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对钩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016-05-26 02:14蔡雅桥许德琼王佩兰周鑫伟李志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

蔡雅桥 ,许德琼 ,陈 松 ,张 斌 ,王佩兰 ,周鑫伟 ,李志辉 ,吴 毅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2.汨罗市玉池国有林场,湖南 汨罗 414400;3.张家界市永定区林业局,湖南 张家界 427000)

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又名钩栲,钩锥,属壳斗科栲属的高大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以及广东、广西等省区,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树形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1]。其木材红褐色、质地坚硬、耐水腐,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果实富含淀粉、味香甜,同时是珍贵的中药药材[2-4]。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钩栗的研究较少。林敏学者等对钩栗种群生命过程进行过研究[5];陈养学者对钩栗人工育苗进行了有益探讨[2];王佩兰等对钩栗种子形态及主要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也对钩栗种源间幼苗生长状况和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6-7];田艳伶等对钩栗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8];黄荣林等对钩栗不同基质和生根剂处理容器育苗进行对比试验[9]。但有关钩栗苗木配方施肥的研究未见报道。张斌等学者对仿栗[10]、卢漫等学者对泡桐[11]、刘昌勇等学者对杜仲[12]、黄红兰等学者对毛红椿人工幼林配方施肥报道[13]。本项目对2 a生钩栗幼苗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以了解对其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通过测定配方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来寻求最佳施肥配比,为培育优质钩栗壮苗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长沙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科苗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16.8~17.2 ℃,极端最高气温40.6 ℃,极端最低气温-12 ℃。年平均总降水量1 422.4 mm。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资源充沛,年均地表径流量达到808亿m3。全年无霜期约275 d。

1.2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采用钩栗2a生苗木,苗木规格基本一致,平均苗高为21.8cm,平均地径为4.5 mm。试验肥料具体为氮肥:尿素(含氮46%);磷肥:过磷酸钙(含P2O518%);钾肥:氧化钾(含K2O60%)。试验采用30 cm×20 cm×25 cm的塑质喷钵,每盆基质2.5 kg。育苗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黄心土混合而成,体积比为1∶1∶3。

1.3 试验设计

氮、磷、钾肥配比试验对2a生钩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3414”正交设计[14-16](见表1、表2),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8次重复。2014年10月25日按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了第1次施肥,肥料用水溶解稀释后淋施。

表1 各水平肥料含量†Table 1 Content of each level of fertilizer (g/tree)

1.4 取样与分析测定

1.4.1 苗木取样与形态指标测定

主要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地径、生物量。测定在2015年4月进行。测定14个处理的每一株苗高与地径。苗高采用钢卷尺进行测定,精确至0.1 cm;地径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精确至0.01 mm;生物量按根、茎、叶分别称鲜质量,然后置于烘箱内经105℃杀青30 min,80℃烘干至恒质量,称干质量。

表2 各水平肥料组合Table 2 Fertilizer combinations of each level of

1.4.2 苗木生理指标的测定

生理指标取样测定在2015年4月进行。测定时均取2 a生成熟叶片,并将主脉去除。紫外分光光度计—乙醇法[17]对各处理的钩栗苗木进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18]对各处理的钩栗苗木进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19]对各处理的钩栗苗木进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 Excel 2003制表[20-21]。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比施肥对2 a生钩栗苗木生长的影响

将氮、磷、钾肥按照不同配比对2 a生钩栗苗进行了施肥试验,从调查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不同施肥处理后,苗木的苗高、地径的生长效应是存在差异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部分处理均有明显增长。苗高生长量较好的处理为9、6、7、2和5号,其苗高生长量分别为33.41、33.12、32.39、32.19和31.67 cm,比对照(处理1)分别提高了38.75%、37.54%、34.51%、33.68%和31.52%。苗高生长最好的是处理3号,其苗高为39.63 cm,比对照(处理1)高了64.58%。地径生长量较好的处理6、5、3和4号,其地径分别是6.21、5.78、5.66和5.53 mm,比对照(处理1)分别增加了35%、25.65%、23.04%和20.22%。地径生长最好的是9号处理,为6.36 mm,比对照(处理1)增加38.26%。

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uncan分析法做了多重对比,可知,处理3与处理1、13、8、11、12、14、10、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处理5、2、7、6、9差异不显著。因此,对于钩栗苗高生长而言,处理3施肥效果最佳。对于钩栗苗的地径,处理3、5、6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13、14、12、10、8、11、7、2、4之间也差异不显著,而与处理9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对于钩栗苗地径的生长而言,处理9施肥效果最佳。

表3 不同施肥配比处理下2 a生钩栗苗的生长量测定指标及其方差分析†Table 3 Increment index and variance analysis of twoyears-old Castanopsis tibetana under different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2.2 配比施肥对2 a生钩栗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营养状况的直接测量指标,是决定植物叶色浓度的主要色素,也是环境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22]。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表明:处理达到显著水平(F<0.05),由此可知,不同配方施肥对钩栗苗2 a生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其中,叶绿素总含量最高的是9号处理,为5.182 7 mg/g;叶绿素a含量最高同样是9号,为3.835 0 mg/g;叶绿素b含量最高的是处理6号,为1.815 7 mg/g。表明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不同配比施肥,钩栗苗叶片的补光能力有差异。

在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利用Duncan分析法做了多重对比(见表4)可知,处理10、12、11、13、14与对照(处理1)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均显著,其中,处理10叶绿素含量最低,为2.233 3 mg/g,比对照增加了5.9%,说明处理10对叶绿素含量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处理9叶绿素含量最高,为5.182 7 mg/g,比对照增加了145.94%,说明处理9对叶绿素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因此,各处理中处理9是提高钩栗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优施肥配比。

表4 不同施肥配比处理下2 a生钩栗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其方差分析Table 4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two-years-old Castanopsis tibetana under different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2.3 配比施肥对2 a生钩栗苗木叶片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处理间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对处理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效应处理都达到显著水平(F<0.05)。其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9号处理,为5.359 5 mg/g,比对照增加了83.16%,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的是处理10,为3.421 2 mg/g,仅仅比对照增加了17.05%。说明不同配方施肥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处理3,为4.144 7 mg/g,比对照增加了98.71%,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的是10号处理,为2.205 7 mg/g,比对照增加了5.75%。说明不同配方施肥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也显著。

在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利用Duncan分析法做了多重对比(见表5),可知,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1),说明不同配方施肥对2 a生钩栗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在蛋白质的处理中,处理10、11、12、14、13与对照(处理1)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均显著,且处理9与对照差异显著,说明该处理配方N2P2K1对叶片可溶性蛋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可溶糖的处理中,处理11、10、13、14、12与对照(处理1)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均显著,且3号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说明处理3的组合N1P2K2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促进作用最好。

2.4 配比施肥对2 a生钩栗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生物量是指苗木的重量,鲜重能在一定程度反映苗木的质量,而干重能充分反映出物质的积累量。生物量越大,表明苗木的组织越充实,贮藏的物质越多,品质越优良。由表6可知,不同配方施肥下2 a生钩栗苗的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的差异均显著,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的是处理9,为8.16 g/株,比对照增加了10.84 g/株,其次是处理6、3、7和5,分别比对照(处理1)增加了8.71、8.32、7.73和6.26 g/株,根部生物量最大的是9号处理,为4.18 g/株,比对照增加了3.04 g/株,其次是处理3、6、7和4,分别比对照(处理1)增加了2.39、2.23、2.01和1.35 g/株。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施肥配比下对钩栗苗的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根冠比是指地下部与根部鲜质量或干质量的比值,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状况,反映树种的耐旱性。根冠比越大,表明根系越发达,越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由表6可知,同样也是9号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表明其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而根冠比最小的是处理11,与对照(处理1)无显著差异。

表5 不同施肥配比处理下2 a生钩栗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其方差分析Table 5 Protein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two-years-old Castanopsis tibetana under different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表6 不同施肥配比处理下2 a生钩栗苗生物量及其方差分析Table 6 Biomass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two-years-old Castanopsis tibetana under different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综合其生物量指标,可以看出处理9的地上鲜质量、根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部干质量及根冠比均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初步得出处理9为提高钩栗苗生物量的最优施肥配比。

2.5 施肥配方下苗木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由表7可知,苗高、地径、生物量和叶绿素4个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机物,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让其健壮。植物其余各指标均呈正相关,说明了各指标与植物生长之间关系密切,能从多方面反映植物的生长情况。

表7 配方施肥对2 a生钩栗苗各指标相关性分析Table 7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index of two-yearsold Castanopsis tibetana under NPK proportion fertilizers

3 结论与讨论

(1)钩栗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人工林的形成及产量,高质量的苗木能提高人工栽培的质量。通过对钩栗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测定得出,施肥对其钩栗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各施肥处理中,处理3(N1P2K2)苗高生长最好,达到39.63 cm,比对照增加64.58%,处理9(N2P2K1)地径生长最好,达到6.36 cm,比对照增加39.47%,生物量最大的是处理9(N2P2K1),达到12.34g/株,比对照增加152.87%。14个处理的钩栗苗苗高、地径、生物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2)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能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大小,叶绿素把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水合成有机物,作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贮存起来。由表4可知,在施肥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知施肥效果逐渐显现出来。在试验中,处理9(N2P2K1),达到5.182 7 mg/g,比对照增加145.94%,表明该处理的补光能力最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每个细胞和所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含有蛋白。通过本次试验可明显得知,在施肥过后,施肥后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施肥前,说明营养优于施肥前。在钩栗施肥各处理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处理9(N2P2K1),达到5.359 5 mg/g,比对照增加83.37%,表明该处理的营养成分含量最高。可溶性糖是种有机的渗透调节剂,也是反映植物抗逆性的重要指标。由表5可知,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处理3(N1P2K2),达到4.144 7 mg/g,比对照增加98.71%。可溶性糖的增高,因为对其施肥量较大,叶片通过积累可溶性糖来缓解施肥过多造成的胁迫。施肥后,生长逐渐旺盛,对肥料的需求量大,所以积累的可溶性糖较多。也就说明,处理3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并且,综合表4、表5可得出,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均具有显著差异。

(3)各个施肥处理对钩栗苗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叶片的营养成分均有提高,综合上述研究可知,表现最好的是处理9,配比为N2P2K1,施肥量为6 g/株、6 g/株和3 g/株。

(4)针对于钩栗的研究报道甚少,而配方施肥的研究几乎空白。因此该试验研究结果对指导钩栗苗期的施肥管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钩栗苗木培育,在施肥方面并不是越大越好,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都会对其形态生长造成直接影响。本试验研究对象仅为2 a生钩栗幼苗,但没有涉及到大面积造林最佳施肥配比的最佳施用时间、最佳施肥次数及施肥频率等方面,需继续进行更深入探讨研究钩栗造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参考文献:

[1]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24-225.

[2]陈 养.钩栗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7,(3):89-90.

[3]张嘉生.钩栲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5,(4): 82-85.

[4]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2216-2217.

[5]林 敏,黄宗安.钩栗种群生命表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3, (2):9-13.

[6]王佩兰,许德禄,张 斌.钩栗种子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理指标测定分析[J].种子,2013,(8)7-10.

[7]王佩兰,许德禄,张 斌,等.钩栗种源间幼苗生长状况和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14,(5):20-25.

[8]田艳伶,李志辉,杨模华,等.钩栗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2):32-37.

[9]黄荣林,王 勇,刘晓蔚,等.钩栗不同基质和生根剂处理容器育苗对比试验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4,(7):41-44.

[10]张 斌,李志辉,陆 佳.施肥处理对仿栗苗期生理指标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60-64.

[11]卢 漫,吴立潮,吴建平,等.泡桐幼龄林配方施肥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 55-59.

[12]刘昌勇,李 钦,杜红岩,等.配方施肥对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8):29-34.

[13]黄红兰,杨治国,张 露.毛红椿人工幼林配方施肥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5):46-49.

[14]刘 秀,廖宝文,李志辉,等.不同氮磷钾含量的施肥配比对半年生杨叶肖槿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09, 38(4): 57-62.

[15]廖桂宗,彭世揆.试验设计与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16]吴家胜,张往祥,曹福亮.氮磷钾对银杏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 63-66.

[17]王晶英,敖 红,张 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18]曲春香,沈颂东,王雪峰,等.用考马斯亮蓝测定植物粗提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方法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85.

[19]郭玉华,杨伟华,郁有祝,等.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成熟纤维中水溶性总糖含量[J].中国棉花,2011,(12):23-26.

[20]罗英婷,杨钰娟. 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1]李志辉,罗 平. SPSS FOR WINDOS 统计分析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2]Moran JA, Mitchell AK, Goodmanson G,et al.Differentiation among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conifer seedlings by foliar reflectance a comparison of methods[J].Tree Physiology,2000,(20):1113-1120.

猜你喜欢
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提取叶绿素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施肥措施对鳄嘴花(Clinacanthus nutans)生物量的影响
锌对白菜和香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白茶可溶性糖总量快速测定研究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水稻OsAAA1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可溶性表达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