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菊香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家乡文化;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扬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扬州几度盛衰,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众多,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散发着无穷的魅力。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然而作为一名扬州小公民,受各方面条件影响,农村孩子对家乡扬州知之甚少,个别孩子甚至一次都没去过扬州。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开阔农村孩子的视野,促进农村孩子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进行《构建小学课外阅读体系,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正值扬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我便设想把课外阅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生活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我有意识地组织了“扬州文化学习之旅”系列活动,引领孩子畅游扬州,了解家乡历史,学习家乡文化,提升孩子语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因为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父母忙于工作,家庭教育意识落后,留守儿童、贫困儿童较多等原因,农村孩子大多常年身居乡土,眼睛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空。他们心中向往着更广阔的世界,渴望不仅从电视中,也能在身边看到可爱的动物,欣赏美丽的风景,感悟伟人的情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有效方法,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自己的家乡都无所知的话,还谈什么行万里路呢?家乡是每个人的根啊!2015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城庆活动80多项,贯穿2015年全年,这是扬州的大事,也是孩子了解扬州,学习家乡文化,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契机。于是,我召开家长会,阐述理念,获得家长的支持,为孩子办理游园年卡(1米4以下的孩子免费)游玩所有景点,学习家乡文化。同时我争取学校的支持,寻求课题组老师的帮助,每个周末进行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主题游,通过“扬州文化游”,农村孩子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胸襟。同时,个别条件优越的学生家长也提高了认识,主动带孩子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二、扬州历史,了然于胸
作为一个小公民,应该首先了解家乡扬州2500年的历史,于是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扬州博物馆。为了让孩子所得更多,出发之前的五天,我们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印发给学生学习,有条件的孩子在家里网上搜集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自发设计知识卡片,争取现场能用上老师的扩音器当小老师进行解说。出发之日,孩子的喜悦可想而知,旅途之中,我们又充分利用时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扬州历史的了解。到了博物馆,孩子们激动万分,每个版块都让他们自豪与惊叹。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小老师们的解说大方,清晰流畅,让我不得不感叹我们的农村娃走出了那个狭小的空间,也能绽放无限的光彩。“家乡历史游”主题中,我们趁热打铁,先后参观了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文昌路……在一次次查找资料、制作知识卡片、充当小小解说员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扬州历史了然于胸,增强了小主人公的意识。
三、扬州诗文,丰富积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诗人李白的诗篇让扬州名传千古,家喻户晓。自古扬州繁盛,风景优美,古人留下了许多诗篇,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于是我们进行了主题“扬州诗文诵”,搜集关于扬州的诗词百首,杜甫的《解闷十二首》、徐凝的《忆扬州》、李绅的《宿扬州》、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 官》……咏扬州的诗孩子们诵读起来都格外带劲,就这样读读记记,丰富了孩子的积累,充实了孩子的文化积淀。“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这些诗句孩子们张口即来。扬州诗词百首不少是咏扬州名胜古迹的。“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汪沆如是说,瘦西湖因此而得名。“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中,在游人赞叹的目光里,我们一行师生数人,一路欣赏美景,一路吟诵读文,好不自在。“扬州好,第一是虹桥。”“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函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就这样,游一处景点,吟一番诗句,诗情画意萦绕心间。城庆期间,9月下旬,市民广场2500个月亮高悬夜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我们借此契机,举行班级吟诗会,吟诵与月有关的诗篇,咏月抒怀,最后以集体吟诵《春江花月夜》收篇。孩子们参观平山堂,便吟梅尧臣的《平山堂留题》、王安石的《平山堂》、秦观的《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等,参观史公祠,便诵吴嘉纪的《过史公墓》、谈迁的《督师史相国墓》、黄燮清的《广陵吊史阁部》等,参观朱自清故居,便读朱自清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我是扬州人》……充分感受诗文映照下的扬州之美。
四、扬州园林,言之有序
“扬州园林甲天下”兼有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的特点,瘦西湖、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各具特色。但如果只是用双眼这么看一遍下来,其中的妙处学生无法领略。既然要打开农村孩子的心灵,给他们更开阔的视野,我总想着能让他们收获更多,让他们的每一次周末都不虚此行。何园内有专门的导游,美丽的女子,素雅的衣裙,悦耳的声音,介绍着园中美景,传达着园中文化,是何园的一抹亮色。为此,我们进行了“我是小导游”的主题活动,第一次游何园,请园内专业导游示范介绍,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如何移步换景,有序介绍。我们进行录音,让孩子在之后的几天里反复学习,搜集资料,充实内容,丰富语言,自主练习。第二次游何园,孩子们便是一个个小导游了,依样画葫芦,一景一解说,口语表达大方得体,流畅清晰。在学生掌握了技巧后,我们在其他一个个园林中进行了导游实践,提高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扬州特色,言之有物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鲜的生活,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情感的体验,任何人写起文章来往往是无从下笔,无病呻吟。相比较而言,农村小学生在写作表达上面问题更甚。为了给学生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我引导孩子去关注扬州人文景观,工艺特产。东关街上,好吃的好玩的无数,我们组织大家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从头到尾一条街玩下来,交流大家印象最深的。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引起了孩子浓浓的兴趣,于是我们进行细致观察,只见 中年艺人把麦芽糖从滚烫的炉子中取出来,用两根木棒来回搅拌,拉直后再揉成一个球,使劲搓,拉成管状,然后捏出一根细长条,往里吹气……吹拉捏,几十秒一气呵成,惟妙惟肖的动物便诞生了。孩子们无不佩服,有的掏出十元钱也来尝试一番。就这样,孩子们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了自己的见闻,具有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了习作素材。在扬州文化主题游中,孩子们有了这一番游历,写起文章来言之凿凿,他们的笔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有的移步换景描写瘦西湖的美,有的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教你制作手工艺,有的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怀。《我来吹糖人》《瘦西湖》《个园之竹》《我心中的月亮》……让人爱读乐读。
扬州屡经风云变幻,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几度兴衰,几度辉煌。通过“扬州文化游”活动,农村孩子们走出了狭小的天地,见识了家乡文化的广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诵读诗词文章,解说扬州历史,介绍扬州园林,书写扬州见闻,在生活中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更加了解扬州,丰富了童年生活,充实了文化积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真正提升了语文素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让我们领略了家乡文化,更加了解扬州,热爱扬州。阅读即生活,让我们进一步将阅读与行走相结合,了解祖国变迁,探索大千世界。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