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它需要消耗庞大的资本,因而需要不断探索适当的融资模式。以某城市为例,本文首先对其融资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债务性融资占比过大。接着,对如何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进行讨论,认为需要在降低银行贷款占比的同时积极探索BOT等权益性融资模式。
关键词: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融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市民生活、企业生产以及商业活动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又被叫做公用基础设施,常见的包括道路、环卫设施、绿化、公共交通系统、水电气供给系统等。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与否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效十分重要。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快速推动的城镇化步伐让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到城市,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快速增加。然而,很多城市受限于缺乏规划、历史沿革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平衡”。在这些原因之中,最重要的是融资模式效果不佳导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本缺乏。本文将以某城市为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融资模式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探讨。
一、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现状
通过查阅某城市市政建设部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可以发现,该城市采用过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财政性融资模式以及债务性融资模式这两类。
财政性融资模式是指政府以财政拨款的形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政府补贴不仅不需要利息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支付,而且还不用归还,因而是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早期的主要融资模式。然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政府职能转型,财政拨款越来越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因而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比例中占比呈现缩减的趋势。
债务性融资模式的资本来源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以及短期融资券融资这3类。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银行贷款,其优点是灵活且程序简单。这是该城市现行融资模式中的主要来源,它占到最终融资规模的80%左右。通过公开数据发现,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也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形式来筹集。然而,这两类融资模式的最大缺点是政策限制多,而且它还会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带来“分权”的挑战,因而在融资结构中占比共占15%左右。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改革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知,该城市的融资模式存在形式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活动中十分普遍。因而,结合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以及最新融资模式,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加以改革:
(一)强化银行贷款审批,降低债务型资本占比
银行贷款属于债务性融资,它占比过高会提升融资风险。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当地政府担保,因而银行愿意贷款。然而,从客观上看,随着政府职能转型,这些贷款未来存在较大的偿还风险。而且,银行大量贷款流入政府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导致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商业贷款供给被压缩,从而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健康。因此,银行需要强化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也需要对项目的自身偿还能力以及未来偿还模式进行分析,在不断探索现代新型融资模式的同时,降低银行贷款等债务型资本的规模及比重。
(二)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强化权益性融资
为了有效管控债务风险,需要在降低债务型融资的同时,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融资模式,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需求开拓出更多的途径。笔者认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权益性融资是最值得考虑的。当前,权益性融资模式主要包括BOT、TOT等。其中,最具综合效应的是BOT模式。所谓的BOT模式是指Build-Operate-Transfer,也即“建设—经营—转让”。在BOT模式中,政府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合同授予后者建设和经营的权利,通过一定的经营期限,投资者可以收回投资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在投资者经营期满后,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营权及其他权利无偿地转让给政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可以降低银行贷款的流入,而且还可以激活民间存盘资本,从而在降低基础设施建设资本风向的同时激发社会活力。
三、结束语
总之,尽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其融资模式却并非固定不变的,更不是需要由政府全额支付或者担保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进行整体分析,从而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激活经济的活力。由于债务性融资会增加偿还成本以及收回风险,因而应该在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中占据足够小的比例;权益性融资是“通过放开政策限制引导资本流向”的典型方式,它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应用且被证实有效,因而需要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索新融资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相关政策、法律进行改革,从而扫清不不必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赵鹏举,殷燕,郑静娴.目前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分析[J].价值工程,2014,33:9-13.
[2]胡滨,星焱.金融支持城镇化:韩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5,03:32-43.
[3]张艺馨.昆明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4.
[4]谢新.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4.
[5]杭卓珺.基于PPP的我国铁路投融资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窦继民(1979–),男,山东莱芜人,研究方向:投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