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法之弊』与『古法新铨』(下)
——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

2016-05-24 09:28:05孙则鸣
对联 2016年8期
关键词:虚字活字小类

●孙则鸣

二、宽对新铨

〔二〕半宽对

为了加强宽对的工细的程度,古人还把实字和虚字继续两分,以缩小类义的范畴。实字下分全实字和半实字,虚字下分全虚字和半虚字。按:古人不提『全』只提『半』;实字就是全实字,虚字就是全虚字。

『全』与『半』是抽象程度的区别,五官的具体感知是主要判断依据。

1、实字和半实字

实字是有形可见的具象名物字,半实字是无形可见的抽象名物字,如:声、色、光、影……

2、虚字和半虚字

①虚活字和半虚活字。

虚活字:不是人类专用的动态字。如:飞、翔、发展、流驶……来、去、敲、打……。

半虚活字:人类专用的动态字。如:言、笑、说、道、夸、论、谓、惜、羡、慕……。

②虚死字和半虚死字

虚死字:五官不能具体感知,或虽然能感知,但十分抽象的死字就是虚死字。前者是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字,如『乎、者、也、矣、焉、哉』,后者如表程度范围的的字『很、颇、十分、都、俱』,指代字『之、何、彼』,等等。

半虚死字:五官能具体感知的死字就是半虚死字,现代的形容词所对应的字大都是半虚死字。有五个特色鲜明的半虚死字,经常用来构建工对,它们是:①颜色字:赤、橙、黄、绿……;②数目字:一、二、三、孤、独、诸、众……③单位字:丈、颗、层、叠、缕……;④气候字:寒、热、温、凉、阴、晴、暑、冻……⑤方位字:东、南、西、北、中……

全实对全实、半实对半实、全虚对全虚、半虚对半虚,当然比全半互对的宽对略微工一点,故可称之为『半宽对』。

古人并不提『半宽对』的名头,通通称之为『宽对』。虚字与半虚字的界线比较模糊,若区分有困难时,可以忽略不计,并不影响宽对的把握,一律视为虚字宽对即可。

三、工对新铨

字类小类是为工对服务的。一些联律文章认为工对只与实字有关,与虚字无关,是不正确的。

语言中的实字最多,范畴小的小类自然也最多。但活字和死字〔特别是死字〕下面也有范畴小的小类,也是工对不可忽视的因素。结合《缥缃对类》和其它论述字类的文章,可作如下的归纳:

〔一〕实字小类

对偶论文最常见的实字小类有二十多个,如:天文、地理、时令、颜色、数目、花木、飞禽、走兽、鱼虫、人伦、文学、感情、人事、文史、形体、宫室、器物、珍宝、中药名、军事、饮食、文具、衣饰、人名、地名……

〔二〕虚字小类

1、活字小类

从实用角度看,活字可分为三个小类:①动作行为字;②变化字;③心理活动字。显而易见,这三个小类自对,自然可以增加工细的程度。

2、死字小类

根据《缥缃对类》的记载,归纳了几种常见的死字小类:

颜色字、数目字、单位字、方位字、指代字、语助字〔乎也类〕、判断字、能愿字、象似字、程度范围字。〔按:语助字不等于现代语法学里的助词,可参见上篇死字『乎也类』的解释。〕

这些虚字小类的自对,当然有助于工细的程度。

〔三〕临时性小类

如果身边没有《缥缃对类》之类的工具书,还可以根据『范畴越小越工』的原则,观察字汇之间的『类义关系』,自行临时灵活地归纳小类。例如:时间、地点、人物、职业、职位、气候、节气、水域、建筑、交通、农具、武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网络……

本节是对《缥缃对类》所介绍的工对的初步探索,还很不成熟,有待大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果有心人能出版《缥缃对类》或《对类》,将是对联界的福音。

四、虚实死活的互变

在不同的语境里,字义往往变化,虚实死活有可能互变,识别稍微难一点。可以有两种方法辨识:

第一、仍然不考虑语法,根据变化后的字义与定义对照,也应当容易辨识。其原则是:1、虚字『对象化』、『名物化』时就变成实字。如:『人皆爱美』里的虚死字『美』是『爱』的对象,『小儿好动』里的虚活字『动』是『好』的对象,它们『名物化』了,就转化为实字了。2、非活字动态化了,就变成活字。如『晓镜但愁云鬓改』不能解释为『早晨的镜子只愁云鬓改变了颜色』,只能解释为『早晨照镜子的时候……』,故『镜』不实指镜子,而是『照镜』之意,实字变成了活字。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是『吹绿』的意思,死字变成活字。3、非死字具备『静态意义的非名物字』特征时,就变成死字。如『镜花水月』里的实字『镜』表示『花』的存在状态〔镜中的花〕,变成了虚死字。又如『流水不腐』里的活字『流』并非直接描绘『流动』,而是说明水的存在状态,活字变成死字。

第二、我们可以借鉴最粗疏的语法结构常识辨识虚实死活的互变:

1、实字和活字一旦充当修饰语〔修饰语包括『定语、状语、补语』;究竟属于哪一种修饰语可无须辨析〕,就变成死字了。如: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过』为活字,『诗』为实字,都作修饰语而变『死字』,故可对。

2、虚字一旦充当主语或宾语,就变成实字了。例如:

绝交流俗因耽懒〔死字〕;

出卖文章为买书〔实字〕。〔郁达夫自题〕

按:『懒』本为死字,此处作『耽』的宾语,变实字,故可与实字『书』相对。

3、实字和死字一旦充当常轨谓语〔按:非常轨的主谓谓语和名词性谓语不在此例〕,就变成活字了。

艳福晚年多,人成佳偶;

春光先日到,天结良缘。

『多』是死字充当谓语,依稀有『增多了』之义,变活字,故可对活字『到』。

按:语法分析法对古典对类法的借鉴作用仅在此处了。

五、虚实死活的超越

任何理论都是有疏漏的。许多古今优秀的偶句里,个别字眼超越了虚实死活,却仍然保持了鲜活的对称美。主要有两种情况:

1、符合传统对仗辞格的偶句。如:自对,借对,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联绵字,叠字,趣联巧对〔回文对、嵌名对、无情对……〕。它们可能局部甚至全部超越虚实死活法度。

2、有明显相似的义项,可不考虑虚实死活。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联里,『边』为实字,『尽』为虚活字,本不可对,但『边』有『边际尽头』之意,『尽』也有『尽头』之意,故可对。《声律启蒙》的范例『山不断,水无涯』也是类似情况。又如:

此时知不死〔活字〕;

昨日即前生〔实字〕。

〔齐己《新秋枕上闻蝉》〕

『死』对『生』为工对,也是一个道理。当然,解释为『借对』也不算错,所谓借对也不过是『直觉联想』的一种说辞而已。

字类的本质特征是『类义关系』,而『有明显相似的义项』的字就是类义字,这才是对偶最基本的大法。

六、『两个一致』的类义化新法

如果不熟悉古代对类法,而且依恋『两个一致』法则,我们也可以取消词类的语法功能辨析,只考察词语意义,把语法学的『词』转变成『类义字』式的『类义词』,就可以把『两个一致』法转换成可行的对类法,可称之为『两个一致对类法』。其具体法则如下:

〔一〕『两个一致对类法』的词类定义和分类

『两个一致对类法』的『类义词』只有三种:『类名词』、『类动词』和『通用词』。

1、类名词〔简称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词。

2、类动词〔简称动词〕:具有『动态』意义的词,常见的动态意义有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和心理活动等等。

3、通用词:名词和动词之外的所有『静态词』,再加上『方位名词』和『静态动词』,就是通用词。

按:通用词里常见静态动词有——判断词『是、为』,助动词『能、愿、欲、可……』,其它静态动词『有、无、像、似、如……』。

我们应当注意三点:

第一、对类法里的『类义词』不考察语法功能,这是它与语法学『词类』的最根本区别。例如语法学名词的定义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词,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而『类名词』不考察它们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只看词汇意义。余可类推。

第二、『类义词』不区分语素、词和词组;只根据音节的多寡分为单音词、双音词、三音词和多音词。只要字数相等,类义词类相同即可对。

第三、通用词包含了十一个现代词类〔可参见虚实死活的分类〕,由于『两个一致』法只能形成宽对,写作工对完全依赖于古代小类,写作宽对时就根本没有必要细辨具体的通用词究竟是哪一种现代词类了,这是御繁为简的关键。

〔二〕两个一致宽对法则

两个一致宽对法则有四条:

1、语意节奏对称

语意节奏对称指词语意义分割之后的可能性停顿必须对称。古典诗词对偶的语意节奏对称可以宽松一点,只求句中大停顿对称即可,小停顿可以不对称。例如: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按:『=』表句中大顿,『|』表句中小顿。『/』表不对称的小顿。〕

对联一般要求小顿后的小停顿也对称。如: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

2、在语意节奏对称的前提下,类义词类一致〔即:类名词对类名词,类动词对类动词,通用词对通用词〕,就是合格的宽对。先看单音词的词类是否一致,若单音词词类不一致,再看双音词乃至多音词是否一致。例如:

何处=非|祇园|精舍;

此间=即|慧海|慈航。

单音词『慧』为通用词,『祇』为名词,不对;然双音词『祇园』为名词,『慧海』亦为名词,故可对。

3、词类的互变,分三种情况:①动词和通用词当主语或宾语时变成名词;②名词和动词充当修饰语〔定语、状语或补语;定语和状语无须细加辨析〕时变成通用词;③名词和通用词充当常轨谓语〔名词谓语和主谓谓语除外〕时变成动词。实例可参见《四、虚实死活的互变》。

4、『两个一致』的超越

词性不一致,结构也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仍然可对:①符合传统对仗辞格的偶句;②有明显相似的义项,可不考虑两个一致。可参见《五、虚实死活的超越》。

『两个一致对类法』与字类对称法本质是相同的,大家可随意选择。

七、对称与对称破缺的巧妙结合

一九九五年,诺贝尔奖金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题为《对称与不对称》的文章里指出:『艺术和科学都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

以服饰美为例:中山装是根据严格对称的理念设计的,却依然在纽扣处出现了破缺。西装设计则充分体现了『对称与破缺巧妙的结合』的理念:不对称的小口袋的点缀,导致了西装比中山装更美。又如服饰诸多对称元素中,单手佩戴的玉镯和戒指,鬓角偏插的绒花,旗袍偏在一边的掩襟,都是对称与破缺巧妙结合的范例。巧妙的对称破缺就是美学中的『残缺美』;维纳斯的断臂就是巧妙对称破缺的极致。若无这些巧妙的『残缺』点缀,对称将变得僵硬死板;『对称与破缺的巧妙组合』才是对称美的真谛。

古代优秀偶句作品里,经常见到大部分字属对工稳,而极个别字完全失对的作品,它们就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的范例。最典型的例子是李商隐《无题诗》里的名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实〕,心有灵犀一点通〔活〕』这种残缺美的句式得到众多诗人的青睐,如阮元的名联『下笔千言〔实〕,出门一笑〔活〕』,『黄鹤一去〔活〕不复返,白云千载〔实〕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为我一挥〔活〕手,如听万壑〔实〕松。』〔李白《听蜀僧浚弹琴》〕『浮云一别〔活〕后,流水十年〔实〕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一身〔实〕去国六千里,万死〔活〕投荒十二年』〔柳子厚《别舍弟宗一》〕……

它们好比是美神的残臂,不但不会损害对称美,反而呈现出巧妙的『残缺美』。它们就是『对称与对称破缺的巧妙组合』的典型范例。

《缥缃对类》也有很多这样的范例,如:

天风塔六面七层〔死〕供养十方三宝;

地理图万邦一统〔活〕包含四海九州。

类似的失对例子在《缥缃对类》里还有很多,它们是作为范例出现的,可见古人并不以之为病,反而是一种『残缺美』。

『对称与不对称巧妙的结合』原则是对类法宽对的重要补充。一来它为古人喜用的个别字眼失对的妙联找到了理论依据,二来也可看成是『死对死』的补充说明。

相对于『实对实』和『活对活』而言,『死对死』的范畴更宽,某些实在太宽泛的死对死,其对称美程度是比较低的,有人甚至认为是『失对』,从而怀疑『无条件死对死』的合理性。优秀作品总是工宽相结合的,这种所谓失对的死对死夹在工对里面,不妨看成是被法则允许的特殊的『巧妙的对称破缺』,不就释怀了吗?

八、工宽基本法则的综合运用

古今优秀偶句,完全宽对的很少,字字俱工者也不太多,工宽相结合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当内容与对偶法则相矛盾时,就不在乎个别字眼失对;只要有工对作烘托,反而可以呈现出『对称与不对称巧妙的结合』的残缺美来。

综合运用上面介绍的多个基本法度,对偶句是很容易把握和写作的。下面我们尝试用综合运用的方法,赏析部分对偶句的工宽情况〔按:字类对称法分析的下面附加了『两个一致法』的分析,这两种方法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

有客|临舟|怀帝子;

何人|下榻|学陈公。〔滕王阁/刘宗辉〕

死人|活器|活人-〔字类对称法〕

字物|字物|字名-

宽工|宽工|宽工工

通人|动器|动人-〔两个一致法〕

用物|词物|词名-

按:『有』是静态的死字,故可与『何』相对;『帝子』对『陈公』是人名对人名的工对,内部还有更工的成分:『子』对『公』是尊称对尊称的工对。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死实|文实|死数实〔字类对称法〕

字字|学字|字目字

宽宽|工宽|宽工宽

通名|文名|通数名〔两个一致法〕

用词|学词|用目词

按:『无』是静态死字,『第』也是静态死字,故可对。有的语法书认为『第』是名词,有的语法学认为是助词,这种辨析在字类里完全是多余的。

寒枝|一绽|已春色,

轻萼|数点|亦幽香。〔张居正《咏江滨梅得阳字》

死花|数破|乎死花〔字类对称法〕

字木|目缺|也字卉

通花|数破|乎通花〔两个一致法〕

用木|目缺|也用卉

综合运用本文归纳的工宽法则写作对偶句是很容易的,至于如何综合运用得巧妙,就得依赖作者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艺术修养了。结束语

自从对偶语法分析法诞生以后,『两个一致』论成了对偶修辞理论的主流,古代对类理论几乎被时代遗忘了。

多家大学教材、修辞著作、诗词格律乃至对联理论,均把『两个一致』当成对偶必须遵守的法则。众多文学杂志录用对偶作品,各种对联比赛或征联活动,往往把大量符合字类理论但有悖两个一致的优秀作品视为失对而不予采纳;古代偶句千姿百态、灵动飞扬的艺术风格退化了。这种违背艺术规律的举措,正如我一个朋友所说:培养出只会写貌似工整的『死对』的一代人。

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遗产,利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整理和改进古代对偶法则,使其变为既严谨合理,又简单易行的有力工具,是促进我国对偶理论研究和创作的有效途径。

本文不过是这种努力的第一步,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肯定存在,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逐步使之臻于成熟。

附件:《不同词性且结构不同的『死对死』范例》

例1

舞干戈于〔介〕两阶;

织玉帛者〔代〕万国。

例2

如〔动〕此而〔连〕已矣;

其〔助〕斯之〔代〕谓欤。

例3

唐虞于〔助〕斯为〔动〕盛;

管晏如〔动〕彼其〔助〕悲。

例4

一〔数〕介不〔副〕以取人;

片〔量〕言可〔动〕以折狱。

例5

天长地久有时尽〔动〕;

月白风清如夜何〔代〕。

例6

水共长天同〔动〕一〔数〕色;

雪兼皓月两〔数〕交〔动〕晖。

例7

无〔动〕山秀似巫山秀;

何〔代〕水清如河水清。

例8

鹦鹉能〔动〕言争〔动〕似凤;

蜘蛛虽〔连〕巧不〔副〕如蚕。

例9

菁菁者莪在〔动〕彼〔代〕中〔方位〕沚;

翙翙其羽亦〔副〕傅〔动〕于〔介词〕天。

例10

宰予昼寝于〔介〕予与何〔代〕诛;

子贡方人夫〔助〕我则不〔副〕暇。

例11

雷震鼓电扬旗能〔助〕驱妖兽;

月如弓星作弹难〔形〕打飞禽。

例12

欠〔动〕食饮泉白水如〔动〕何〔代〕得饱;

故〔形〕人做墨黑土终〔副〕是〔动〕难为。

例13

蚳龟之为士未〔副〕可以〔动〕言欤;

仲弓之问仁请〔助〕事斯〔代〕语矣。

例14

诵其诗读其书谓之〔代〕学矣;

张我弓挟我矢必也〔助〕射夫。

例15

明月照霜霜照月霜月交〔动〕光;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数〕色。

例16

圣人之道高如天不〔副〕可〔动〕及也〔助〕;

君子之交淡如水久〔形〕而〔连〕敬之〔代〕。

例17

山水得之〔代〕心醒能〔动〕述以〔连〕文也;

风月长如〔动〕此顾安〔副〕所得〔动〕酒乎。

例18

点尔何〔代〕如赤尔〔助〕何〔代〕如各〔代〕言其〔代〕志;

回虽不〔副〕敏雍虽〔连〕不〔副〕敏请〔动〕事于〔介〕斯。

例19

作为〔动〕文章扬雄相如最〔副〕善〔形〕鸣者〔代〕;

措诸〔代〕事业管仲晏子可〔动〕复〔副〕许乎〔助〕。

例20

澄潭之远映晴天上下两〔数〕重〔量〕星斗;

沧海之静涵明月高低相〔副〕对〔动〕河山。

例21

相如沽酒酒谁〔代〕沽其志姑〔副〕以寓酒,

巢父饮牛牛不〔副〕饮其道可〔动〕以化牛。

例22

吕须之掷金钱无〔动〕为他人之所〔助〕守;

亚父之碎玉斗已〔副〕知吾属之为〔动〕俘。

例23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助〕我〔代〕与〔连〕尔〔代〕有〔动〕是夫;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连〕将〔副〕焉〔副〕用〔动〕彼〔代〕相矣。

例24

鸡鸣犬吠相〔副〕闻达乎四境而齐有〔动〕其〔代〕地也;

兽蹄鸟迹之〔连〕道交于中国举舜而〔连〕敷〔动〕治焉。

例25

天风塔六面七〔数〕层供养十方三宝;

地理图万邦一〔副〕统包含四海九州。

例26

月明星稀鹊南飞,无〔动〕枝可〔动〕依,方〔副〕信投林之不易;

夜静水寒鱼不饵,满〔形〕船空〔形〕载,应〔动〕知下钓之实难。

猜你喜欢
虚字活字小类
一种侧板及轮胎模具
轮胎工业(2024年1期)2024-04-11 18:26:47
西夏虚字考源①
西夏研究(2019年3期)2019-09-03 06:50:26
品对联·天文地理
浙江配电网物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
物流技术(2017年4期)2017-06-05 15:13:46
“虚字”阐释举隅
活字蹦跳
作品(2016年8期)2016-11-26 11:21:29
进“门”填字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7:59:55
论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
小类:年轻人要多努力
大学(2008年10期)2008-10-31 12: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