地方的人”,是保持了美好天性、心理没有被扭曲、人格也没有被“异化”的人。也正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理想的人,也是当今社会最缺少的人。

同时,我所见证的这种小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说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的熟人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和充满了大城市病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下的日常生活,才是人类理想的生活世界。在此,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热情、信任与互助,充分诠释着人的社会属性中的积极和正面的部分。

那么,当下生活在大地方的人,很多是羡慕这种小地方的人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世界的,因为在这种小地方的环境里,不会遭遇在大地方所存在的那种人的内心的冷漠、精神的扭曲与人格的异化。

也许,现在应是到了,人们要反思到底是城市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还是乡村让人的生活更美好的时候了。至少应到了,不应再是举全社会人与资本之力,一味地扶持和无限地“喂养”大城市畸形发展下去的时候了。而发现“小地方”的意义,才会有未来。

猜你喜欢
冷漠大城市机场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机场罢工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突然之间
东霞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大城市里的小象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最有创意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