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乡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2016-05-23 21:21黄琼玉
新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龙优质稻优质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位于云南省师宗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4 °10′~104°4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9公里,地处滇东旅游热线中段,南昆铁路和324国道横通北部,是通往滇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乡镇。全乡辖13个村委会129个村小组,面积476平方公里,人口34736人,其中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上部受地形影响,形成长梁状小谷相间的地形,中部属中低小起伏的丘陵地区,呈河谷槽区,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复杂气候类型。北部山区降雨量1200~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最高32℃、最低-15℃,年活动积温4500~4700℃,无霜期271~274天。南部槽区,气候温热,平均气温19℃左右,最高35℃,最低-2℃,年活动积温5500~6000℃、无霜期329~343天。全乡年日照时数为1470~1650小时,太阳总辐射能量119.43千卡/平方厘米。全乡有7个村委会属于亚热带低热河谷槽区,土地肥沃,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足,冬季降雨量相对较少,水利条件好是师宗县热区水果生产及适合冬早马铃薯推广种植的主产区之一,有利于冬早马铃薯的生产发展。

1 五龙乡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1 气候优势

五龙乡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乡内海拔差值大,气候温暖,水量充足,全年日照平均为1500小时,辖区内形成了上凉、中温、下热的自然条件,立足资源优势,优质稻分布低热河谷槽区,由于气候炎热,每年在中秋节前优质米就可上市,比其他地区提前上市。

1.2 土地优势

五龙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有水田5600多亩,目前已发展到800亩,良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发展优质稻产业奠定了基础。

1.3 质量优势

师宗县五龙乡平寨村生产的糯米深受香港理工大学好评,所有在平寨生产的优质稻被香港理工大学收购运到香港各地,这里种植的优质稻米质、口感很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1.4 市场优势

五龙乡优质稻产业虽然面临的基础设施滞后,产量低、技术、资金紧缺等困难和问题,但市场行情较好,商品价值高于杂交稻3倍左右,对优质软米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销往超市,已初步形成品牌。

2 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五龙乡现有水田面积5600余亩,目前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渠系水利用率极低,现有水利设施供水能力不足,抗旱能力低,缺水问题仍较突出。喷灌、滴灌、微灌“三灌”技术不能应用,导致优质稻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2.2 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缓慢

一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加之地形关系,大部分田块不整齐,田间工程田面高差大,成片面积不多,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增加了农民耕作难度,也增加了农民耕作成本。近两年来,才有部分农户购买旋耕机,但优质稻生产机械化操作率并不高,使用人力现象还很普遍。二是农业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效率低。虽然近年来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获得技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但是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留守农村搞优质稻生产的多是年纪大的人和妇女,他们传统务农观念浓厚,思想更新慢,科技文化素质低,接受农业新技术困难比较大,再加上农业部门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上面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有限,这些都影响了高效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2.3 零星种植、分户生产,难以形成规模

多年来,五龙乡农民生产优质稻基本都是零星种植模式,生产管理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质稻生产效益。农户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使农户、龙头企业和市场三者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龙头企业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龙头”作用。另一方面没有成立优质稻生产专业合作社,难以提高农民开拓市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2.4 分户加工,难以形成品牌

优质大米生产,不仅要生产环节上提供优质的粮源,而且还需加工技术、设备上档次,但目前一直用村里的小机器脱壳,导致米粒不匀,影响米质,难以打造品牌。

2.5 投入不足

近年,五龙乡对发展优质稻较为重视,农业部门经常进田指导,但因财政困难,能用于发展优质稻产业的资金非常有限,而且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非常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推广优质稻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民的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发展粮食订单。

2.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自身投入仍然不足,加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3 优质稻产业化开发

3.1 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它因生产经营单位小而散,布局零乱,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本着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只有相对集中地对优质稻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与资源优势相适应的、相对固定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并通过注重质量、讲求信誉,创特色品牌战略,显著提高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将区域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和科技等相关投入创建品牌大米。

3.2 增加优质米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优质稻产业化工程建设就是品牌大米的创建过程。实行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将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紧密地融洽在一起,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通过规模经营和深加工,加速科技推广,提高优质稻米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3.3 加速科技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规模决定着应用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管理水平。小而散,且生产、加工、销售分离的农户,吸纳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管理也较为简单。实施优质稻产业化工程建设,就是要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为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客观需要,促使生产经营者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4 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加速农村城市化

国家的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国家演变成为现代工业国家的过程,是农民不断从农业领域转移到城镇生活和工作的过程。实施优质稻产业化经营把农村经济和城市市场作为整体来运作,从而加速城乡经济融合,成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龙头企业的集中连片发展,必然带动交通、信息、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在农村形成新型小城镇,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4 促进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发展优质稻产业是农业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为农民增收,也可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走“公司+基地+农户”路子,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必须立足实际,牢固树立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思路。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粮能力。争取国家农业项目支持,并实行机械化生产。从耕田、插秧、打药、收割,甚至烘干全部机械化操作,可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在产品的加工中求增值,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和兴办一批能起龙头辐射作用的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既能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以激励农户生产优质稻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牵头,组织建立生产基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促进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五是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优质稻品种要合理规划,集中成片种植,统一指导中耕管理,采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的措施,在防治病虫害中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用量。六是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在注重增加对农业设施装备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七是加强粮食市场的调查、分析,及时了解优质大米的销售市场,掌握销区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状况,以便指导农民发展优质稻生产。

作者简介:黄琼玉(1983-),女,大学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五龙优质稻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苏童《米》中城市对人性的异化
流亡与虚无:《米》中五龙人生悲剧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五龙庙环境整治工程——文物环境设计的新探索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青海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的进一步研究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