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伟 郭 红
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何晓伟郭红
摘要:本文通过对原油供求基本面、库存、贸易、金融市场、美元指数、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等相关因素及其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展示了影响原油价格的关键因素与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得出供需决定价格的定性结论,并初步预测原油价格自2014年起将会走出持续三到五年平缓底部“U”型曲线;通过对原油价格与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等因素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长期供需决定价格、多种因素相关共同影响的结论,提出分步建仓、增加战略石油储备规模,降低供应中断风险,推进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减轻经济下行压力,重视基础研究、构建原油价格监测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原油价格因素分析战略石油储备协整检验
郭红,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经济师。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经济生活和能源话题中,原油价格已经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焦点之一。2014年6月以来,原油价格一路下滑,从120美元/桶以上,一度跌到30美元/桶以下,达到近五年的低位。
截至2016年1月2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33.62美元/桶,基本维持近一年多以来的低价区间。回顾在2008年时油价曾经逼近150美元/桶,当前价格仅是高峰时的1/5。而这期间,接连曝出2015年1月14日,中国某企业急于抢购,进口一船油运输过程中跌去人民币净值2.5亿元;海关总署2014年12月,2015年1月、2月及5月日均进口数据下滑也表明存储空间几乎已经用完。本轮原油价格下跌诱因是乌克兰危机,主要影响因素是沙特等产油国与美国页岩油抢占市场份额而引起的供需失衡所致,随着国际油价暴跌,中国在2014年底至2015年购买了创纪录数量的原油,但由于国内存储空间不足和价格介入时机把握不准,无法充分利用较低的价格区间来持续充实战略储备。短期内国际油价如此快速涨跌引起诸多讨论,而中国相应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更显乏力,这也对我们持续做好战略石油储备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国际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于国际石油价格巨幅波动,影响因素很多,一般包括能源消费量、产量、库存、剩余产能、替代产品供给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基本因素。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这些因素仍然是影响原油价格的最根本要素。此外,期货市场交易、大宗商品投资及美元指数、股票、债券市场等因素,也会影响原油价格变化的评估与判断。图1描述了影响原油市场的六个主要因素,以及每个要素与原油价格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通过数据图表来阐释各因素间的复杂关系。
图1 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
(一)非OPEC国家供应情况
目前,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60%左右,非OPEC国家的生产商通常被看作是价格接受者。2005年—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而原油产量增长放缓甚至在某些季度中出现下滑,市场供不应求对原油价格形成较大支撑(见图2)。2009年—2014年,非OPEC国家产量显著上升,其中增量主要来自美国。资料显示,美国石油生产过去六年来从每天接近600万桶剧增到870万桶,创近20年新高,而同期美国的原油日均进口从1400万桶降至800万桶,作为主要消费国,美国逐步实现能源自给,原油价格承压下降是必然趋势。
图2 2001年—2016年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和WTI原油价格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2015年9月数据;美国能源部,http://eia.gov(下同)。注:WIT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IT),WTI即期合约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基准价。
OPEC成员国的常规石油资源成本较低,非OPEC国家原油生产集中在勘探成本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地区和目前开发还不成熟的领域,如深水、油砂等,原油生产处于成本劣势;但非OPEC国家通常又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随着美国页岩油等新生产技术突破并开发利用,原油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最终间接促使价格降低。
原油价格不仅受非OPEC国家实际产量影响,还与各国对未来原油供应期望值变化密切关联。2005年—2008年,非OPEC国家最终产量报告显示其产量连续低于预期,使全球对OPEC国家原油产量依赖度史无前例地提高,进一步降低了OPEC成员国剩余产能,对非OPEC国家产量预测值下调也对原油价格的上涨形成压力。
(二)OPEC成员国供应
全球40%的原油来自OPEC成员国,同时OPEC石油出口量占国际石油贸易总量的60%。OPEC成员国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历史上,每当OPEC产量目标削减时,原油价格大都会上涨(见图3)。
图3 2001年—2014年OPEC产量目标变化与原油价格变化的对比结果
OPEC剩余产能是评估全球原油市场应对原油供应减少风险的重要指标。当OPEC剩余产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推高原油价格风险溢价。2003年—2008年,经济对原油需求快速增长而原油供给增长缓慢,导致OPEC剩余产能紧缩,总剩余产能低于或接近200万桶/日(或低于全球供应总量的3%),低剩余产能限制其对原油需求和价格上涨的反应能力(见图4);而2009年—2014年,随着美国原油进口逐步减少,OPEC剩余产能富余较多,市场份额逐步萎缩,以低成本价格换取市场份额的举措最终上演。此外,原油市场还受OPEC成员国国内及各成员国之间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包括对原油供应造成实际损失或潜在损失的事件都会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强烈影响。
图4 2001年—2016年OPEC成员国剩余产能与WTI原油价格
尽管OPEC试图对原油产量进行管理以维持既定的价格水平,但其成员国并未一直遵守OPEC所制定的产量目标,进而影响到原油价格。此外,近年非OPEC国家天然气产量不断上升促使天然气凝析液(NGL)产量出现显著增长,推动全球液体燃料供应总量上升,且NGL并未包含在OPEC产量配额中,有助于减缓原油价格上涨趋势。
此外,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不仅取决于现有的供应和需求量,还取决于对未来需求和供应量的预测情况。OPEC根据现行供应情况和对未来供应的预期来调整其成员国的产量目标,但是对未来供应情况的评估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市场情况多变且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时预测会更难,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也将会影响原油价格。
(三)非OECD成员国需求
近年来,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非OECD)国家(包含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原油消耗量大幅上涨。2000年—2014年,OECD成员国的原油消耗量呈缓慢降低趋势,而非OECD国家的原油消耗量则大幅上涨40%以上,其中上涨最快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沙特。非OECD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原油消耗量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性(见图5),尤其是2001年—2007年、2009年—2014年中期,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增长超出了较高价格施加给原油消耗量下降的压力。
图5 2001年—2016年非OECD国家GDP的增长率与原油消耗量
原油消耗量上涨反映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当前和预期水平对全球原油需求和原油价格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商业和交通运输活动需要大量的原油,并直接与经济状况挂钩。同时,许多非OECD国家还经历着人口快速增长,这也导致原油消耗量强劲增长。
原油价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大,相对于服务业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尽管在非OECD国家中,原油的运输消耗仅占总消耗量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一比例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非OECD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与收入的上涨正相关,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35能源展望》预测,在未来20年内,原油消耗量所有净增长都将来自非OECD国家。
不仅原油消费与经济活动有关,能源政策也同样影响这一变化趋势。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对终端用户价格施行管控或发放补贴,以防止消费者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过激反应。这使得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进一步使经济增长成为推动非OECD国家需求和促使全球原油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未来经济状况的展望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四)OECD成员国需求
2014年,OECD国家原油消耗量低于非OECD国家,占当年全球原油消耗总量的49.2%,消费增长率较低。2000年—2014年的15年间,OECD成员国原油消耗量实际呈下降趋势,而非OECD国家消耗量同期则上涨40%。2006年—2009年,与非OECD国家相比,OECD成员国的原油消耗量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而下跌,并在经济低迷时大幅下跌。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其运输体系较成熟,因此原油价格对OECD成员国消耗量的影响比对非OECD成员国消费量的影响更加突出。
与非OECD国家相比,OECD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较高,运输行业较成熟且增长较慢,占原油消耗总量的比例较大。经济状况与政策决定运输量,进而影响着OECD国家的原油消耗总量。许多OECD成员国设置了较高的燃油税,出台了提升新型汽车燃料经济性政策,推广生物燃料使用,即使是在经济强劲增长时期,这些措施也起到减缓原油消耗量增长的作用。此外,在OECD国家中,服务行业份额大于制造业的份额,因此,这些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并未对原油消耗量产生如非OECD国家那样强烈的影响。OECD成员国对终端用户价格的补助较少,市场上原油价格的变化通常会快速传递给消费者,原油价格预期值变化还会影响消费者对运输方式选择和车辆购买决策。
(五)库存
库存充当着平衡供需的角色,如在2008年末到2009年初的经济衰退期,全球原油需求量毫无征兆下跌,导致OECD成员国破纪录的增加原油储备。相反,当消耗量超出现有产量时,可以使用库存来补充供给量满足需求。鉴于供应不确定性,石油库存通常被当作一种预防风险的措施。库存量随着未来原油价格相对当前价格的增长而增长,反之则减少。
OECD国家会定期发布库存统计报告。但其他国家的库存数据有时无法及时得到或者根本无法获得。此外,原油也会存储在海上的油轮里,库存量完整信息的缺乏给原油市场带来了又一不确定性,同样也会影响原油价格变动。
除商业性质库存外,美国和其他国家还有战略石油储备。美国能源部管辖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现有石油储备数量为14.29亿桶,截至2015年3月,加上商业库存4.44亿桶,原油储备和石油产品储备达到18.73亿桶,按照最新日均消费1966万桶计算,石油战略储备天数是95天,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常规的65~70天的水平。另外,国际能源署所有成员国共持有37.3亿桶石油库存以备应急响应。
(六)其他影响因素
2007年之前,股票、债券和汇率对原油期货价格都有短暂影响。2008年—2013年,原油价格与股票呈正相关,2014年则呈现负相关;2007年底以来,在多数时间内原油价格与美元价格呈负相关;2008年—2014年,原油价格与债券价格多呈不规律负相关。
1.股票。2008年—201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与原油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经济预期。在过去的十年间,原油的风险和收益特性与股票极为类似。
2.债券。鉴于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美国长期债券价格和原油价格在经济发生剧变时沿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当投资者们担忧较高风险资产(例如股票和大宗商品)的未来收益时,他们倾向于在其投资组合里加大债券投入。
3.货币。美元的交换价值与其他货币和原油价格呈反比。美元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计价货币,美元对原油价格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货币。从统计数据来看,WTI轻质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2001年—2014年月度统计数据显示,WTI轻质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相关系数为负0.82。
三、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根据上面的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各个因素对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情况并进行实证检验,从经济学的角度,选取国际原油价格、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世界原油生产量、世界原油消费量和世界石油地区间贸易量五个变量,分别记为W、R、P、C 和M。数据选自BP 公司《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原油价格取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时间跨度为1980年—2013年。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ADF)、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而分析出选取变量与国际油价之间长短期关系及内在联系。在实证过程中,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W、LnR、LnP、LnC 和LnM。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分析运算。
(二)单位根检验
首先,运用ADF 检验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各个变量数据的平稳性,为下一步的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提供必要准备。检验结果如表1。
表1序列的ADF检验
变量差分次数(C,T,K)D.W.值ADF值5%临界值1%临界值结论LnW0(C,T,0)2.323623-1.932708-3.55297-4.26273不稳定LnR0(C,T,0)1.897366-2.118404-3.55297-4.26273不稳定LnP0(C,T,0)1.3971350.429025-2.95402-3.64634不稳定LnC0(C,T,0)1.222297-4.560367-3.55297-4.26273I(0)*LnM0(C,T,0)1.525409-4.308314-3.55297-4.26273I(0)*LnW1(C,0,1)-6.162196-2.95711-3.65373I(1)*LnR1(C,0,1)1.957927-5.521122-2.95711-3.65373I(1)*LnP1(C,T,1)2.033100-5.026538-3.58062-4.32397I(1)* 说明:(C,T,K)表示ADF检验式是否包含常数项、时间趋势项以及滞后期数;*表示变量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ADF平稳性检验。
由表1 可以看出,原序列LnW、LnR 和LnP的ADF 检验值大于1%、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原序列都为不平稳序列;LnC 和LnM的ADF 检验值小于1%、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原序列都是平稳序列,记为LnC~I(0)、LnM~I(0)。对LnW、LnR和LnP原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DLnW、DLnR和DLnP的ADF 检验值均小于1%、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故它们均为平稳序列;LnW、LnR和LnP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分别记为LnW~I(1)、LnR~I(1)、LnP~I(1)。
(三)协整检验
通过以上ADF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国际原油价格W、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T和世界原油产量C都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国际原油价格W与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T之间,国际原油价格W与世界原油产量P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运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表2序列协整性检验
协整变量特征值迹统计量5%临界值原假设备择假设结论nW、LnR和LnP0.41056030.8920424.275960个拒绝存在0.33435213.9773912.32090至多1个拒绝协整
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LnW、LnR和LnP来说,它们的迹统计量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故拒绝原假设,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得出国际原油价格W和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R、世界原油生产量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从长期来看,三者存在稳定关系。原油剩余探明储量R和原油产量P同属原油的供给因素,虽然在短期内,由于受到相关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均衡关系可能会被破坏,但原油价格与原油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又将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它们之间的这种长期稳定关系也恰当地符合经济学原理中的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原油供给对价格的波动产生影响,而且价格波动对原油供给也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并且处于长期均衡稳定状态。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以上协整检验得知,LnW、LnR与LnP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故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3。
表3格兰杰因果检验
滞后期K=1K=2结论F统计量P值F统计量P值LnR不是lnW的格兰杰原因6.567730.01564.464800.0211拒绝LnW不是lnR的格兰杰原因0.152430.69901.659480.2091接受LnP不是lnW的格兰杰原因8.651110.00624.706640.0176拒绝LnW不是lnP的格兰杰原因3.716870.06340.988300.3853接受LnR不是lnP的格兰杰原因28.61409.E-065.293540.0115拒绝LnP不是lnR的格兰杰原因0.016520.89860.720600.4956接受
由表3 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滞后期是一期还是二期,LnR和LnP是LnW的格兰杰原因,而LnW不是LnR和LnP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LnR和LnP对LnW在一定程度上有解释影响作用,即原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储量是原油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计量分析得知原油价格的波动受到原油供给的直接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当产量增加时,原油价格将随之下降,当原油产量减少时,原油价格将随之上涨,但是,原油价格波动并非原油产量增减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这一结论也印证了石油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在石油生产中,要增加新的生产能力,需要花费很长的投产期,所以,在特定时间内,石油供应量是有界限的,无论石油价格如何上涨,石油供应量在短期内是不会增加的。
四、结论及分析
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世界的原油价格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还与库存、战略储备动用情况、期货、股票市场、债券及货币等因素的变动密切相关,其中,供需关系特别是供给因素是油价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它决定了石油价格的基本背景。其次,成本因素不容忽视,目前全球油气上游成本大约为25美元左右,绝大部分时间属于低位(如图10),未来合理的油价平台应该为50~60美元,从短中期(1~5年)看,这一水平可以构成油价的基础支撑,从更长期看,成本和价格将会不断上升,受全球经济增速、美元指数、OPEC影响力、美国页岩油气等因素影响,本次的油价暴跌跟1998年和2008年有所不同,不太可能会重现“V”型曲线走势(快速反弹),而可能是一个平缓的“U”曲线,这个“U”曲线的“底”到底有多宽,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快慢、石油行业对低油价的适应性等,可能会持续3~5年。第三,在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核算体系下,美元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另外,当前的石油价格和市场体系存在着市场垄断者利用其地位,操纵或炒作油价的现象,这也是本轮石油出现巨大波动主要的推动力;并且,不确定因素经常引起油价短期波动,如突发战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影响油价走势。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国际原油价格与原油产量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原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储量是原油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而原油价格并非原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储量的格兰杰原因。可以看出,原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储量的增减将直接导致原油价格的跌涨,原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储量同为供给因素,是决定原油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石油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商品,它的供给及需求曲线在短期内几乎都是无弹性的,即价格弹性接近于零,所以,在短期内价格的涨跌对石油产量的影响较小,也进一步验证了第一部分中关于供需对原油价格影响的判断,因此我们应该在国际原油价格较低时,建立梯级战略石油储备,有效降低石油供应中断风险,确保石油供应安全,摆脱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五、政策建议
(一)落实石油储备应“缓行”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以前,中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以进一步增强中国应对石油中断风险的能力。预计中国201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60%,今后可能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应抓住油价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下行的时机,在推动石油储备能力建设的同时,分阶段缓步扩大原油购买,充实战略储备库存,但切忌短期巨量购买,为后续储存持有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一是国际油价进入下行周期,原油生产、美元升值、伊朗核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等影响因素向好,均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的预期,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徘徊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二是要在深度调整石油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并慎重实施。近年来,全球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形成了一支以垄断资本为依托的大石油石化公司和以国家资本为后盾的国家控股公司(如埃克森美孚、BP阿莫科、英荷壳牌、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四强称雄格局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大石油石化公司群,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而中国的石油企业却面临业绩下滑,资本开支继续收缩的不利局面,此时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更应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石油石化产业链发展角度审视增加战略储备时机和供应量问题,有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为延迟改革背书。三是合理确定原油和成品油储备比例,国际原油与成品油储备通行做法比例为60: 40,中国距这一比例还有一定距离,需适当扩大成品油储备量,增强应对供应紧张的处置能力。
(二)推进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减轻经济下行压力,提高应对供应中断的能力
目前,在世界经济整体缓慢复苏,油价持续处在低位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层次的调整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油价暴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去年底购买了创纪录数量的原油,但由于存储容量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较低的国际原油价格来充实战略储备,达到国际通行的90天消费储备量。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确定性地提高,进口依存度还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70%左右,低油价时期应尽量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应是石油储备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中国从国际市场购买原油受到了石油储备能力的限制。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陆续推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自由贸易区群、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战略举措,创造了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方面的巨大契机,在战略举措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有计划地开展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同时,在非常规石油供应日益增长的国际体系中,多渠道拓展石油储备基地发展战略,以指导各种非常规石油资源的选择,并在对环境和气候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有效满足自身的石油需求,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三)重视基础研究,构建原油价格监测预警体系
目前,中国无论政府、还是主要石油企业,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原油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和价格发现研究模型,无法有效支持石油产业有关核心问题决策,对此建议:一是充分搜集、编译、分析世界和中国石油资源的储量、生产、运输、消费、储备以及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基础数据,为建立石油价格研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究相关因素对石油价格影响程度,形成系统化的石油价格预测理论,为国家决策和石油产业长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登科、张昕:《国际石油价格决定的四个新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2.陈明华、陈蔚:《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原因的深入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3.缪建营、李治国:《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5期。
4.杨少兰、何晓伟等:《国家物资储备局赴美国能源与矿产资源培训报告》,2011年。
5.李治国、杨俊杰、裴辉:《国际原油价格、黄金价格与美元指数的互动关系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
6.何晓伟:《能源与金融市场:谁在左右原油价格》,《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第12期。
7.JAMES D:Understanding Crude Oil Prices.NBER Working Paper,2008.
责任编辑:沈家文、杜振华
作者简介:何晓伟,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高级物流师;
·国 际 经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