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冷知识

2016-05-23 09:49曾晓夕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2期
关键词:测者催产素味觉

曾晓夕

“吃”,陪我们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每一天。除了维持生命外,食物也是人们生活乐趣的一个来源。但“吃”的科学,你了解多少呢?为什么有人总“食之无味”,为什么“零食爱好者”有时也会突然对零食失去兴趣?

零食“克星”

对很多人来说,吃零食是一种人生乐趣。即使肚子不饿,也总会有在没事儿的时候吃点零食的习惯。许多超重者就是因为对零食太过“热爱”而不小心摄入了过多热量。

但据学者近期研究发现,这种“热爱”其实也可以操控——大脑激素就可以抑制人们对零食的兴趣。

德国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这样的实验。他们把被测对象分成两组,第一组注射少剂量的催产素(一种由脑下垂体后叶释放的激素,男女均可分泌,通常在女性哺乳和男女性行为过后分泌),第二组则注射安慰剂。经过一夜禁食之后,研究人员给被测者提供了一顿丰盛的自助早餐。几个小时后,研究人员又向他们发放了零食。

结果显示,第一组注射了催产素的被测者对零食的兴趣大打折扣,无论是与自己平时的习惯还是与第二组安慰剂被测者相比,他们吃零食的数量都明显要少。但在之前的早餐和接下来的午餐中,他们的食量则并未发生变化。

看来,催产素可以在不影响人们正常饮食机制的同时,对吃零食的欲望产生抑制。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人员推测,人们对零食的欲望主要来自大脑腹侧被盖区的“寻求奖励”机制。当人们“享受”零食时,这个区域的满足感被激活,所以才会对零食产生依赖和兴趣。而催产素会削弱和抑制大脑腹侧被盖区的活性,所以,第一组被测者对零食的兴趣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

食之无味

哺乳和性行为有助于激素分泌,抑制食欲,从而产生减肥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行为会让你不知不觉长出多余的脂肪——比如,吃饭不专心。

过去,许多饮食专家认为,吃饭时“一心二用”(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会使人们专注于其他事物,从而忘了自己究竟吃了多少。于是乎,多余的脂肪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堆积了。表象的确如此,但用“忘记”解释过量进食,似乎还是难以服众。难道连“饱腹”这种简单的生物反射,还需要靠意识控制吗?

近期,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吃饭分心容易导致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脑力活动抑制了人类的味觉,从而使我们吃得更多。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志愿者需要一边品尝各种程度的咸、甜、酸、辣等味道,一边记忆一组七位数(大脑负荷重)或一组个位数(大脑几乎无负荷),并在过程中记录下对每种味道的强度感受。

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实验中,大脑负荷重时的味觉判断都比负荷小时要轻,而且,在记忆七位数时,被测者对甜和咸的需求和喜爱也明显偏高。

在第二个实验中,志愿者们被安排了两次用餐——一次需要在进食时做算术测试,另一次只需专心吃饭,没有任何额外“任务”。结果显示,当志愿者们专心吃饭,只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时,摄入的食量明显较少。

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大脑的认知负荷会与身体感官输入发生冲突。也就是说,脑力劳动抑制了味觉,它使我们“食之无味”。即使面对一桌好菜,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分散的注意力也会使我们觉得“空虚”和不满足,从而在不觉间也就摄入了更多以期获得饱腹感和满足感。

所以,既想减肥,又想让你的“盘中餐”变得更美味,很简单——放下手机,卸下工作压力,把你分散的注意力统统转移到眼前的食物上来。

猜你喜欢
测者催产素味觉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视功能检查辅助视标与辅助镜片的联合应用(三)
宽恕与宽恕干预在高校学生恋爱受挫中的运用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上)
“肥”或成为第六种味觉
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
多媒体人才测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