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滋养成长

2016-05-24 03:12林卫龚余平
中国德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剪纸国学中华民族

林卫+龚余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追求,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开展国学教育任重而道远。

国学教育是我校创新完善德育模式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补充。几年来,我校将国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诵读经典,感悟中华传统文明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国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为此,我校积极开展古经典诵读活动。

其一,把经典诵读作为课程安排。我们规定每周一、周二、周四的7∶55-8∶05为诵读经典的时间,各班按照学校选定的经典古诗文展开诵读活动,要求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诵读学习活动。

其二,与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学生熟读及能背诵的基础上,交流诵读古诗文的感受、体会和心得;探究古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并见贤思齐,养成良好品行习惯。如诵读《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诵读《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逐渐养成礼让、好学、感恩的品质。

其三,开展经典诵读评价活动。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诵读的兴趣,我们鼓励学生展示诵读成果,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经典诵读竞赛活动。在班级内定期举行吟诵表演活动,各班级评选“经典诵读月明星”并在橱窗栏中表彰、宣传,经常开展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等活动。每学期学校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经典诵读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或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类经典诵读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开设课程,倾力打造书香校园

结合我校高中部学生整体素质情况,走特色发展之路是符合学校实际之举。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他们在国学熏陶中,增强自信,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体文明素养。

学校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师资状况和教学条件的情况下,从学生实际出发,开设书画班、音戏班、舞体班、国文班。书画班学习内容包括书法、美术(如国画、版画、剪纸等);音戏班学习内容包括乐理、声乐、民族器乐、古典音乐欣赏、戏曲等,舞体班学习内容包括文明礼仪、民族舞蹈、中华民族武术、太极拳、韵律操、茶艺、中华民族象棋、围棋等;国文班学习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古籍研读、古典文学诵读与欣赏、古诗词的创作与交流等。

实行成班制教学模式。从高一下学期开始组班一直到高三,学生一旦选定了特色班,原则上中途不调班。每天下午进行特色专业课学习,每学期举行两次教学成果汇报活动,既可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可以作为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做到了特色课学习与必修学科渗透国学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我们在不同领域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国学进课堂:一类是趣味课,如诵读课、赏析课、综合展示课等;一类是教学课,如在语文、历史、思品、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中渗透国学元素。语文学科是承载国学教育的主课堂,我们结合教材率先构建成功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如专题教学、主题式经典阅读等,以带动和示范其他学科;音乐课有计划地让学生欣赏各种风格的经典乐曲,以最美的声音陶冶学生纯洁的心灵。

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我们在校园内张贴了激励阅读的宣传标语,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制作了中学生推荐书目展板进行展示引导,并在各班都配制了书架,建起了图书角。各班采用学校配发、自己捐集的方式,充实了各班的“书屋”。现在,同学们都可以在本班的“书屋”享受着读书的快乐和满足。“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开展,成为我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夯实校园文化底蕴,构建师生精神家园的坚实平台。

重视实践,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开展集邮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邮票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是形象的百科全书,真是方寸天地,包容着大千世界,邮票自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栖居地”。我校充分抓住集邮的特点,组建新余六中集邮协会,积极申报成为全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到集邮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了解自己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和充实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强化热爱之情,并发扬光大。例如通过生肖邮集,学生可以了解生肖文化,了解干支纪年历法知识,进而领会十二生肖在中华民俗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拾传统游戏,寻找童真情趣。传统游戏口口相传、代代相因,历经数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它既具有游戏本身带来娱乐、趣味的特点,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民族习俗的流传。然而传统游戏在城市化、电动玩具、网络游戏等的冲击下日渐式微。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学生集中的特点,为传统游戏“找寻”回归之路。组织人员对适合在校开展的如跳房子、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扔沙包、跳竹竿等游戏进行搜集、整理、改编,在体育课上或者课间、课余开展,组织学生在校趣味运动会、校运会上进行竞技比赛。通过家长委员会、社区管委会发动家长和子女一起玩传统游戏,并利用节假日、放学后等校外时间,组织小区、社区举行传统游戏活动。

重视剪纸艺术,开发校本课程。剪纸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优美的传统民间艺术,一直流传于各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剪纸活动在学校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剪纸艺术在我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一大批教师、家长和学生喜爱和熟悉这项艺术。我校每学期都定期举行校级剪纸比赛,开展“剪纸竞技”“亲子剪纸”“师生剪纸”等活动。每年学校艺术节,剪纸都作为一项单列的活动设奖,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进行长期展示。我校小学部肖军老师指导学生剪纸参加全省艺术节或其他活动多次获奖。伴随着剪纸活动在我校的开展,学校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剪纸艺术,派人员参加剪纸专业培训,充分挖掘优化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剪纸》,在江西省中小学音体美校本课程资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组建学生社团,丰富文化生活。我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由校学生教学自主管理委员会组建国学、书法、国画、围棋、中华民族象棋等多个传统文化社团,聘请学校在这些方面有专长的的教师来社团开讲座,进行指导。学校团委还积极创造条件从校外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担任社团顾问,组织社团成员参观相关展览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校园进行作品展示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对国学的认知得到加强,民族传统艺术水平得到提升,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和培育,师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丰富和提升。

我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从加强国学教育入手,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和教育方法推进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师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充满浓郁书香气息,浸润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引领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加速驱动学校教育前行,助推学校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办好让新余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

【林卫,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校长;龚余平,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政教主任】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剪纸国学中华民族
“垂”改成“掉”,好不好?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大嘴蛙学剪纸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手工剪纸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