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芬,陈小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1)
桂林师专馆藏古籍及民国图书印章研究
李梅芬,陈小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1)
“桂师”是新桂系主政广西时期创办的师范学校。文章从藏书印的视角挖掘尘封在它后面的桂师图书馆近80年的历史,探寻藏书印后面桂林名人先贤与桂师的“书缘”。
藏书印;古籍;民国图书;桂师;图书馆
印章作为中国古汉字和中国古印刷术的结合,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主要用作身份凭证或者作为一种签名形式、行驶职权的工具。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这就形成了最早的藏书印章。现代的藏书印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公章(集体或单位)藏书印章和私人藏书印章,以证明藏书为集体或个人所有。笔者在整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馆藏古籍及民国图书时,有幸地接触到多个学校馆藏图书印章和多个私人藏书印章,这些藏书印的时间跨度长达近80年。追踪这些图书的来源,挖掘尘封在藏书印章后面的那段历史,对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前身从民国至今的那段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的高等师范院校,从1938年创办,迄今已走过近80年的光辉历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及民国图书的藏书印章精彩纷呈,在近两万册的古籍及民国图书中,分别钤有八所学校图书馆、十二枚藏书印章。从一个特定的视角见证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前身从民国迄今各个历史时期几度更名、几度变迁、几度沉浮的历史。
(一)硝烟中诞生,战火中迁徙
1.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
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简称桂师)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始建于1938年10月,创办人、首任校长是全区著名的教育家、爱国进步人士唐现之。桂师是广西成立较早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广西惟一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中等师范学校。桂师的创办有着深厚的时代和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至抗战胜利期间,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主政广西,他们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1]的口号,由于当时广西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为此,广西省政府和教育厅决定在桂林创办一所师范学校,又因为桂林的临桂县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故乡,省教育厅选中李宗仁的家乡桂林临桂县两江镇大岭心村为校址。新桂系对桂师的成立高度重视,在桂师建成和开学典礼上,“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省教育厅厅长邱昌渭、省财政厅厅长黄钟岳亲自出席并作指示,省主席黄旭初在讲话中希望桂师‘为广西各师范的大哥,自应做全省师范的模范’。教育厅长邱昌渭在训话中‘要求全校师生本着《广西建设纲领》去做,以完成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使命’”[2]。在“建设广西,培养基层教育骨干”[3]的思想指导下,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从此诞生。
桂师从1938年创办到1949年6月,十年间共招收了27个班900多名学生,其中近半数人参加了桂北游击队或从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成为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全国著名师范之一,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由于共产党在桂师的革命活动,桂师不但没有成为统治者所需要的“模范”,反而成了“心腹之患”,违背了新桂系创办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初衷。1949年6月在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授意下,广西省政府以“桂师环境特殊,校风恶劣”为由,下令停办桂林师范学校。
在桂师成立初期,为了让学生博览群书,校长唐现之设法“向由河北搬迁来桂的邢台师范学校借用书籍,后来图书馆陆续添购书籍,尤其是当时的进步书籍,只要市场上有就去购买和订阅”[4]。在桂林成为全国著名的抗战文化城时期,在桂师的阅览室学生能够阅读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作,共产党的机关刊物《解放》《群众》及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5]。在国民党查禁书刊最严厉的时期,为了让学生多接触进步书刊,学校图书馆“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把进步书刊伪装起来,例如: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在桂师图书馆这本书的封面印的是《论青年的修养》”[5]。
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桂师图书馆采取了四条措施:(1)建立图书分类目录并公布,用新书专栏做好新书介绍工作,读者可以到书库查找所需要的图书。这是桂林师专图书馆历史上最早的开架借阅。(2)为了让学生读者多读书,学生可以在寒暑假前借二三册图书回家阅读,返校后归还。(3)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各种研究会提供研究资料。(4)每个班都建立图书库,每个班的图书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校图书馆借图书,每次可向图书馆借几十册图书,以方便学生学习。
桂师图书馆这些服务举措为学生接触进步书籍、阅读进步书刊、博览群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也是一般的中学所望尘莫及的”[7]。在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存在的十年间,图书馆的藏书均钤盖着“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蓝色馆藏章,如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现存“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图书章”的图书《四部备要》223册、《新中学文库》243册、《初中学生文库》3册、其他民国图书242册。
2.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
民国十年(1921年)桂林道立女子师范讲习所成立,9月改名为桂林二十县合立女子师范讲习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讲习所迁址王城并改名为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改为广西省立第二女子中学。【8】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起,改名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桂林女子中学图书馆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中建立最早的图书馆,在这期间图书馆的藏书均钤有“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图书馆”红色藏书印章,如图2。现存“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图书馆”古籍52册、《中学生文库》215册、《四部备要》44册、其他民国图书68册。
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成立十八周年纪念捐集图书之章。民国三十三年(1944)三月桂林女子中学成立十八周年(校方从民国十五年算起),校方为此举办了图书捐集活动,收到一些捐赠图书,所有捐赠而来的图书同时钤有“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图书馆”藏书印及“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成立十八周年纪念捐集图书之章”,红色印章如图3。
目前这些捐赠图书仅存三种23册,均为古籍或民国时期出版的古籍。20世纪40年代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的变化较大,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秋因日寇入侵桂林,桂林女子中学停办。
3.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学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改为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学校,1950年桂林解放后,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并入桂林师范学校。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只存在五年,这一时期图书馆的藏书章均钤有“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图书馆”红色藏书印章,如图4。现存“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图书馆”印章书有:《新中学文库》346册,《中华文库》86册,其他民国图书20册。
4.南京励志中学
南京励志中学是南京励志社的附属中学。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南京励志中学疏散到桂林,该校的图书资料为躲避日军的战火也随校南迁桂林。1950年桂林师范学校接收励志中学及该校的图书。
图5
图6
图7
图8
现馆藏南京励志中学民国图书共钤有四种藏书章,如:“南京市励志中学私立”(图5)、“励志社总社第一处图书馆”(图6)、“南京励志中学仪器室”(图7)、“立人立己,革命革心——南京励志中学”(图8)。这四种藏书印章都采用蓝色印泥。
现存南京励志中学馆藏的民国时期出版的古籍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844册,《四部备要》1873册,《百衲本二十四史》742册,这些民国图书均钤盖着“南京市励志中学私立”蓝色藏书印章,如图5。这些民国时期出版的古籍丛书已经成为我校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励志社总社是国民党励志社的全称,励志社的前身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1月1日,它是蒋介石模仿日本军队中的"偕行社"组织亲手创办的。社长由蒋介石兼任,第一处下设事工利,管理社员、体育、卡通、电影、美术、音乐六股和问讯处。南京励志中学馆藏的《万有文库》丛书共有1719册,这批图书的封面同时钤有“励志社总社第一处图书馆”(如图6)、“南京市励志中学私立”的蓝色藏书印章,由于这批民国丛书最终归属于南京励志中学,可以推定这批《万有文库》丛书是国民党励志总社第一处图书馆赠送给励志中学的图书。80年过去了,这批钤有“励志社总社第一处图书馆”“南京市励志中学私立”的丛书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它从独特的视角证实励志社总社第一处图书馆与南京励志中学曾经有过交集,这枚藏书印也在不经意间承载了这一厚重的历史信息。
馆藏南京励志中学《中华文库》丛书共138册,其中有51册钤有“南京励志中学仪器室”藏书印章,如图7。
另有《中华文库》丛书87册,图书的封面钤盖着“立人立己,革命革心——南京励志中学”的蓝色馆藏印章,如图8。“立人立己,革命革心”是蒋介石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励志社的题词。南京励志中学把蒋介石给励志社的题词入印,意在要求学生继承黄埔精神,端正学风、校风。这方藏书印章充分展现了励志中学当时的文化气息,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1949年11月桂林解放,1950年1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桂林师范学校,把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并入桂林师范学校,接收疏散到桂林的南京励志中学。桂林师范学校从临桂两江迁到桂林市榕湖路,从此,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图书馆、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图书馆、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图书馆、南京励志中学图书馆四所学校馆藏的古籍和民国图书融为一体,全部归属于桂林师范学校。1954年2月桂林师范学校迁址到桂林市信义路21号,隶属于桂林地区行署,桂林师范学校及其图书馆像凤凰涅槃,在革命的烈火中获得重生。
(二)曲折中前进,改革中升格
1.桂林师范学校
桂林师范学校自1950年重新恢复后,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声誉鹊起,图书馆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1957年后由于受当时“左”的思潮影响,桂林师范学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几起几落,几度沉浮,艰难前行:1958年秋桂林师范学校停办,大部分教师转入桂林师专任教;1959年下半年桂林师范学校恢复;1960年下半年桂林师范学校并入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1961年桂林师范学校重新独立建制。
“文革”期间桂林师范学校成为“重灾区”,图书资料惨遭浩劫,学校停办。1969年冬桂林师范恢复,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1977年“文革”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桂林师范学校开始招收大专班学生。这期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章钤有“桂林师范学校图书馆”红色藏书章,如图9。现存桂林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古籍95册,民国图书27册。1983年4月在原址的基础上成立“桂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8年3月改名为“桂林地区教育学院”。
图9
图10
图11
图12
2.桂林师范专科学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广西省政府决定筹建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桂林雁山西林公园。1936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成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后称法商学院)。1941年10月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当时定名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专科学校,重建后的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后来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9]
由于桂林师范学校曾经并入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因而在馆藏古籍及民国图书中有一部分钤有“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的红色藏书印章,如图10。现存“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印章的图书有:古籍57册,《四部丛刊续编》23册,《四部备要》19册,《万有文库》50册,民国时期出版的古籍丛书《丛书集成初编》3200册,其他民国图书3册。
3.桂林市师范学校
1965年桂林市教育局开办桂林市师范学校,1981年桂林市师范学校从桂林市15中的原址上迁址甲山,桂林市师范学校有馆藏古籍70册,民国图书60册,这批古籍及民国图书均钤有“桂林市师范学校图书馆”红色藏书印章,如图11。
4.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
1977年经自治区教育局批准,开办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为桂林市教育学院,现存钤有“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图书资料”蓝色藏书印(如图12)的古籍11册。
1998年12月由于桂林市与桂林地区地市合并,桂林地区教育学院与桂林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教育学院。
2000年9月,新的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些钤有八所学校图书馆、十二枚学校图书馆藏书印章的近二万册古籍及民国图书汇集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这批古籍及民国图书经历过战争的硝烟、战乱的迁徙、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以及长达十年的文革浩劫,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这些古籍及民国图书凝聚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的图书馆几代馆员的心血,折射出前辈同仁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
我校的古籍及民国图书中有一部分属私人藏书和捐赠图书,有的钤有藏书者和捐赠者的藏书印章,或有捐赠者的亲笔签名或题赠。这些捐赠者大多为桂林本土的名人先贤,他们当中有广西前文史馆员、爱国民主人士,有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县政府的官员,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尽管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捐书助教、重视教育的情怀值得我们后辈景仰和学习。
(一)侯人松赠书外延研究
1.侯人松赠书
(1)《纲鑑易知录》线装,16册,(清)吴乘权辑,上海广百宋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版,封面钤有侯人松红色藏书印章:“善善居士侯人松字邦遽号砺霜一号森万之章”“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印章。
(2)《文章轨范》线装,一册(二卷),刻本,(宋)谢枋得撰,封面钤有“侯人松”红色印鉴、侯人松藏书印章:“善善居士侯人松字邦遽号砺霜一号森万之章”以及刻有孟子名言的诗文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桂林市师范学校图书馆”印章。(如图13、图14、图15)
图13
图14
图15
侯人松的古籍图书2种17册,虽然没有签名或有关捐赠的时间、题词,但经与侯人松先生的亲属联系,证实这些书是侯人松先生捐赠给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和桂林市师范学校的古籍,侯人松先生生前和身后(由家属)都向学校和图书馆捐赠了很多古籍,所以具体的捐赠时间亲属已经记不清了。由于桂林师范学校曾经并入桂林师范专科学校,这些捐赠图书又转辗到桂林师范学校。2000年桂林市教育学院、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些藏书现归属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2.侯人松简介
侯人松(1889—1954),原名冠英,字邦遽,号砺霜,自称善善居士,广西永福县堡里乡人,出生贫寒家庭。宣统二年(1910)考入武昌陆军学堂,次年参加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侯人松先后任黎元洪都督府参谋官,广西革命军联络员,桂防军模范营教练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广州西南各省军政府副官。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其鍠任广西省长,侯人松任顾问。次年李宗仁攻占南宁,为定桂军总司令,侯人松为总参赞。此时,侯人松公开宣言不承认自己为国民党当然党员,也不参加任何党派,主张贤能政治。李宗仁要求侯先加入国民党,然后保荐为广西省建设厅长,侯人松拒绝接受,与桂系意见分歧。此后,任过第四集团军新兵训练处主任,新编第八路军副军长。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侯人松出于爱国热情,只身到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去游说,劝各路军将帅联合起来,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收复东北三省。然而,侯人松位卑言微,劝说无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他奋然奔赴东北,组织东北民众救国军,自任游击司令,苦图抗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东北民众救国军短粮缺弹,他到北平筹集资金,不料被蒋介石派人缉捕下狱。后得友人保释出狱。蒋介石下令要他“远离平津,勿预国事”。他被迫流离湖北、湖南一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侯人松回永福从事教学工作,参加创办了松坡小学。1949年初,又参加创建私立月沧中学,任董事长兼教国文,曾赠给学校图书16箱,其中一部六卷缮本书《天文示斯》,是我国现存稀有的古代天文专著。建国后,仍从事教学工作。1951年,又将自己所存的近1000册古籍赠送给广西第一图书馆。1954年春他被广西省政府聘为省文史馆馆员,同年7月病故。[1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孟子的名言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而这句出自孟子的名言诗文印也成了侯人松先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二)黄钟岳赠书外延研究
1.黄钟岳赠书
《世史正纲》线装,10册,(明)丘濬撰,文昌郭氏家塾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出版。封面钤有“黄钟岳”印章和黄钟岳题字:“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校惠存黄钟岳敬赠”。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以及“桂林女子中学成立周年纪念捐集图书之章”“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图书馆”红色藏书章。黄钟岳印章如图16。
2.黄钟岳简介
黄钟岳(1885—1953)字子敬,广西临桂两江人。毕业于广西省立法政专科学校,1923年任定桂军总指挥部秘书长。1933年3月2日至1942年3月18日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1942年、1945年第三、四届国民参议会广西参议员。1943年任广西银行行长、董事长。1953年5月21日逝世。[11]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的历史上,黄钟岳是一个不能不提及的国民党新桂系广西省政府官员之一,他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在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筹备之初,黄钟岳拟向桂师捐款作校舍建筑费,汤松年在《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1937年秋——1943年春)》一文中谈道:“邱厅长对唐校长说:‘…黄厅长(当时省财政厅长黄钟岳)以及两江的父老且拟捐款万元作校舍建筑费’”;【12】1938年12月25日,黄钟岳和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教育厅厅长邱昌渭一起出席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建成和开学典礼并作指示;省立桂林女子中学成立18周年之时,黄钟岳赠送《世史正纲》这套古籍丛书。这一切都见证了这位广西省国民政府官员与桂师的缘份。
黄钟岳富有经济学识,一生以清廉闻名,1953在香港去世时,“连棺材都买不起”[13]。
(三)黄超白赠书外延研究
1.黄超白赠书
(1)《傅子续孟子神异记洞冥记穆天子传》,线装,刻本,一册,出版社及出版日期不详。封面题有书名,由购书者赵忠保用毛笔书写:“傅子续孟子神异记洞冥记穆天子传赵忠保署”,出版日期不详。封面钤有“黄超白”印章及黄超白题字:“私立昭州中学惠存黄超白赠三八、六六”,扉页有“光绪纪元夏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民纪十六年古历二月二日添购于三鑑斋书馆赵忠保”并钤有“赵忠保”印章。
(2)《金楼子》线装,一册,(梁)梁元帝撰,出版社及出版日期不详,扉页印有“光绪纪元夏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封面书名由购书者赵忠保用毛笔书写。封面钤有“黄超白”印章及黄超白题字:“私立昭州中学惠存黄超白赠三八、六六”。
(3)《鬻子补鬻子计倪子於陵子子华子》一册,出版社及出版日期不详。扉页印有“光绪纪元夏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封面书名由购书者赵忠保用毛笔书写。封面钤有“黄超白”印章及黄超白题字:“私立昭州中学惠存黄超白赠三八、六六”。
(4)《鳌隅子嬾真子》线装,一册,出版社及出版日期不详。扉页印有“光绪纪元夏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封面书名由购书者赵忠保用毛笔书写。封面钤有“黄超白”印章及黄超白题字:“私立昭州中学惠存黄超白赠三八、六六”。
2.黄超白简介
黄超白生卒年代不详,平乐县沙子镇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任国民党平乐县参议会议长。这四册古籍图书出版于清朝光绪至民国年间。据考证是赵忠保1927年所购的图书,在黄超白担任平乐县参议会议长时期,由黄超白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6日转赠给私立昭州中学的。(黄超白印章见图17、赵忠保印章见图18)
昭州中学是平乐县的一所私立中学,创办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950年停办。昭州中学停办后,这四册古籍转辗流到桂林师范专科学校,由于桂林师范学校1960年曾经并入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因此,这四册古籍图书流入桂林师范学校图书馆,2000年三校合并后现归属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四)其他私人藏书介绍
1.匡觉华藏书介绍
《四书白话解》,线装,8册,上海彪蒙书室施崇恩编演,上海民强书局民国七年(1918年)七月出版,封面钤有“匡觉华印”章及“桂林市师范学校图书馆”印章(如图19)。
《四书白话解》是匡觉华私人藏书,匡觉华人生简历如何?这8册民国图书如何到了桂林市师范学校图书馆?由于年代久远及图书馆人事多次变动,现已无从考证。2000年三校合并后,这套民国图书现存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2.绍成藏书介绍
《王船山读通鑑论》,(清)王夫之撰,线装,5册,商务印书馆清末至民国初年出版。图书封面用毛笔书写有“绍成”二字,钤有“胆欲大心欲细”印章及“桂林市师范学校图书馆”印章(如图20)。
“绍成”应为《王船山读通鑑论》一书收藏者的名字,《王船山读通鑑论》为“绍成”私人藏书。“胆欲大心欲细”是一句汉语熟语,本书收藏者意在警示自己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敢而思虑周密。“绍成”的姓氏是什么?人生简历如何?这5册民国图书是如何来到桂林市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由于年代已久及图书馆人事多次变动,现已无从考证。2000年三校合并后,这套民国图书现存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这些古籍及民国图书在出版初期只是一本普通的图书,桂林名人先贤的藏书印及题赠给这些图书增添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签名价值;岁月的流逝给这些古籍及民国图书增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他们的藏书印可以探寻到他们与桂师的“书缘”,读懂他们重视教育的情怀。这批私人藏书和捐赠图书对研究我校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一笔不可再得的珍贵遗产。
八所学校十二枚图书馆藏书印章讲述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串联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前身从民国到如今近80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学校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些藏书印却在不经意间承载了这一厚重的历史信息,见证了这些学校曾经存在,也见证这些学校所曾有的辉煌。这些赠予我校古籍及民国图书的前辈先贤大多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赠送的古籍及民国图书向读者无言地诉说着与桂师的“书缘”,他们捐书助学的善举、他们重视教育的情怀像其藏书印一样永远铭刻在桂师学子心中。
※谨以此文献给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图书馆的前辈同仁,献给古籍及民国图书捐赠者的亲属和后人。
[1][2]3][5]6][7][12]汤松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1937年秋——1943年春)[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桂林文史资料(第六辑).1984.
[4]唐现之.关于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片段回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桂林文史资料(第六辑).1984.
[8]何福宗主编.桂林市教育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9]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教育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11]广西区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广西民国人物电子版[J/OL].
[13]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建校60周年纪念专刊校史编写组.桂林地区教育学院简史[J].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学报,1998(3).
Research on the Seals of the Ancient Books and the Book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Guilin Normal College Library
Li Meifen,Chen Xiaofeng
(Library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Guilin Normal College was set up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Gui Clique governing Guangxi.The paper researches into its library’s eighty years of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ok seals,and probes into the stories of Guilin famous persons and the library.
book seals;ancient books;book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Guilin Normal College;library
G259.29
A
1001-7070(2001)02-0129-06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6.02.034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6-02-20
李梅芬(1961-),女,广西永福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副研究员,从事图书管理及其研究工作;陈小风(1964-),女,广西永福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副编审,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及其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