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哲静++笑英
广东省珠海市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系统工程,全面、系统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补短板、调结构、提升整体效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新空间,率先实现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在反哺共享中增强城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在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壮举中,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组图: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区和横琴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高栏港经济区,共有15个镇、12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966平方公里,有大小海岛190个,有“百岛之市”之称。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先后获得“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多项大奖。当前,珠海正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项工程。
当现代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运行规则,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就显得犹为凸显。乡村空壳、经济空心、家庭空巢、思想空虚、价值空洞、治理空置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需要破解。
地处南海之滨的珠海,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其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一直引领全国风气之先。然而,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是长期存在的现实,堪称全国城乡现状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一个“微缩版本”。也正因如此,珠海对“城乡差异”“二元结构”有着更为强烈的反差、更加感同身受的认识。他们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更迫切的愿望和更深刻、更审慎的视角。
近年来,珠海市以创新的发展理念,狠抓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六项工程,全面、系统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壮举中,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珠海先后获评“中国最宜居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殊荣。
这个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当下能为中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怎样的思考维度和发展路径?《中国周刊》带着这样的命题,深入珠海乡野,探访珠海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坐标。
扶持特色产业为新农村打牢可持续“地基”
当传统的农耕模式已难以支撑农村的经济运行,村民纷纷进城务工,乡村凋蔽就难以避免。“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城市”成为了农民的两难现状。
农村要留住村民安居乐业,不光要让他们在乡村有所作为,而且还能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可持续,高品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为此,珠海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采取多元化的设计为农村找到一条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道路。
针对村居土地资源有限的特点,珠海市学习借鉴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经验,大力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特征、地理和气候特点的特色农业,重点扶持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产品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以斗门区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和以“十亿人”“绿手指”等新型农业企业为主的电商农业等产业发展。
“十亿人”是一家成立仅三年多,却已成长为扎根珠海乡村的“特色产业”代表之一。在“十亿人”斗门白蕉镇新马墩村的生产基地,田野间矗立着一个个现代化的巨型“大棚”,这些大棚都是专利大棚,既能抗12级台风、又能抗暴雨、抗虫害,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泛着猪粪味,流着臭水沟的荒芜田野。“十亿人”的进驻与发展带动了周边1200亩土地走出荒芜,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十亿人”社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史宪宾介绍说:“农场刚建立时,营销采用传统模式,效果不好。2013年初,我们尝试运用微信公众号来营销,效果好得出乎意料,于是做出了启动电商平台从PC端向手机端的研发升级和转型做单品极致生产的决策。”
“十亿人”打造了“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农业产业模式,而地处莲洲镇红星村和东安村的广东逸丰生态实业有限公司则选择了另一个模式。
逸丰生态实业在莲洲镇建立了规划面积为8000亩的“逸丰生态产业园”,采用“企业+村民合作社”的合作方式,企业负责投资规划,村民参与经营管理和服务,目前已经解决村民就业岗位100多个,其中返乡青年二十多人。
改革开放之初,珠海没有像其他珠三角地区一样大力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使其经济发展节奏相较珠三角其他发达地区慢了一拍,西部地区的落后农村成为制约珠海发展的短板之一。可到了如今,当初的“慢”却成了难以复制的优势,珠海没有高污染、高能耗的“三来一补”企业,珠海乡村依然保持着本真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与其抱怨,不如转换思路变不利为有利,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后的珠海,落后的短板成为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珠海积极顺应现代人“去城市化,去工业化”的需求与潮流,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找到了补齐“短板”的新办法、新途径。
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的“十里莲江”,是一个以生态旅游、农家乐为主打招牌的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是由投资方通过与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的模式,经营由村企共同联合进行。在“十里莲江”能感受到纯正的乡村气息,这里有鸡鸣狗吠,温润的空气中依稀有草味花香。碰到一群游客闲聊,才得知他们也是珠海土著,出生的村庄已经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来这里游玩,是想找童年乡村的感觉。
组图:从2012年开始,珠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农村的面子和里子都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目前,保洁员、垃圾转运点覆盖了95%以上的村居,污水处理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居;90%以上的农村社区覆盖了社工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1/3的村居建立了金融服务站。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394元,比2012年增长了37.3%,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亿元。
2015年,珠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十里莲江”只是珠海乡村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设计时的制度创新,使村企最终达到了双赢效果:十里莲江农业观光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企业,莲江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十里莲江乡村旅游风情带入选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
珠海的实践证明,乡村发展特色产业,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时而动,才能开枝散叶、百花齐放。珠海将村居分为生态农业型、古村落型、园区服务型、城镇化型和海岛型等,打破“规划不下乡”的陈规,有针对性地规划、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村一品”的产业方向让村民找到解决长远生计的“饭碗”,乡村成为了名优品牌、特色产品的载体,村级经济也得到发展壮大。2015年珠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两万元,209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居中,有4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0万元,155个村超过100万元。
常态化、制度化“反哺”为乡村提供发展能量
发展滞后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难以平等互利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形成共识与必然趋势。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海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支持“三农”工作的力度,把财政、产业、公共服务等资源系统投放到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惠及农民,在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中,他们更注重使“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制度化,探索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为改变以往对农村的各项资金扶持“撒胡椒面”的做法,珠海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把资金统筹起来,实行以奖代补。以项目带动、竞标评选产生示范村居,再将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并带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形成了财政引导、多元筹措的投入机制。2013年以来,全市各界共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51亿多元。
组图:珠海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建立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0家、农民合作社200家,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形成。“十亿人”是一家成立仅三年多,却已成长为扎根珠海乡村的“特色产业”代表之一,当家人史宪宾(右下图)介绍,“十亿人”“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农业产业模式已成为珠海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成功模式。
东澳岛的东澳村,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原因,岛上基础设施缺乏,几年前曾和不少传统村落一样,还是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岛居生活的真实写照。新农村建设使东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对闲置地进行绿地美化改造,还重点实施了“一河两岸”水乡景观改造和“MBR膜技术污水处理”两项优质工程。我们看到,东澳村的家家户户都有分类垃圾桶,村民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如今,东澳村的水更清了、路更宽了、环境更优美了。
东澳村只是整个珠海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许多村庄之一。东澳岛整个海岛的村居如今都纳入了规划中,做规划的是给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做设计的著名设计师。展望未来,这里将从南海边的小渔村成为世界时尚旅游岛。
珠海在反哺农业时,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上下功夫。一方面,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足的问题,如极快推进路、水、电、气、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公路、渡口及危桥;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开展环境宜居提升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整治问题,着力根治农村垃圾和污水两大难题。市级财政每年为每个村居安排专项经费20万元,区镇相应配套资金,用于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户收集、村居集中、镇街转运、区(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一方面,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等欠缺的薄弱环节下功夫。如开展民生改善保障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金融服务、警务服务、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让村民可在本村交水电费、购买机票、挂号看病、网上办事,教师、医生、社工等都建立了常态化服务村居制度。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如今,珠海90%以上的农村社区覆盖了社工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1/3的村居建立了金融服务站。
组图:珠海推广特色农业,引进近300个良种良法,其中水产养殖良种有:海鲈、红鱿、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蟹、罗非鱼、白花鱼、石斑鱼、青斑、河蚬、皱纹盘鲍、黄姑鱼、草鲩等;种植业主要良种有:超级稻、台湾珍珠芭乐、台湾莲雾、台湾青枣、火龙果、香蕉、莲藕、西芹、热带兰花、红掌等。
过去,斗门区莲洲镇是以水稻种植和养鱼为主的村庄。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政府就引导村民主动融入到市政建设配套工程中来,开始栽种绿化苗木。
在莲洲镇石龙村的苗圃中,我们看到一株不认识的乔木,便问村民固坚盛。固坚盛的浓郁广东口音让我们听得如坠云雾。就在我们着急时,固坚盛拿出手机,对着那棵树拍了一张照,然后示意我们看他的手机。
固坚盛手机上的“照片”让我们大吃一惊:这不是他所拍的苗圃中那棵树的照片,而是整个树木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中不仅显示了这株乔木的名字叫大腹木棉,还显示出大腹木棉的腹径、价格、位置信息、持有人等全方位信息,甚至有“购买”按钮。
他告诉我们,以前卖苗木要经过二道贩子,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引入了二维码技术,给每棵树木都贴上二维码,相当于给苗木做了一张网络身份证和名片,很多顾客就直接来交易了。去年,运用二维码新技术,他家苗木就至少增收了10%。
再看眼前的固坚盛,哪里像个卖苗木的农民,分明是一身可比肩马云、刘强东的电商气质了。接着,他又说:“二维码只是个小技术,对我们村帮助最大的还是农村产业金融服务站。”
农村产业金融服务站是珠海政府为新农村建设设立的专门金融服务机构。新农村建设使乡村产业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中,金融服务已成为村民自主创业必不可少的助力。但有不少村民因为文化水平、信用体系等各方面原因,直接到银行寻求金融服务存在很大的困难。于是农村产业金融服务站应运而生。
村“两委”在农村金融服务站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两委”人员对村民知根知底,会对村民的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一方面,保证了政府的贴息贷款“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两委”人员比普通村民更熟悉外面的市场,能在金融服务站放出贷款之后,跟踪村民的项目实施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
2014年8月,村办的农村产业金融服务站建立,村民们只要有农村产业项目,就可以申请到5~10万政府贴息贷款。政府贴息4厘,到村民手上只有4厘息。
组图:珠海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现代农业,培育了以水产养殖业、畜牧业、有机水稻、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花卉园艺业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有20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6个农业类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白蕉海鲈成为珠海首个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海鲈之乡”称号。
莲洲镇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入苗木栽培行业。这是在农业金融服务站的专项贷款扶持下出现、壮大的。固坚盛说:“金融服务站和村民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金融服务站经常会帮助村民协调、解决一些生产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困难。比如在进行市政绿化工程时,金融服务站很多时候会出面向珠海市政部门提出申请,帮助销售更多的石龙村的绿化苗木!”
固坚盛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村里农村产业金融服务站负责人。村办的农村产业金融服务站成立仅一年多,村民对贷款申请不是太踊跃,因为金融服务对于普通村民来说,是件新生事物。但固坚盛却非常看好,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将会有越来越多“尝螃蟹”的村民。
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催化剂”,使传统村庄实现自我进化,以融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生活方式接入偏僻农村,以前闻所未闻的金融服务来到了身边,诸如此类全新的社会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和农业有了更多地融入城市、工业发展体系的机会。
摆脱了孤立、隔绝状态,农村和农业就能以平等的姿态纳入到社会分工体系中去。
创新弘扬乡土文化,将新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村庄才是蕴含中国文化最大的基因库。如果把中国大地看作一片森林,那散落在各地的村庄就像森林中不同的物种。解构村庄承载的文化密码,我们就能通过一村一寨,拼起中国炫丽多彩的文化拼图。
组图:南门村、夏村分获“广东省文明村镇”称号;莲洲镇获得了全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淇澳银虾酱》《斗门赵氏皇族祭礼》《三灶民歌》《三灶编织》《大万山岛天后诞庆典》《浸泥鯭》等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广东省、珠海市非遗名录。
在标准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农业文明、乡土文化愈来愈难跟上时代节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断代,使各种乡村符号成为记忆……新农村建设必须为乡村注入文化认同,培育文化内核,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和道德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建设。
站在文化的角度,很多人担心新农村建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农村的整体环境、社会状况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把村庄变成袖珍版的城市,迅速消灭了村庄文化的多样性。珠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是否也会让乡土文化迷失或变异呢?
当地干部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不用担心珠海乡村不乡村,我们抓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强化特色文化乡风,让乡村更乡村”。
记者采访调研时发现,珠海的各个村庄散落着数量庞大、保存完好的宗族祠堂。珠海通过实施特色文化带动工程,使宗祠文化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连接点。
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的南门村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村庄。村内85%以上人口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之后。
自明永乐年间建村,赵匡美的后人在南门村已传到第35代。南门村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岭南乡村风情,成为了诸多影视剧的拍摄地。经统计,过去的一年,已有5部电视剧在南门村连续取景拍摄均超过15天。
有村民说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如果在五一、十一等假期来就好了。因为到那时,村里会举办家族祭祀活动——赵氏家族祭礼。每年到祭祀日时,各地的游客,尤其是散在全世界各地的赵氏后裔都会云集南门村的赵氏祖祠菉猗堂。
搞新农村建设,南门村注重梳理、提升自身的特色文化,对皇族婚礼、皇族祭礼、成人礼、皇族后裔堂号、赵氏族谱、锣鼓柜等非物质文化项目加以保护和传承。
2015年9月16日,南门“赵氏家族祭礼”成功申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门村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透过南门村,我们看到,村庄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场所,变成了情感栖息地。
唐家湾镇的会同村是中国近代“买办文化”的活化石,有做“连接点”的传统。所谓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的商人通常有很强的外语能力,既可充当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的双向沟通。19世纪中叶,清政府开放洋务后,会同村民纷纷赴港澳、海外谋生。从1870年到1931年,会同村人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相继为英国在香港的最大商业机构太古洋行担当买办,前后长达61年。在此期间,他们将1000多位族人乡亲带出乡门,凭借宗族这一纽带,组织起一支懂得西方经营理念的团队,在香港、广州、上海、福建等地创办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工商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面对“买办文化”留下的遗产,如何让会同这座影响过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村庄复苏?当地政府选择了通过改革创新来传承弘扬会同村的“连接点”传统,即将其建设成“大学小镇”,大学培养有国际市场的高端人材,村庄参与大学经营分红。
2012年10月,珠海市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UIC参与珠海市的“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屋)改造,而会同村则以自身的村居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一方面在村里建UIC新校区公租房,另一方面借UIC带来的人气推进会同古村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成为全新的“连接点”:村庄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建筑,是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文化纽带;与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导向的UIC联合办学,则让整个村庄成为培养国际交流与商贸人才的新摇篮。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珠海坚持保护与开发共进,尊重历史与传承,弘扬与创新并举,不搞千篇一律,避免“同质化”,通过深入发掘各个村落的不同文化特色,打造异彩缤纷的文化村落。这些年来,珠海在有资源条件的村居建立起许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加强了对传统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新建镇村两级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近400个,开展乡村文化节、旅游节、微电影大赛、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村居行等活动,使文明乡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
位于香洲区南屏镇的北山村虽以村为名,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村子已基本融入到城市中了,唯有散落在高楼大厦间的九处宗祠仍保留着较强的村庄痕迹。
在一处名为“杨氏大宗祠”的祠堂前,我们有点感叹,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保存着偌大座祠堂,是件奢侈的事情。珠海市委农办的工作人员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对整个珠海市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正是因为祠堂的存在让一些本不存在的事情,变成了无限可能!”
她所说的“无限可能”,指的是北山社区的创意经济——北山创意园。新农村建设中,打好文化牌,为北山带来了跨越式发展。
2009年,珠海市政府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北山会馆进行了修缮,保留祠堂本身的文化气息,再结合现代艺术装修手段,将北山村——这一个原本普通的村庄,变成了集艺术、文化、教育、时尚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空间,使北山村从传统村庄进化为城市创意空间。
“你看,北山国际爵士音乐节的海报居然贴在北山会馆的墙壁上,这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不是太激烈了点?”我指着古朴祠堂上的后现代海报问北山会馆管理人员。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讲了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一位中国人带着一百多名幼童赴美,他们第一次在美国发声,是带领着一百多幼童齐哼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美国人听不懂歌词,但却理解了音乐,因为文化是无国界的。这领唱的人就是珠海人容闳,那一百多幼童就是开中国留学风之先的“留美幼童”。
从维系宗族到连接世界,听了会馆管理人员的话,再看古老祠堂墙壁上的后现代海报,一点也不觉得违和。在文化的语境中,新农村建设本身就具有无穷的潜能,无限的可能。
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原则下,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态、多样性,是防止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共建共享社会治理 为乡村固本强基
通过加强新农村建设,发展了现代农业产业,可引导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流,解决村民收入问题;将逐步向城市看齐的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延伸进农村,可完善村落的社会功能,改善民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进村民的获得感。而社会治理则为群众提供了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还乡村“原生态”特质,传承乡村文明根脉,重新将乡村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法治优良、民风淳朴、道德敦厚的含情脉脉社会。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治理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作为广东省的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珠海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农村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珠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在社会治理方面有新探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模式,相继出台了《珠海市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平台建设的通知》《关于落实法律顾问进村居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完整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为推进珠海农村社会治理建设工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工作中,他们注重加大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力度,针对群众的需求综合施策,从完善政策、规划、组织和公共服务体系入手,着力完善了政策、规划、组织和公共服务四大体系,着力创新了村民自治、村级组织运行、村政村务管理监督、农村“三资”管理四项机制,着力推动律师公益服务、警官、镇村干部、社会组织四进村居,着力构建人防、技防、物防、消防四防体系,构建自上而下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上下联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形成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有效解决乡村治理空洞化、乡村公共服务失衡化等共性难题,从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系统化、有序化、层次化发展。
珠海市深化农村自治组织改革,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三资”监管体系,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三资”服务站,“三资”全部上平台公开交易,这些措施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增进了干群之间的信任,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透明化、规范化。村级电子政务系统让村民通过电视就可以看到村干部的工资单及村委开支情况,对于村委干部来说,村政村务公开透明也让他们不藏私、干事更有底气。“村民的事情村民定”,用民主程序来决定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在珠海农村已成惯例,重大决策民主听证,重要村务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等举措的落实,对维护群众利益、消除不和谐因素至为重要。
组图:南门村注重梳理、提升自身的特色文化,对皇族婚礼、皇族祭礼、成人礼、皇族后裔堂号、赵氏族谱、锣鼓柜等非物质文化项目加以保护和传承。2015年9月16日,南门“赵氏家族祭礼”成功申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门村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组图:在南门村、鸡山社区、夏村、东澳、莲江村等村庄建成了一批农家书屋、社区公园、文化广场和村居文化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构建了新平台。开展乡村文化节、旅游节、微电影大赛;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村居行等活动,使珠海农村的文明和乡俗得到传承发展。
斗门将每月10日定为村务公开日,各村必须向群众发放村务公开“明白纸”, 坚持村务公开,公开本村上月需要公布的各种事项和群众要求的内容。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公开。每个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包村、包片、包组负责,将“明白纸”派发到每家每户。
南门村依托广东广电网络珠海分公司的数据广播平台,实现各类村务信息、公共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使村民足不出户了解各类村务信息和各项村务公开情况。夏村在通过广播、发放“明白纸”、设置电子屏、发送手机短信等渠道加强村务公开的基础上,2013年还率先建成了覆盖全村每一个家庭的电子村务公开平台,通过数字电视信息平台按时将村务事项、财务收支、“三资”交易、重大决议、政策通知等信息向全体村民发布,村民可在家中轻松了解各项村务内容,真正做到村务公开透明。
组图:珠海以城乡社区基础设施中的“六个一”工程(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小广场或公园)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以公共服务站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站为补充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建设,使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金融服务、警务服务、文化服务真正向村居延伸。村民可在本村交水电费、购买机票、挂号看病、网上办事;教师、医生、社工等也进驻农村。
着重建立集管理、服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的综合平台。如斗门23个社区均已建立公共服务站,为村居民和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基本做到功能设置齐全、配套服务全面;金湾区红旗、平沙两镇则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又如斗门区乾务镇夏村,将村委会一楼改建成为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社保、计生、居住证、出租屋管理、务工招工等服务事项,为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村“两委”还培训了一批热心党员、村民代表、大学生作为中心工作人员,义务办理各项事务。
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所有村居都派驻了法律顾问,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农村矛盾纠纷,使农村信访逐渐减少。通过建立集法制宣传、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及其他司法行政业务为一体的实体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干部、党员队伍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发挥核心作用,珠海以固本强基为抓手,推出了市、区、镇、街道领导干部挂点联系群众、建立农村大党委、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镇、村储备干部等多项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主心骨、带头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