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家林+黄亚深+黄友旗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高危儿干预家长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探讨提高高危儿干预家长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174例小儿神经康复门诊的高危儿家长,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高危儿和家长的一般情况、高危因素分布、依从性程度及影响干预依从性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本院出生的高危儿, 家长干预依从性高占47.1%, 家长对高危儿认识程度、社会家庭环境、家长心理因素都直接影响家长的依从性行为。结论 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 在加强对家长高危儿早期干预知识的宣传力度的同时, 提供优质的医疗环境和和谐的医患关系, 制定个性化的的干预方案, 提高家长干预的依从性。
【关键词】 高危儿;依从性;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207
对高危儿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90%以上可完全康复。但目前对高危儿早期干预依从性的研究、系统管理及实际运作模式的研究, 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1, 2]。对本院小儿神经康复门诊的174例高危儿家长的依从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小儿神经康复门诊的174例高危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 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①高危儿和家长的一般情况及高危分布情况;②家长依从性调查表;③依从性分级:依从性高是指高危儿出院后能按随诊, 6个月龄内能随访≥5次, 能完成>70%的干预计划;依从性中是指6个月龄内能随访2~4次, 能完成30%~69%的干预计划;依从性差是指6个月龄内能随访≤1次, 能完成<29%的干预计划。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174例高危儿中, 男94例, 女80例, 男女比例均衡。174例高危儿家长中, 父亲初中文化及以下24例, 占13.79%;高中或中专105例, 占60.34%;大专及以上45例, 占25.86%。母亲初中文化及以下69例, 占39.66%;高中或中专63例, 占36.21%;大专以上42例, 占24.14%。
2. 2 依从性行为分布 高危儿干预家长依从性高82例(47.1%), 依从性中55例(31.6%), 依从性差37例(21.3%)
2. 3 高危因素分布 高危儿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部分患儿具有2种及以上的高危因素,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3.2%(23/174)、24.7%(43/174)、55.2%(96/174)、8.6%(15/174)、9.8%(17/174)、13.2%(23/174)和41.4%(72/174)。
2. 4 高危儿干预的家长依从性行为受到家长对高危儿的认识程度、社会家庭环境、家长心理因素等影响。见表1。
3 讨论
3. 1 原因探讨
3. 1. 1 本院位置处于广州城乡结合, 分娩产妇素质参差不齐, 父亲和母亲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25.86%和24.14%, 高危儿干预家长依从性差的比例较高, 占47.1%, 这结果提示必须深入分析影响高危儿家长依从性的各种因素。
3. 1. 2 本院出生的高危儿中, 窒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占的比例较高, 分别为55.2%和41.4%, 在制定高危儿干预计划时, 应侧重这两方面因素, 以便总体提高高危儿家长依从性的覆盖面。
3. 1. 3 影响家长依从性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高危儿的认识程度不足。未获取高危儿相关知识占51.72%;主要关注身高、体重增长占了46.55%;干预第一个疗程取得的效果缓慢占44.83%。这结果提示对高危儿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②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中, 经济收入困难、就医路途遥远分别占32.76%和29.31%, 这也是制约高危儿干预持续的重要原因;③在心理因素方面, 不愿同脑瘫儿一起训练占43.10%, 这说明家长希望提供轻松的干预环境, 也不希望社会认为自己的小孩有脑部发育问题;医疗费用高占34.48%, 这也对家长干预的依从性有直接的影响。
3. 2 制定对策
3. 2. 1 建立分工清晰的健康教育体系, 具体如下:①政府部门落实健教经费, 制定考核指标, 制作高危儿知识的宣传册子、画报、DVD等, 并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 落实奖罚制度;②助产机构应从孕妇学校和家长学校抓起, 开展高危儿发育特点、常见并发症等知识讲座, 建立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方式, 并做好出院指导和转诊到医疗康复机构工作;③医疗康复机构应根据高危儿的高危因素、家庭因素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特别是干预手段及干预疗程的宣教, 使家长明白干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保证干预的持续性;④基层社区保健机构应加强高危儿的随访管理, 对未进入干预流程或中止干预流程的高危儿, 对其家长进行一对一的高危儿知识宣传, 使其认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规范管理、 加强宣教、 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是提高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关键[3]。
3. 2. 2 提供轻松和方便的干预环境。医疗康复机构尽量提供家化式的干预环境, 对轻、中发育迟缓的高危儿和脑瘫儿童尽量分开治疗区域, 减少部分家长无形的心理压力;对于距离较远的高危儿, 应加强对基层社区保健机构的康复人员的技能培训, 尽量实现轻、中度高危儿的干预在基层社区实现。这些手段都能有效提高家长干预的依从性。
3. 2. 3 改善医患关系, 减低医疗成本。医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多花时间同家长沟通, 选着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 特别是医疗机构治疗和家庭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 可减低了医疗成本, 家长的依从性也自然提高。
综上所述, 高危儿干预家长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 在加强对家长高危儿早期干预知识的宣传力度的同时, 提供优质的医疗环境和和谐的医患关系, 制定个性化的的干预方案, 提高家长干预的依从性, 进一步提升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德军, 高永海. 高危儿随访中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特别健康(下), 2014(9):543-544.
[2]Sia CJ, Antonelli R, Gupta VB, et al. The medical home. Pediatrics, 2002, 110(1):184-186.
[3]李璟, 何淑华, 高建敏, 等.健康教育对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6(6):732-733.
[收稿日期: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