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
“十三五”期间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要素供给条件都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较快推进的历史进程没有改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国内外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在国内,市场需求水平的下降,既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也使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需求水平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会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倒逼供给水平和结构全面调整。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必然在稳增长、调结构、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诸多挑战,也必然会推动中国经济从做得快、做得多转向做得好、做得优、做得省。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冷静。要看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拥有巨大潜力。
首先是城镇化持续较快推进。中国城镇化水平按照常住人口算,达到了56.1%;按照户籍人口算,仅为37%左右。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都在70%以上,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的城镇化还将持续较快推进,今后还会有大量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住房、汽车等各种基本生活消费品市场巨大。
二是产业升级会拓展市场需求。产业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过程中,对中高端市场需求的开拓能力将持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需求可谓潜力巨大。
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提升市场需求水平。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相差50%以上,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蕴藏着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包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还有7017万人口没有脱贫。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我国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大量低收入、中低收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高,这其中包含的需求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从生产要素供给来看,条件依然较好。
第一,人力资源比较充足。现在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人,而全社会就业人口是7.75亿人,非农就业人口是5.43亿人,城镇就业人口是4亿人,都远低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这表明劳动力供给是有充分保障的。此外,与教育水平提高相关联的人才红利也是前景可期。
第二,从资金方面来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保持在48%以上,目前人民币存款规模达138万亿元左右,支持生产建设的资金供给能力非常强。
第三,从技术方面来看,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各种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条件正在不断改善,同时,我国原始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
综合这些情况,可以认为,“十三五”期间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要素供给条件都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较快推进的历史进程没有改变。
针对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需求,稳增长,同时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些工作正在取得越来越明显的成效。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擘画蓝图、指明路径,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经济形势、稳增长重点、结构性改革战术任务、重要改革领域、惠民生要点和开放战略做出了明确部署,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城市发展形势,明确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扎实苦干,就一定可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更高水平上把握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一定可以把“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打赢打好。
(摘自《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