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诱饵,你上钩了吗?

2016-05-24 20:51李晶晶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5期
关键词:诱饵头条多巴胺

李晶晶

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书先看题”,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标题成了争夺眼球的关键。编辑们为了吸引读者,常常毫无底线地写出些标题,比如“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淡定帝无视大楼垮塌继续表演”,但内容其实严重不符,前者实际上是一张路人拖着印刷了李湘头像的代言宣传纸袋;后者不过是一个男子表白不成,伺机报复的刑事案件。不过,读者们却像一条条小鱼一样,一次次被诱饵引诱上钩,遇到这样噱头十足的新闻,还是照点不误。这是为什么呢?

制造情感

对于许多人来说,意识到这是一场有诈的骗局是一回事,但能不能抵御它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像在恋爱中,明明知道对方可能是骗财骗色,却依然舍不得离他而去。这种没法克制的非理性行为,其实与情绪在我们日常决策时发挥的作用有关。

通常,情绪的激发会引发一种对应的身体反应。例如,人们极度愤怒时,会打人或者砸东西;极度高兴时,会手舞足蹈,大声歌唱。颇有心计的媒体小编们就是利用掺和了愤怒、焦虑、幽默、激情、灵感、惊喜等情绪的头条,吸引你做出点击这一行为。

一项研究也支持了这个想法。在一个名为“打破新闻的神话:网上新闻头条的重要性”的实验中,两位研究人员研究了2014年四家国际媒体的7万条头条标题,分析了这些标题的情感倾向(主要情感传达是否是积极,消极,或中性的),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情感极端的标题会获得最大的知名度,因为带有强烈情感的消息往往会赢得更多的点击率。

引发好奇心

点击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读者的好奇心被带动了。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者们提出了著名的“信息差”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知道的与我们还不知道的,存着一个差距,这个差距会让人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好奇的个人,为了获得丢失的信息,以减少被剥夺的感觉,会采取一定的行动。

“信息差”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在日常的对话中。我们之所以会和朋友聊得来,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还有许多各自不知道的近况,比如你我现在的学习成绩和交友情况。通过聊天、我们交换信息,得知彼此的情况,填补认知上的空白。相反,你跟父母很少能聊得起来,就是因为每天彼此在一起生活,太过于熟悉,没有什么信息差,造成了交流没有太大的动力。

换句话说,不知道某个信息会带来认知上的不舒服,为了缓解不舒适感,人们就会采取行动。所以,许多噱头十足的标题,比如“最不能去的十个地方……”、“中国4000年不遇的第一美女”,就自然地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的点击行为。

数字缓解大脑疲劳

许多点击量大的文章里,还暗藏着一条规律,标题中带有数字,比如“春节假期7天‘花了3400亿”、“60张图片告诉你,你从未真正走进故宫”。难道数字也会影响点击率吗?

在心理学家看来,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联性。因为数字消除了“选择盲目症”,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无穷的世界时,减轻模糊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使得世界看上去可以理解。

而且数字在空间上组织信息的方式,也迎合了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因为大脑也是个懒鬼,它也喜欢处理一些认知轻松的事情。这些数字有助于量化故事内容,通过简单明了的数字,大脑很快就会预测到后续内容将进展顺利,无需调动太多注意力方面的努力。这对于爱好节能减排的大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为了快乐,上当也可以

所以说,小编们制造的单击诱饵,还是颇费心思的。不过,即使读者点击头条是因为情感冲动和简化了的认知,这仍然没有解释为什么单击诱饵继续有效。按理说人们上过一次当,就不会再上下一次当,可实际人们却能忍受无数次类似猴子般的戏耍,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究表明,人类的猎奇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请看下面的标题:“萌哒哒的9大动物界友情”。看到这个标题时,许多人的脑海里会猜测,这篇文章内容可能会谈论些婴儿袋熊拥抱袋鼠宝宝、老虎与狐狸玩耍诸如此类的事情。对于我们的大脑的快乐中枢而言,看一些可爱的动物,和购物或者是发生性行为得到的快乐差异不大。事实上,在这三种行为中,都有同样的神经递质和多巴胺的参与。大脑想看到这9个可爱的动物图片作为奖励,为了得到结果,你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点击链接。不过,这其中,最快乐的时候不是点击后看到图片的时候,而是看到标题的时候。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不过研究表明,当我们看到信号而不是解读信号时,多巴胺水平上升得更快。这实际上意味着标题本身就会给你带来快乐,而不是它的实际内容有什么。这就类似于幸福并不是房子有多大,钱包有多鼓,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这也可以解释你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孩,费尽心思追求,一旦追求上了,却又没预想的那么快乐。因为多巴胺实际上是关于快乐的期待,而不是快乐的结果。

所以,即使文章内容让人十分失望,但是一看到标题,大脑就已经分泌出了多巴胺,我们也早就乐在其中,至于随后的失落感反而不管不问了。

很难得手的更让人满足

有意思的是,如果文章里内容和标题不符,也不会影响下次的点击行为,反而会带来一种激励作用,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间歇性强化作用。举个例子,小丽正处于男人狂热的追求中,在她眼前摆明了三种应对方法:

A、答应他的每一次请求;

B、从不答应;

C、两三次中答应一次。

颇有恋爱经验的闺蜜会建议小丽采取策略C。对于策略A,男人会觉得到手太快,没有挑战性;对于策略B,男人会觉得没有希望,转而放弃目标;而对于策略C,男人会非常期待,迷恋、欲罢不能以致被冲昏了头脑。这就是间歇性强化的作用,将“也许会发生”引入奖励机制里,会让人对一种特定行为上瘾。

同样地,虽然文不切题的事情常有发生,但并不是总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偶尔一次爆炸性的新闻内容,奖励了那些勤于点击的读者,起到了间歇性强化作用。那些猎奇心强的人,不仅不会因为胡编乱造的内容埋怨,反而像那些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男人一样,下次遇上,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猜你喜欢
诱饵头条多巴胺
正确面对焦虑
贪婪的多巴胺
雪花诱饵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头条
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拖曳式诱饵辨识方法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