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思考*

2016-05-24 08:07:52齐慧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学科图书馆

●王 新 齐慧彬 李 伶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21世纪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思考*

●王新齐慧彬李伶(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文章运用数据分析、网页和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对全美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三个学位授予层的分配状况的研究,对10个世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分馆的网络调研,以及对我国近20年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化的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重心正向高端用户倾斜,成本投入与被投入群体规模相比呈倒三角的趋势,提出在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下提高图书馆自身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研究型图书馆应该是21世纪研究型高校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战略要求。指出了研究型图书馆的职能特征以及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切入点。参考文献15。

[关键词]研究型图书馆图书馆核心业务学科服务重心研究能力

1引言

近十年,各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和调整,使服务的泛在化程度明显提升。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提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创新拔尖的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进一步促使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馆员素质及内部管理水平各个方面的大幅度提升,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从资源服务向学科服务的转化。但是业界也明显地感到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与学科更深层次交融的知识服务难于进行,人们不断地就“研究型大学需要怎样的图书馆?以怎样的服务形态支撑大学的学科发展?其新的价值如何体现?”等问题展开探索。目前国际图联组织IFLA对研究型的大学的图书馆并没有明确标准,但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以下简称ARL)明确指出:研究型图书馆应该是那些具备丰富的学术馆藏、强大的服务能力、高素质的馆员,能够足以支持用户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并具备辅助研究能力的大学图书馆[1]。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图书馆的支撑”。因此,探究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目标定位及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特别是985高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定位

2.1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分配重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图书馆在各个用户层面的服务成本投入,笔者选择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以下简称NCES)发布的高校图书馆2008(《Academic Libraries:2008》,以下简称AL2008)报告为数据源,侧重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劳务资源分配状况。AL报告是由NCES每两年公布一次的高等院校图书馆运行状况的各项数据[2],通常由13个表格组成,包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包括图书馆开馆时间、用户流量、馆籍流通及一些服务细则的统计,还包括了财政资金的分配和劳务预算等信息,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运作状况,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覆盖性。选择其为研究对象还因为其统计的过程和统计的数据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有为业界参考的普遍价值。

(1)馆藏信息资源配比分析。美国NCES发布的AL2008数据显示美国共有高校3 827所,其中具有博士授予资格的高校有721所,具有硕士授予资格的高校有911所,只有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有730所。图1和图2分别是对美国三个学位授予级别的学校的图书馆截止到2008年的积累馆藏统及在2008年新增加的馆藏的数据分析。

图1 全美博士、硕士、本科学位授予级别高校图书馆至2008年积累馆藏分析

图2 全美博士、硕士、本科学位授予级别高校图书馆2008年新增馆藏分析

以上数据显示,授予博士学位资格学校图书馆的数量不到20%,但其各类资源的积累馆藏都明显高于硕士授予级别学校的2至3倍。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进入由纸质资源变数字资源为主导的转型期。图2是2008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新购置资源情况,数据显示在新的时期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比例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博士授予资格的大学图书馆其各类资源都高于其它级别大学图书馆的馆藏3~4倍。其中电子资源和数据库的比例仿佛小于我们的想象是因为AL报告未将电子期刊库包含在内。

(2)人力资源比较。图3是劳务分配情况,可以看出AL 2008报告显示全美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全部受聘职员的29%和8%。其中,博士级别学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图书馆员分别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馆员的66%和57%,如果按工作人员平均数计算那么百分比占点将更高,分别为74%和65%,这些数据明显地表明虽然博士级别学校的图书馆在美国仅占20%,但是其劳务资源分配却占大部分。

图3 全美博士、硕士、本科学位授予级别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劳务资源的分配比重都说明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成本投入重心是落点在高端用户群体,这恰恰与研究型高校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主、以研究工作为重点、注重科研产出的职能要求相一致。

2.2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将改变图书馆服务重心

图书馆服务的中心与重心是不同的概念。中心是指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包括:资源构建和管理、信息咨询和学科服务、数据调研和情报分析、图书馆的运行等等;重心是指在核心业务中服务意识、服务内涵和服务形式的投入成本中心。美国ARL自2007年开始更加关注为研究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于2012年12月发布了《New Roles for New Times: Research Library Services for Graduate Students》(新时期的新角色:研究型图书馆为研究生服务)[3],强调高校图书馆要为规模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教育提供相适应的学科服务。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规模其实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5年的312 292人扩大到2014年的560 000人,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5年的54 892人扩大到2014年的71 02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增长近80%和30%,并且近些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增长幅度3%左右[4]。比较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增长幅度,如果以1993年的招生规模为基准,截至2003年的统计表明,本科招生规模为当时的7.44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当时的13.79倍、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当时的10.84倍[5],由此可见高校对高端人才培养的规模在扩大,图书馆针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特点必然对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调整。

随着图书馆很多外围业务的外包,以及自动借换书、座位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而技术性工作、研究性工作的权重不断提高,工作的性质逐渐由基础性的简单型走向学科性的复杂型,人力资源投入和工作的重心不断发生迁移,为占少数的研究型个人或群体提供的具有高端技术含量的服务将逐渐超过占多数的一般群体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如图4所示,这种与服务对象相比呈倒三角的变化趋势的服务实际上颠覆了我们旧有的传统观念,也就是在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价值已经不能再仅仅以图书馆的流通借阅量、门禁记录数据和文献下载量等系统直接导出的数据体现。

图4 服务投入重心与服务对象规模的反向关系

2.3研究型图书馆的战略定位

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的倒三角趋势已经引起高校图书馆服务观念、服务形式和内容上的策略调整。高端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日益增长需要研究型图书馆。相对于服务型图书馆而言,研究型图书馆将更加体现其自身的研究能力,也就是对用于学术研究的相关资源具有更强的研究和完善能力。事实上,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或大学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情报研究中心,并将其定位在科学研究范畴,例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我国的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一个研究型图书馆的优秀范例,一方面为高端提供资源和情报需求,一方面进行图书情报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合理定位是前提,985高校的图书馆应该在业界发挥引领作用,及早制定构建研究型图书馆的长远规划、运行和管理机制,从短期上即刻为研究馆员、学科馆员创造能够潜下心来为知识服务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创新性和突破性工作的环境,从长期上去保持自身在知识环境和学术发展中与一流大学相一致的生态位[6]。

3研究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3.1高校研究型图书馆职能特征

“研究型大学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知识与思想的原创为职能,以建设科研平台、科研基地,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为使命”[7]。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发现、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的基地。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该具有掌握专业知识、具有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保存和提供专业信息能力的人才。第一,在资源构建中更加凸显其对学科的深层次了解。第二,在学科服务中更加注重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

帮助和参与,特别是对重点学科、重大研究课题、重点人才能够提供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需的特别资源、工具指南以及知识服务,凸显对高端用户在使用资源、情报、工具时的辅助、咨询等服务工作的能力。第三,满足服务对象和服务业务的扩展需求,图书馆有责任运用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方法深入学科建设,对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研究最新成果、最新理论和技术给予跟踪和及时地专业报道,为科研决策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学科领域、跨学科跨领域的评价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支持各学科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地位,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3.2学科图书馆的嵌入形态

(1)分馆资源的空间嵌入。一个研究型的综合性高校,是否强调馆藏资源在中心馆的集中其实应该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对全球大学综合排名前20的10所学校的分馆状况进行了一个网络调查,分析中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世界一流的综合型高校图书馆都具有多个学科分馆或学术特色资源馆,支撑的多是在学术上具有很高的全球影响力的强项学科,而它们大多都是坐落在院系内部或附近。回溯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8-9],以个人特色收藏为初型的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就诞生了,文艺复兴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迎来了专业图书馆的发展时期,随着欧洲大陆综合性大学的兴起,在大学的各学术中心(物理空间)逐渐形成具有收藏特色的学院图书馆,并且总体而言它们普遍比各大学中心图书馆的建成早上数百年。说明这种形态的图书馆并不是欧美高校图书馆的新鲜事物,然而在当今Web2.0时代,它们依然能够在有大量数字资源和虚拟交互平台嵌入的高大的中心馆身边健康存活,显示了它存在的理由,即:物理空间的嵌入式分馆使专业资源更贴近用户群体,研究人员对资源使用更便捷,资源构建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更直接,资源构建的反馈机制更加简化。在我国,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分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然,因此多学科分馆、资料室的建设也应该随着人才引进、重点研究基地建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请成功而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很难想象一个国际一流的学科没有自己一流的专业分馆。

表1 全球一流大学分馆情况

(2)分馆服务的空间嵌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韦尔奇医学图书馆的实践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们将有专业背景的10位馆员以嵌入式信息专员(Embeded informationist,EI)的身份在相关院系设立办公空间,参与到用户科研教学和日常工作的流程中去,他们的工作包括参加公开的学术研讨会(seminar)、部门会议(lab meeting)、案例会议(case conference, journal club)等,并在活动中提供一定的现场指导、咨询、检索,快速高效地满足信息需求;对研究课题提供较深度的信息咨询、数据处理和工具帮助。这种分馆服务在空间上的嵌入无疑使图书馆员更贴近科研活动、更了解科研过程,为转型期的图书馆“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紧密围绕科研活动而设定和开展”的核心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3高素质全职学科馆员机制

人才决定了图书馆事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提升学科馆员的素质是构建研究型图书馆的核心问题。传统的观念认为图书馆是个服务机构,对引进人才和招聘博士的必要性怀有质疑,实际上,研究型的图书馆,应该具有专家型的研究馆员,他们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对学术前沿有较深理解,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具有承担和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就AL2008报告数据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分为4 类:专业(学科)馆员、专业技术人员、其他有薪人员和学生助理工。在这4 类人员中,专业馆员约占总职员人数29%,任职条件要求最高,他们都具有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位和图书情报学科学位的双重认证资格,可以从事学科情报分析、信息素养教学、外文书刊编目、电子资源建设和揭示、技术应用及系统研发和数字化业务管理等工作,有一些甚至是在业务领域有很深造诣、并在国内外业界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分布于各主要业务部门。

如果说人才是充分条件,管理机制就是必要条件,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国际的视野。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值得迫切尝试的是:建设部分学科馆员的全职机制,这样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精力进入各个方面和层面的研究。好的管理可以将有事业心、有水平、有热情的人才的巨大潜力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4研究型图书馆的研究能力体现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是科研工作者获得信息资源的唯一渠道,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职能被大大弱化,图书馆要体现出自己新的价值必须完成从原始信息走向知识产品的再度转变,完成从被动服务模式走向积极主动模式的转变,完成从基础性简单型走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学科性专业型服务的转变,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工作使图书馆的信息增值,使自己的服务和业务拓宽。完成这些转变图书馆自身的研究能力是核心问题。

4.1资源信息的增值

在当今新的信息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要凸显优质、精准与特色。研究工作应该包括:第一,追求常规学科资源的优质筛选、合理组织和高效揭示,表2梳理了优质资源的特征,知识合理组织的内涵和对高效揭示的理解,也是研究型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上体现研究能力的着力点。第二,结合学科设置突出相关特色资源的精准收集以及合理利用的研究。这些工作需要更具有学科背景知识的研究型馆员潜下心来,用完备的知识组织理论和方法[10],对用于学术研究的相关资源进行各个专业的学术层面上的研究和完善,通过对文献知识内容的结构体系进行重组和加工,产生出新的知识产品,减轻各个层次用户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压力,使图书馆从资源“原材料运营”走向知识“产品运营”,充分体现出研究型图书馆将资源信息提升为知识信息的研究能力。

表2 资源研究内涵

4.2为科研服务

(1)资源深度挖掘。只有认真地研究资源,才可能准确地推介。作为研究型图书馆,不仅要对用户进行相关资源内容、使用方法实现无障碍的沟通和解答,及时开展新的研究工具的培训,还应该在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配合教学与科研积极开展主题视频、主题阅读、主题展板等形式的学科服务,并协助举办院系的学术讲座以及与院系科研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2)密集型科研数据管理。著名计算机科学家Jim Gray 2007年曾指出:“数据密集型”已经成为集实验、理论、计算模拟之后的第4个科学研究范式。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科研活动的方式,科学研究的问题和过程更加复杂化,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单一领域和学科走向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因此科研过程中呈现出更大量的需要及时处理和加工的信息和数据;而Science杂志在对1 700多位科学家的调查得出了一个观点:技术的缺乏影响了科学家们的分析、保存以及数据的分享[11]。《科学通报》编辑部也向全国2 500名科学家发送了问卷,对收回的276份问卷分析的结论是:83%的人听说过大数据;更多的人开始使用公共数据集,但是只有28%的科学家体验过大数据的技术[12]。由此可见,可能有相当多的数据是处在分享率低和管理脆弱的状态[13]。2011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对新基金项目规定了“传播与共享科研结果”的新要求,提出研究型大学科研数据的管理应该给予足够关注[14]。哈佛大学图书馆在2015年的使命与目标中提出:Steward vulnerable and critical research information in partnership with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cross the University and beyond(和大学内外的学术和管理部门协作,管理脆弱的和关键性的研究信息)。因此,在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校对数据的利用、存储、及管理服务无疑应该有研究型的图书馆的参与。当然目前在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15],但作为研究型图书馆可以与相关部门共同合作,争取尝试性地进行局域性的或项目性地数据管理技术和制度上的研究,以推进科研人员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程度,推进数据科学的发展。

4.3为决策服务

(1)提升情报分析能力。研究型图书馆应该具备紧跟学科前沿、有效地利用科研信息、及时提供学科领域动态的情报分析能力,包括:机构研究成果和影响力对比,机构总体学术表现和全球定位,重点学科规划与建设,学术带头人的成果展示,学术团队、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实力分析,合作伙伴的评估与选择,高影响力论文的评价,热点/前沿研究领域分析,以及为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订题或专题情报分析服务等工作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走入图书馆核心业务的范畴。

(2)善于提出问题。一个研究型的图书馆,在转型中除了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不断提升服务职能水平外,还应该加强从问题出发的观念,善于站在学术前沿角度,站在学科发展角度,站在用户角度,在研究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如张晓林博士提出的:开启“未知领域”服务,做科学家的“外脑”。

4.4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特长

通过建立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计划,通过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加强馆籍之间的研究合作,产生一些业界内对某些学科方向有影响的研究工作。

5结论

研究型图书馆是研究型高校的战略发展需求,只有构建具有研究能力的图书馆才能真正促进馆藏资源建设的优化、推进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馆藏信息增值服务,才能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摆脱学科服务留于浅表的现状,实现新的信息环境下和新的研究范式下图书馆角色的根本转变,以支撑和支持国际一流水平学科的发展,真正展现新信息环境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在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步宏婕.国外一流研究型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启示[J].情报探索,2015(3):38-41.

[2]蒋亚琳,徐晓琳. 美国研究性大学图书馆的公共服务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0(8):81-84.

[3]李娜. 中美图书馆研究生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 (20):52-57.

[4]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EB/OL] .http: // www.eol.cn/html/ky/report2015/index.shtml.[2015-06-05].

[5]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EB/OL] .http://kaoyan.eol.cn/html/ky/2013yzsjbz/diaocha1.shtml.[2015-06-06].

[6]王新.学科资源的知识组织和服务——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核心职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95):92-95.

[7]张健,陈凡,章文.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启示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4(2):78-80.

[8]杨威理. 西方图书馆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7-87,144-221.

[9]于静,邹明. 国内外高校分馆组织架构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8(27):40-43.

[10]钱庆,候丽.研究型图书馆为科研服务的创新性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0(5):78-82.

[11][12]张云泉,徐葳,龙桂鲁.数据科学:问题导向的交叉学

科创新[J].科学通报2015(60):425-426.

[13]Los Wouter, et. Dealing with Data: Upgrading Infrastructure [J].Science, 2011, 331:1515-1516.

[14]孟凡红.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发展理念及最新实践——以UCLA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8-101.

[15]张萍. 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及启示[J]情报杂志,2015(34):155-159.

(宋小华编发)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search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Wang Xin Qi Huibin Li L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Study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search-based libraries has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under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new research paradigms. By using data analysis, web search and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we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he collections resource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human resources in all USA academics libraries which are grouped at the three degrees granting levels in all USA academic libraries, we investigated the sub-libraries in 10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tudied the scale change of the postgraduate in China in last two decades. All data presented evidence that the services of libraries in the world-class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shifting to advanced users. A top-down triang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stment budgets and the scale for user is emerged. Therefore an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to gain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services to develop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At the end, we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s of research-based libraries and the starting points of work. 15 refs.

Keywordsresearch-based academic library. libraries' essential business. core of subject service. research capability.

[收稿日期]2015-08-13

[作者简介]王新,副研究馆员;齐慧彬,馆员;李伶,副研究馆员,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图法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2-0027-06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管理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图书馆多媒体创新服务研究”(项目编号:14XNE010)研究成果之一。

【理论·探索】

猜你喜欢
研究型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超学科”来啦
飞跃图书馆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0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0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