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方法改进思路,主张通过融入多样积累形式、多元积累内容和多种积累实践,化“单调”为“丰富”、“单薄”为“丰厚”、“单板”为“灵动”,让“日积月累”板块成为学生学习的激趣点、视野的拓宽点和语言的运用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日积月累;融入式;教学方法;探索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回顾拓展中一个靓丽的板块,教材安排的目的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然而这么一汪清泉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颇多“单”的现象:
形式单调:读、背、抄、默,是日积月累教学的常态,有的老师甚至课前布置背诵,课上直接抽背、检测。这样教学“日积月累”,单调枯燥,使学生丧失了积累的兴趣。
内涵单薄:有的老师眼里只有“日积月累”,对着那豆腐干似的几句话反复讲、反复背,然而这样就事论事的上法忽视了随文的拓展延伸,使日积月累的教学变得单薄,失去了抛砖引玉的功效。
运用单板:学生学习时背诵得滚瓜烂熟,可到了考试时,根据语境填写一句自己积累的名言或诗句,却无从下手,错误率很高。究其原因是教学中老师只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却没有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没有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这样的“日积月累”教学是单板的,失去了原本承载的灵动性,缺失了语用功能。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编排“日积月累”,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发展思维。简而言之,“日积月累”的教学要立足语用,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激趣点、视野的拓宽点和语言的运用点,恰到好处地完成它承载的单元教学目标的延伸、拓展、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有“融入”意识,所谓“融入” 是指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不拘泥于教材中“日积月累” 的现状,要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多样形式 、多元内容、多种实践的积累, 使“日积月累”从平面的点发酵成滚动的球。
一、变换积累形式:化“单调”为“丰富”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形式会出现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实践中,要融入了以下元素引导积累:
1、融入故事,巧积累
“日积月累”的内容往往只有寥寥几句话或一组词,趣味性不强,也缺乏生动情节和优美语言。
例三上第五单元“认识十二生肖”的教学。为了让这一内容变得有趣,老师课前布置学生回家阅读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课堂上,先讲了一个卯兔的神话传说,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了解“卯”是代表一天中的时间。
这样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生肖前面的字的含义。此时,那些课外去搜集过十二生肖故事的学生跃跃欲试,让他们在小组内有声有色讲一讲,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对十二生肖的浓厚兴趣,积累成为自身的知识就水到渠成了。
2、融入音画,美积累
“日积月累”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在理解、背诵时随机穿插一些优美的音乐和插画,来诠释诗意,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四下第一单元“诗句积累”,在讲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时,要尝试着一边播放潮涌的声音,一边出示图片并配以解释。
借助潮水声和优美的画面,学生顿时能悟到什么是“连海平”、什么是“共潮生”。这时,无言的画面给学生的脑海似乎注入了无穷的理解力,也让神奇的汉字语言在学生的脑海中印下无尽的美。
3、融入游戏,乐积累
对于读起来朗朗上口,词语形式丰富的“日积月累”内容,在积累的时候借助各种形式的诵读来助推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诵读中不知不觉地积累渊远深厚的中华文化。
例四上第二单元“花名歌”的教学。笔者把这首歌谣变成一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月( )(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两三个回合下来就把歌谣熟记于心了,而且通过填空的形式,很快就掌握了这首花名谣写法上的特色,学有余力的孩子还能利用这种形式编写新的花名谣。
二、拓展积累内容:化“单薄”为“丰厚”
“日积月累”的内容很多时候是“抛砖引玉”,它往往只是某一个领域的一部分知识,此时,我们要敏锐地把握住这个特点,及时地链接拓展,让学生的积累变得丰厚起来。
1、融入同类,以一带十
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不能眼中只有“日积月累”这一个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以文本的例子为线索,结合教材内容适度拓展同主题、同类型、同作者等的资料,使之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积累。
如教学五上第二单元“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这些诗句的原诗,课堂上从复习本单元主题和学过的诗歌引入,然后出示这些原诗,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体会诗人的思乡情。再补充其他思乡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逢入京使》。
2、融入异质,对比思辩
异质对比是指选择与阅读文本主题相反的知识,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使学生在积累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比如五下第四单元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在简单的读读记记、理解词意后,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词,与它的反义词一起,让学生进行选择填空、配对。
怨天尤人 任劳任怨
爸爸每天( )地工作,他不怕苦,也不怕别人的埋怨。他经常说:“这总比那些( )的人幸福得多!”
经过两两对比和两两组合,学生不但能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还能更熟悉它的适用语境,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反义词等,记忆更加深刻。与此同时,由于在练习的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加强了思辨,对词语的掌握就更加的透彻了。
3、融入旧知,温故知新
“日积月累”的内容,基本上每个单元都是独立,单元间的内容联系很少,但每一册的学习目标却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注重温故知新,巧妙地运用新旧知识的链接帮助学生建立积累的网络,达到积累的巩固。
如五下第三单元“对联”教学。本单元出现的对联形式有:回文联、叠字联、数字联、顶针联等等。其中回文联、叠字联和顶针联在四年级已经出现过。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暗示,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对联,这样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浓。在比较中学习,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形式的对联的特点,印象深刻,颇有事半功倍之效,真正做到了日“积”月“累”。
三、增加积累实践:化“单板”为“灵动”
在“日积月累 ”的教学中,要创设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由学生自己借助所呈现的语言材料本身,将优秀的语言材料内华为个体的语言发展,并将内化的过程伴随着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让积累变得灵动起来。
1、在学文时融入:灵活穿插
笔者通过整理,发现“日积月累”的内容大都和单元主题相符,因此教学时就结合课堂教学把这部分内容活用,达到举一反三,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语言,在语言积累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单元学习前呈现:对那些和单元主题导语完全吻合的“日积月累”,将其在一个单元开篇时引入,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重点心中有数,再过渡衔接到整组单元的阅读教学上。
例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是关于读书名言的教学,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在交流后笔者出示园地中的这五句,请自由读,说说对这几句名言的认识。让后引出本组课文的学习。
这样的引入能提纲挈领,引领整组单元的教学,比常序教学效果更佳。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坚持用这样一种统整的思想去备课,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一种整体思维,思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课文学习中渗透:课文是有具体情境的,在情境中积累语言,能让学生真正经历思维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情感、方法和能力都会在情境中迁移进来,通过碰撞、同化、重构,一系列高级别的思维运动会随之产生。因此,在备课时,可以结合日积月累的内容,将他们分解到相应的课文中渗透。
例如三上园地2日积月累是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教学第五课《中彩那天》的第八自然段时,顺承着文中“我”的思想感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文中的我不敢相信那张彩票是库伯的,不想把彩票还给库伯,因此父亲的每一个举动都给了我极大的刺激,然而,他的举动又是如此坚定,他进门的脚步声好像在说服我 ,他拨电话号码的声音也好像在跟我说 ,此时我也仿佛听见了他内心对自己说 ,他和库伯通话中那响亮地声音仍旧在告诉我 。
在反馈交流中,我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所说的“做人,要诚实、守信用”可以用一句《论语·学而》中的名言代替,就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四条横线上都可以填上这句名言,更加说明父亲是个诚实守信之人。
之后,在园地中学习这句名言的时候,孩子们用自己的话阐述对它的理解,讲得头头是道,又一次加深了对语言的积累。
(3)回顾拓展时运用:在充分的实践活动、情感体验后再组织学生交流相关问题,凭借“日积月累”中的语言素材,把“日积月累”看作“工具”,重在解决具体语言实践问题。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断深化对词语、句子意思的理解,增强词语、句子运用的灵活性,更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五下园地7“日积月累”,教材编排的是十六个成语: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当学生认读了成语,了解了成语意思后,我让他们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主要讲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接着,让他们利用其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简单的一个问题,既联系已学文本的内容,又在运用中真正掌握了词语,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学得高效扎实。
“日积月累”整合渗透在任何一个阅读教学环节中,从单元开篇的引入,到中间分课呈现,结合阅读教学的理解、练习、应用,到后面联系具体语境的总结、拓展,只要教师做个教学的有心人,这样小步走、扎实走,到了单元学习时,学生早已耳熟能详,胸有成竹,这样的日日积、月月累比到园地学习时孤立起来单独学习要简洁明了,效果显著。
2、在生活中融入:活学活用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鼓励学生把积累的句子运用于生活情境中,使这些没有生命的语句变得温润、灵动。
例如:四年级语文园地中出现了气象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鸡宿迟,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等,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并让他们从长辈的口中去搜集气象谚语,学生们都很积极,第二天搜集了很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有些还是方言版的,听起来煞有味道。
接着,笔者让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亲自去验证这些气象谚语的准确性,学生听了后都跃跃欲试。过了几天,陆续有学生来跟老师汇报他们观察的结果:“老师,直雷雨小,横雷雨大,果真是这样。”“老师,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是真的!”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联系生活进行积累与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把“日积月累”这种很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练习形式,转化成一种灵活多变、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形式,增强了积累的实效性。
3、在习作中融入:内化外用
积累的东西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外化为语言流淌于自己的笔端,这是“日积月累”的最终目的。在平常的习作指导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并及时鼓励和肯定能积极运用的同学,提高他们积累运用的意识。
例如五上第四单元习作要求是写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或是写自己的座右铭。“日积月累”中是五句名言,并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笔者采用的做法是:一、请学生就“日积月累”的名言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这些名言,用具体的事例来解释名言。这样,一下子就为学生找到了写作的题材,积累的句子立即能在习作中运用。二、请学生学着“日积月累”的名言,写一写自己的座右铭。有范例在先,学生们进行语言的模仿和迁移训练,明确写作的目标,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只要学生真正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流露在笔尖,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在兴趣中积累、在勤奋中拓展、在巧妙中运用,学生的学习变主动了、有趣了;积累的知识更丰厚了、灵动了。学生逐渐养成了单元学习意识,预习课文时不再孤立地、简单地读一篇课文,他们会联系单元导语、联系“日积月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有整体把握。会主动地学习,根据“日积月累”的内容能积极撷取相关的知识点,或相同类别的、或对比性质的、或以点带面的,在主动地积累中丰厚积淀、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真正达到了读、背、理解、积累、归类、运用的整合,提高了他们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当然,“日积月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要给它注入新的活力,但也要把握好“度”,不要因此而加重学生的负担,泯灭学生对积累的兴趣。以课本为例子,课堂为引子,真正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达到文化的积淀、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毛玲斐.日积月累有效提高[J].学周刊,2012-06-15.
【作者简介】
俞奇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小学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