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初探

2016-05-26 09:24王彩虹毛旸昊
北方经贸 2016年3期
关键词:杭州人才培养培训

王彩虹 毛旸昊

摘要:浙江省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包括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行业、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行业等健康服务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巨大,人才供给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以杭州市为例,探索健康服务业的高校人才培养与相关职业培训的现状,并从政府角度和学校培训机构角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健康服务业;发展;杭州;人才培养;培训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3-0150-03

一、产业背景

健康服务新兴产业是21世纪国内外重点关注的朝阳产业,2013年健康服务业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健康服务业,即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一)国际背景

健康服务业作为全球十大产业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估计,到2020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 19.3万亿美元,为2011年的2.8倍左右,人均健康支出将达到1882.188美元。

1.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比较发达,相关配套服务体系与设施比较完善。在瑞士,健康服务业发展占GDP产值的30%左右,其规模已超过传统的钟表制造业。养老服务行业尤为健全,25%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在人口为40多万的卢塞恩由政府主办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就多达110家。韩国医疗保健产业发展程度高,2010年药品出口达到35亿美元,年均增长15.3%,排名世界第十。日本居家养老服务比较成熟,截止2013年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机构为36 000余家,居家养老支持近36 000家,上门服务的机构为30 000余家,老年社区、健康保险品类齐全。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健康服务业是第一大产业,除保健品行业外,2012年的美国卫生总费用已达到2.7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6.9%,居世界第一,保健产业产值约为5 000亿美元。

2.发达国家相关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健康服务产业已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重要因素。瑞士养老护理人员和护工必须根据培训考核分级别后,根据不同级别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持证上岗。韩国专门设立保健产业振兴院,现有职员300余名,其中80%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医疗服务、制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和食品等方面的专业研究。日本在居民社区设立了约有900多个保健所,1300个保健中心,机构内服务的保健人员多达2.5万人。在美国,健康服务业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枢纽的健康产业链,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2到2012年间,美国的健康产业链总就业人数增加了76.58%,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个人和家庭帮助服务增加的就业人数高达 275%、212%。

(二)国内背景

2013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约1.65万亿元,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目标,相关健康服务产业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25%,未来7年市场规模将增加3倍。

1.中国的健康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产值比例达到15%,而我国目前只占5%左右。就国内健康保险而言,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1 564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80.24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16%。同时期,美国健康保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德国、澳大利亚为8%-9%,日本、英国为6%-7%。

2.健康服务业相关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资源等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潜力巨大。以养老行业为例,截止2012年我国城乡养老机构有4.43万个,每百名老人的养老床位数是2.06张,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每百人5~7张、2~3张。综合各项投入,养老机构每张床位成本约十万,由此推算缺口床位数拉动的投入达近6 000亿。若配备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和专业护理人员等服务人员,每张床位约需要2名护理人员,则养老服务和护理人员缺口达近1 200万。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 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日本生命保险基础研究所预测,中国老年人健康护理市场规模2040年将达到100万亿日元,折合约6万亿人民币。而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各项产品服务不足1000亿元。

3.健康服务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杭州撬动产业转型的又一个有力支点。2013年,杭州市健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占杭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1%,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贡献尤为突出,实现增加值142.05亿元,而与健康相关的其他服务如药品、医疗用品及器械批发零售等共计实现增加值45.15亿元。

相较于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以及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人才供给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最根本的是加快人才培养及加强职业培训力度。

二、杭州健康服务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与培训现状

(一)杭州市健康服务业行业发展及人才分布概况

1.杭州市健康服务业人才发展结构不合理,各行业内就业人数增长不均衡。2013年健康服务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3.51万人,非企业平均从业人员8.74万人,合计12.25万人,增长7.7%,其中仅“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8.78万人,占71.7%。健康服务业规模以上非企业单位支出427.76亿元,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占90.82%,与公共管理与教育等项目存在极大的差距。杭州市健康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中营业收入为728.72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就占91.17%,卫生和社会工作及信息软件业等行业就业人员增率明显降低。

2.杭州市健康服务业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城区及大医院相对集中。杭州市公立医院91家,民营医院117家,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重为56.3%。2013年末,杭州市卫生技术人员7.83万人,各县、市、区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上城区相关技术人员最多约1.56万人,占比19.89%;滨江区最少,仅有996人占比1.27%。

3.各行业人才增长迅速,但人才缺口巨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大面广,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相对不足。杭州市有体育场馆14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15 602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增长迅速,但健康服务行业人员缺口仍然巨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1万人,占总数的25.7%。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2.97万人和3.10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比上年末增加2 216人,注册护士比上年增加2 600人。

(二)高校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开始尝试进行健康服务业相关人才的培养,由于国内高等院校对健康服务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杭州市的所有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相关健康服务产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高校培养方案的收集,了解及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8所相关院校健康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概况。

1.课程设置

其中,8所高校基本都涉及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的相关培养。4所高校开设了关于公共卫生管理及口腔医学的课程。此外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及优势学科,如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儿科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预防医学;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解剖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健康评估及各类护理学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学、医疗器械学等。

2.人力资源及相关配备

8所高校均成立相关科研团队,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8所高校均设立相关实训基地,4所高校有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高校设有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或市级重点实验室;普遍开展国际化教学,4所高校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招收国际留学生;6所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硕士学位授权点。

各高校师资力量配备存在很大差距。浙江大学医学院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共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近16 000人,教授及正高职人员近800人,博士生导师349人,硕士生导师815人。其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有教职工1 123人,正高职称303人。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3人,教授47人,副教授78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专任教师35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76人,博士研究生66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硕士、博士学位近200人,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为53%。较少的的是浙江大学药学院有教职工135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员工55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24%;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学级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0人,博士仅4人。

3.人才培养

8所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以上,为浙江和全国的医疗、药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各类健康服务新兴产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浙江中医药大学培养人才数目最大,在校生13 526人,其中本科生11 288人、硕士生1 795人、博士生178人、学历留学生265人。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学生数目和质量上均占优势,现有在读医学生约5 000人,其中本科生约2 500人,硕士研究生1 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全日制在校生7 600余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全日制在校生5 400余人;浙江大学药学院每年培养相关毕业生约4 500名;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养全日制在校学生2 980余人,有国际留学生100余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现培养在院学生1 400多人。

(三)职业培训

杭州市各类在登记的职业培训机构约1 000家,但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规范的制度和章程,其中涉及面最广的健康服务类培训为公共营养师,随机调研了100家职业培训机构其中68%的都有涉及该项培训。杭州市劳动局发布的108家杭州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中,涉及相关行业的机构比例:绿化工和花卉工占34%、育婴师占16%、心理咨询师占28%、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占48%、养老护理员占23%。

养老护理员、健康治疗师、小儿推拿师等新兴课程职业培训较少,但行业内相关培训需求巨大。2013年杭州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床位9 639张,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资格证的人数540人,取得养老护理员上岗服务资格证的人数5 500人,增长83.3%。

职业培训模式不规范,以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培训为例,首先是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负责培训工作的师资90%来自临床一线,10%的人员来自医学院校;其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来自各医疗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再次,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入手,以强化职业技能,对受训人才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非专业的学生、社会人士无法参与培训。

三、杭州健康服务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结构不完善

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高端人才培养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且培养周期较长,行业内中高端人才缺口较大。健康管理人才寥寥,没有规范化的相关培养体系。此外,高校高精尖研发人才非常稀缺,自主研发的技术尤其是高端技术很少,专业化技术研究型人才缺乏。

(二)培养模式片面化

健康产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综合各项素质:临床和护理、养生保健康复、药品及医疗养生康复器械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医药知识等与其他专业知识。高校培养除了重视临床实践外,还需注意与市场的衔接,注重健康服务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受现行人事制度的约束,高等院校实行的是由国家财政供养的事业编制,技术技能型专业教师很难正常进入或调入,致使仅仅是经过实践培训的专业教师占教师队伍主导地位。特别是中医药教育方面,缺乏高技能、高技术的师资队伍。

(四)职业培训机制不健全

职业培训相关教学体系与岗位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如养生保健工作者、按摩师、营养师、心理教育咨询师、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新兴行业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师资力量都存在一定不足。职业培训模式混乱,导致健康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层次良莠不齐。

四、杭州健康服务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对策分析

(一)政府角度

1.创新健康服务产业人才模式。以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业人才为主要目标。鼓励高校、企业开展各类多样化新兴健康服务业人才的职业培训。

2.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健康服务产业相关科研奖励政策,增加扶持力度,出台对健康服务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服务类产业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3.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健康服务业人才成长周期长,成本高,并且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政府应逐步加大科研设施、教育的经费投入,解决高水平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高额成本,为培养高水平健康服务业人才提供资金保障。

4.规范健康服务产业人才培训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健康服务人才考核机制,加强对健康服务业人才管理,通过技能级别认定,保障相关健康服务业人员的素质。

(二)学校、培训机构角度

1.加强与市场的衔接,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全方位、多角度加强临床实践培训,并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机构、健康服务业其他相关机构加强联系和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模式。

2.创新教师考评机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健康服务业教师高校考评机制,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等作为教师考核及评判的的重要依据,以培养兼具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团队。

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健康服务业人才的思想素质,要加强对健康服务业的职业认同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专业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健康服务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联合课题组.浙江省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的思路研究[N].发展规划研究,2014-04-10.

[2] 任 静,张振忠,王云屏,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3(6):25-28.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3(10):14.

[4] 王秀峰,张毓辉.论发展健康服务业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4(6):5-7.

[5] 刘 瑶,姚丽梅.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R].广东 广州:卫生职业教育,2015(10):124-126.

[6] 白书忠,武留信,陈 刚,等.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健康管理机构与产业发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73-75.

[7] 马伟杭,张俊华,晏 波.美国管理型、整合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人才,2012(1).

[8] 郑齐明.杭州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思路探析[J].杭州:党政刊,2014(2).

[9] 郭 清,施长春,李宁阳,等.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J].健康研究,2013(33).

[10] 杨亚琴,王 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

[责任编辑:马 欣]

猜你喜欢
杭州人才培养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会议·培训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