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桦
[摘要]2001年影片《走到底》的上映,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影片诞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公路片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新锐导演宁浩在中国公路电影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即以宁浩的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宁浩的公路电影、宁浩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在路上对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其公路电影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指出宁浩的公路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宁浩;中国公路电影;类型片;叙事
公路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属于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产物。1969年,由丹尼斯·霍普执导的《逍遥骑士》大获成功,由此揭开了美国公路电影的序幕。[1]在《逍遥骑士》的影响下,美国电影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公路片,《我心狂野》《末路狂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公路电影独特的叙事内容、另类的表现手法、强烈的反叛精神等特征吸引了电影工作者的目光,于是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为公路电影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公路电影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1年影片《走到底》的上映,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影片诞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公路片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新锐导演宁浩在中国公路电影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本文即以他的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宁浩的公路电影、宁浩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在路上对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其公路电影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指出宁浩的公路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价值。
一、宁浩的公路电影
中国的公路电影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本土特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公路片只有在借鉴其他国家公路电影经验的基础上,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准确把握公路电影的特质显得至关重要。
公路电影最初是和其他类型的影片杂糅在一起而存在的,这就导致人们在追溯公路片起源的时候众说纷纭,无法达成共识。实际上,公路电影是在早期类型杂糅的电影作品中孕育产生的,但这一时期的电影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公路片。直到20世纪60年代《逍遥骑士》《邦妮与克莱德》等作品上映之后,美国公路影片才由此诞生。随着公路电影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公路片涌入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这一电影类型的表现形式。公路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类型片的一个重要分支,原因就在于其鲜明的类型特征。成为类型电影的基本条件是公式化的电影情节、模式化的拍摄手法和固定化的叙事元素,而公路电影恰恰能够满足这些条件,因此成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电影。公路电影多以讲述主人公因为某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地踏上旅程为主要内容,影片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在路上”的漂泊状态。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公路电影通常将反差巨大的人物组合在一起,由此来展开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公路故事。在拍摄手法上,流动变化的镜头语言是其主要特征。流动的镜头切合公路电影的叙事内容,有利于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简单来说,公路电影可以这样定义:它是指以公路作为叙事空间,以主人公在路上的种种遭遇为主要叙事内容,重点表现人物在旅途中的蜕变与成长主题的电影作品。[2]
公路电影由稚嫩萌芽的草创期,走向独立发展的完善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构成其电影风格的基本元素却始终存在。如公路、交通工具、汽车旅馆、同行者、沿途风景等,都是传统公路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典型元素。它们的存在不仅凸显了公路电影的类型特色,更成为公路影片的视觉符号,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含义。以公路和交通工具为例:首先,公路是公路影片中最为重要的视觉元素,成为公路电影的背景依托。公路为主人公开始一场漂泊之行或逃亡之旅提供了背景环境,是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除此之外,公路还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一望无际的公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因素,这无疑会给“出走”的主人公带来些许不安与恐慌,展现了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同时,公路的另一端似乎也是主人公追寻的目标。在路上的种种经历都成为主人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成为他们开始新生活的起点。其次,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也是公路片的元素之一。交通工具为主人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它们也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宁浩至今导演的9部电影作品中,能够被列入公路电影的有两部:一是《无人区》,二是《心花路放》。这两部影片都是以公路作为叙事空间,讲述主人公“在路上”的各种经历,因此可以称为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宁浩作品充分吸收了经典公路电影中的典型元素,始终在路上讲述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二、宁浩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
宁浩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一员,他的电影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中国电影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所导演的公路片。《心花路放》与《无人区》的上映为中国公路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3]宁浩在公路片的创作上努力探索,力求创新。在这两部作品中,他借鉴了经典公路电影的叙事元素,同时在表现技巧和叙事主题上也有意变化,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
首先,多样化的叙事技巧是宁浩公路电影的主要策略。公路电影在发展初期多采用简单明了的单线结构来完成叙事,给人一种直观感。随着公路电影不断发展,其在叙事策略上也更加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叙事策略成为现阶段公路电影叙事的潮流,宁浩就深受这种创作倾向的影响。电影叙事实际上就是讲故事,而宁浩恰恰是一个会讲故事的电影导演。从最初《香火》《绿草地》中的线性叙事结构,到《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中的多线索非线性叙事,宁浩在叙事策略上不断探索,力求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无人区》与《心花路放》是导演宁浩在公路片方面所做的大胆尝试,令人眼前一亮。在叙事策略上,这两部影片各具特色,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新鲜感。《无人区》以公路为纽带,以律师潘肖为叙事中心,在多线索交互并行下讲述了他在返回城市的路途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危机。该片枝蔓丛生,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单线叙事结构。《无人区》以潘肖回家这条线索作为主线,而杀手、盗猎团伙老大、妓女、警察等人物主要是依托于潘肖的故事从而串联在一起的。宁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单线叙事模式进行了巧妙的改造,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丰满。而影片《心花路放》则将男女主人公置于两个不同的时空之中,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讲述故事。影片中的两条叙事线索:一个是耿浩离婚之后的一段疗伤旅行;一个是以康小雨的视角出发,讲述她与耿浩相恋之前的故事。最终,影片将两条线索归为一点,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其次,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也是宁浩公路影片的一大亮点。黑色幽默是将笑声与泪水融合在一起,以戏谑、嘲讽的态度来审视万事万物,并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在各种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其精神实质是对荒诞生活的另类反叛。[4]宁浩将这种叙事风格运用到公路电影的拍摄中,在痛快淋漓的批判与揭露中讲述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展现了生活的荒诞。电影《无人区》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荒诞两种表现手法将黑色幽默的艺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影片中的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其中对加油站一家人的刻画极为出色。潘肖在路上遇到了开着卡车的兄弟二人,并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整个事件的发生是因为一口痰而引起的纠纷。卡车司机不小心将痰吐到了潘肖的车窗上,于是潘肖强行用其中一名司机的帽子将痰擦掉。同时还用无奈的口气说道:“这次算我原谅你。”从卡车上下来的哥哥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方法,向潘肖的车座上尿尿,并将他刚才说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他。影片通过这一细节将黑色幽默的影片气质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捧腹大笑。而加油站里小儿子是一个“傻瓜式”的角色,这一人物身上更多地呈现出了浓郁的悲剧色彩。小儿子天生呆傻,但脾气却很暴躁。当杀手看见手拿锤子的他,不屑地对他说“你拿个锤子咋啦,你头上给我敲一下嘛”,没想到傻子果真用锤子敲了杀手的脑袋将其杀死。这两个情节中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荒诞特征,展现了人物命运的无常。
三、在路上对人生的思考
公路电影选取公路作为叙事背景,这无疑使公路影片的叙事内容更加开放、灵活。在旅途中的寻找与心灵回归是公路片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宁浩作为中国公路片初创时期的拓荒者,他在电影主题的设置上用心良苦。《心花路放》中的回归主题、《无人区》中的人性救赎主题,都准确地把握了传统公路电影的主题意蕴,呈现出明显的继承性。与此同时,宁浩立足于本土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将中国元素与公路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传统公路电影的主题焕发出新的生机。
首先,讲述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是宁浩公路片的主题之一。旅行承载着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寄托,是主人公或抗争反叛、或逃离疗伤的最佳避难场所。而在路上或喜、或悲的经历都成为主人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最终走向回归道路的关键。对家的追寻与渴望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于是中国公路电影在表现成长主题时多重点讲述主人公逃离之后的回归,通过这种圆形的叙事结构来凸显成长的主题。电影《心花路放》将视角聚焦在普通人身上,讲述了主人公耿浩一段自我疗伤的放逐旅行。人到中年的耿浩因为妻子的背叛而与其离婚,这使他的生活突然失去了方向。作为朋友的郝义为了帮助耿浩尽快走出离婚的阴影,于是带着他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的猎艳之旅。耿浩出外旅行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想通过一场刺激的猎艳行为来释放自己心中的苦闷。但是,一路上意外不断:车子坏掉、勾引“阿凡达”、爱上同性恋、结识90后姑娘、遭人殴打……而耿浩在这段旅行中始终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当他重回大理——那个自己与妻子最初认识的地方,他终于意识到离婚的经历同样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于是他选择坦然面对。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完成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
其次,宁浩公路电影的叙事主题还表现在对人性的反思。《无人区》一改宁浩以往电影中的幽默喜剧路线,在沉重的影像风格下洞察人性,批判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电影让人物置身在荒凉的戈壁沙漠之中,并将他们逼上绝境,以此来探究人性。《无人区》以荒无人烟的西北沙漠作为叙事背景,讲述了律师潘肖在回城路上遭遇的一系列变故。整个故事是围绕主人公潘肖的经历展开的,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人性本质的问题。“无人区”是一个人烟稀少、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荒漠地带。在这里,人性中的凶残与狡诈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杀手的冷漠无情、卡车司机的蛮不讲理、加油站老板的利欲熏心……人性中的阴暗面在这些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对人性复杂的书写则是通过潘肖这一人物表现出来的。潘肖是一个唯利是图、自私冷漠的律师。影片中的他为了金钱,可以帮助盗猎团伙的老大进行辩护;为了自保,向杀手身上浇汽油,想要毁尸灭迹。但是在一连串生死劫难之后,他人性中的善良因子被激发出来:救助卡车司机、帮助妓女逃跑、勇斗盗猎团伙、放走珍禽阿拉泰隼……由此完成了自我救赎。
公路电影流动的视听语言、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公路电影虽然刚刚起步,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但却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宁浩作为公路电影开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公路片以本土化的艺术特色、复杂多变的叙事策略、传统主题的另类诠释等特征而备受世人的赞誉。他在公路片上所做的尝试与探索为中国类型影片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徐文松.新好莱坞的流动美学——论1967—1974年间的美国公路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2).
[2] 王志兵.公路电影的发展与深度解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3] 刘洋.宁浩的“黄金时代”——评“中国式”公路电影《心花路放》[J].当代电影,2014(11).
[4] 张效利.论宁浩近期电影中的黑色幽默[J].电影文学,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