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向箔
怀着诗意做生意
二向箔
大学期间,张海鹏看了近千本书,并陆陆续续写了几本小说,虽然没有拿出来发表,但后来的《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好姑娘》等都成为热卖的大作,并改编成电影。
那时候的文艺青年张海鹏喜欢“一棵开花的树,一位漂亮的女孩”,更喜欢“春风十里,不如你”,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冯唐。他觉得写作就像人生的理想,不能拿来谋生,因此博士毕业之时,聪明人冯唐没有从医,而是前往美国埃默里商学院读MBA去了。他写过一篇长长的文章,坦率说明自己改行的原因:做医生性价比太低。读完MBA能让他赚更多钱。他甚至打听过,MBA毕业进入医疗投资领域能赚十万美元一年。
以后的故事是,冯唐MBA毕业时,恰逢中国互联网泡沫兴起,麦肯锡需要派遣更多的员工到中国去应付激增的业务量。冯唐也成为麦肯锡的一名员工,之后他从一名普通职员,一直做到了麦肯锡中国的董事合伙人。而后,入职大型央企华润集团,先是战略部副总,而后主持创建华润医疗集团。
这时候的冯唐,人生已无衣食之虞,但文艺的理想一直高悬于人生的子夜。在华润时,冯唐每年乘飞机150次,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几乎没有周末。越是紧张的工作节凑,越需要文艺梦想的浸润,因此冯唐开始了疯狂的写作。
大众眼中的冯唐是一位作家、诗人,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反而少为人知,他本名叫张海鹏,曾经是麦肯锡合伙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2015年9月,他又被任命为中信资本pE部门高级董事总经理。如果说文艺是他的A面,商业就是他的B面。
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北京北京》《欢喜》《猪和蝴蝶》等小说和散文集。疯狂的努力成就了A面冯唐,他成了许多人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既是一名事业有成的职业高管,又是知名作家。他有一群知名的朋友,柴静、窦文涛、梁文道、路金波……他在微博上有750万的粉丝。一名网友如此概括:谈得了情,脱得了身;赚得了钱,经得了商;做得了诗,写得了文章。
在杂文随笔中,他尖刻地评论沈从文没有科学精神、曹禺后面的剧本都不行、冰心的翻译过于柔弱,对王小波的评论则一度激怒了李银河。但冯唐相熟的朋友说,实际生活中的冯唐挺好说话的,人很厚道。他内心狂妄,但外表始终谦和。他还始终谨守的一点是,面对媒体,他几乎从不谈论他的工作,必须说到时,也不说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司名与人名。
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没有人能找到冯唐的名字,只有张海鹏,那才是商场中真正的冯唐,野心勃勃的企业家。
作为博士毕业的医生,张海鹏一直关注着中国医疗行业的变革,机会来临时,张海鹏离开麦肯锡咨询行业,摇身一变,成为华润医疗集团的CEO。
张海鹏的愿景是“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管理精益,医术领先的医院网络”,目标是到2016年建成或收购三十家医院,两万个床位,医院投资总规模达到一百亿元人民币。通过收购那些落后的公立医院,并按照他的设想进行改造,即使医生的医术只是三流,但注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器械,将整体达到二流水平。
2011年~2014年四年间,张海鹏谈了不下40家大型公立医院,他逐渐发现,公立医院股份改制并非易事,其背后利益牵扯非常复杂。因为进展缓慢,离职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对于离开,他还是落寞的。在华润医疗的后期生涯,张海鹏的职场感悟则透露出一种无力感:作为一个集团的CEO,管理着几万人,更多是做政委的工作,战略已经制定,但当这艘大船要偏离方向的时候,你是无能为力的,也是做不了什么的……
离职的那一天,冯唐站在办公楼下等人。阳光很好,花是开着的,他突然想起过去多年的日子,几乎全是昏天黑地生意上的事。在办完离职手续后,张海鹏便飞往美国湾区。那里有他的姐姐与父母,还有他熟悉的书桌,可以狠狠读书,可以做回那个作家冯唐。
但是多年的职场生涯,早已在他的人生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怎是淡定两个字可以消解。
他的野心和抱负依然在商场的征战上,如果过去有失落,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看到自己商业战略的完成就离开了华润,否则一切都可以无怨无悔。特别是你知道它最难的那一部分已经过去了,已经有了根据地,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不甘心的张海鹏在蛰伏的这段日子里,写作和医疗投资成为两大主要内容。他的一天通常是这样过的:早上七点多起床;上午写作或者开一些重要的会;中午小憩片刻;下午看书、开会;晚上参加饭局以及各种应酬。也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开始和中信资本接触,畅谈他未竞的商业梦想。终于在2015年9月,他选择重新做回了张海鹏,并证明自己。作为医学博士与MBA硕士,他说到中信任职是学以致用,改变世界。
此次回归,他怀着更大的野心,意图筹建中国最大的健康产业基金,通过资本杠杆,创建一个甚至几个大型的医疗集团,颠覆中国医疗产业。尽管他不愿多谈细节,但信心还是从朋友圈的信息中溢出来:“十有八九能成!”
“我想会保持前半生那种青春的东西,我还要有诗意,还会有梦想,我想还是做自己感觉更轻松的、更自然的事。”关于人生的下半场,冯唐如是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钟健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