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不“略”

2016-05-20 02:36王丽萍
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母鸡笔者课文

文/王丽萍



略读不“略”

文/王丽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比例逐年增加,分别是三年级0.33:1,四年级0.82:1,五年级1:1,到了六年级,略读课文的数量高于精读课文,达到了1.04:1。可见略读课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教师要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由此可见,把略读课文讲好,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近年来,虽然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如何教,教什么”仍旧困惑着一线老师的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曾经说过,略读课文“略”的是老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由此可见,“自主阅读”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关键。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略读课上学有所得:既省时又高效;既学懂内容还提升能力;既践行新课标的精神,更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升。这足以成为教师关注思考的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随意化、简单化,是略读课文教学最严重的三个误区。所以,当老师们上研究课或者参加评优课,都不会选择略读课文。主要原因是难以掌控教学目标,不好把握教学重点。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平时的常态课也不会在略读课的教学上下功夫,原因更简单,略读课文没有识字要求,考试检查点不明确。领着学生读一读,结合课前提示讨论讨论即可。就这样,略读课文在不经意间被老师们一次次忽视,编者的意图,大纲的精神也被抛之脑后。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践行新课标的精神,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反思后再实践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验和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解决问题的设想

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不同,既不能过细剖析,也不能随意教学,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笔者在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首先,笔者认为要利用略读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当然,课前预习是每个语文教师讲课前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预习不再是读熟课文,标画生字等简单要求。在探究思想的指引下,笔者逐渐认识到课前预习探究报告的精心设计能更好地让孩子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学习是孩子的事这一本来面目。特别是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精心设计预习探究报告,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其次,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总之,让探究学习前行,课上在汇报交流中提升认识,走略读课文教学的高效课堂之路成为笔者的研究课题。在此,本文将以《母鸡》一课的研究过程为例,探讨略读教学的策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

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注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报告《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王崧舟老师在浙江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总结时说:“‘让学生学’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他们才能‘会学’,才能‘学会’。”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秉承这一教学思想,笔者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教学。

在教学前,先让孩子的课前预习探究前行。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完成预习探究作业:课前基础知识探究,扫清生字词障碍。课前新知识学习与问题探究,这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查,也是课上汇报交流的重要内容。实际的课堂上,就是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再结合文章的重点进行课上的交流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比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通过学生对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的交流,在板书中自然分成两大块,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个态度自然呈现,通过学生质疑,体会第四自然段的作用。全文的结构一目了然。板书的精心设计也为最后先抑后扬的写法埋下伏笔。课上,再通过品读细节,感悟语言。这样一来,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体会伟大的母爱时,让学生自学5—8段,边读边做批注,然后集中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复现第九自然段,老舍先生赞美母鸡的语言,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们感受到老舍先生在赞美母鸡,正是在赞美伟大的母爱。

关注生成,细化探究报告 案例一: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既包括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记忆,还有积累扩充。《母鸡》这一课也不例外。其中“如怨如诉”是这一课的生词。在最初的预习探究报告中,笔者只要求学生查阅词义。第一次试讲时:课上汇报,孩子们都能说出词义。当老师追问:“如怨如诉”这个词中“如”是好像的意思,像这样的ABAC结构的特殊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时,只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如火如荼”,笔者再追问意思时,便哑口无言。课后,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真地进行了反思:首先高估了学生,觉得“如怨如诉”这个词结构特点突出,孩子们应该有意识积累。其实在探究报告中,除了查“如怨如诉”的意思,再加上一条横线,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不就能让孩子的预习探究做得更细,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词语要这样学习。

案例二:《母鸡》这一课是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习课文中的写法,独立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笔者在最初的备课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是想讲好这一课,并没有兼顾到单元学习任务。所以,笔者最初的教学设计只是比较《猫》和《母鸡》这两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们在课前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相互补充,基本把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找了出来。

课后反思,老师们建议,能否把写作加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前探究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时,对课文结构也有了简单的感知。实际的课堂上,怎样把学生会的笔者不教,学生不会的笔者强调,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容量更丰富,这些思考再次向笔者提出了挑战。于是,经过进一步研读教材,笔者对自己的教学再调整:压缩反馈交流时间,增加写作环节。这样的增加与调整,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更丰富了。

通过实践,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都说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是,教师就要在这种不完美中追求完美。让孩子真的探究起来,真的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在引领孩子的探究学习中,将知识点夯实。

实践+反思,形成教学策略 通过多次的实践与反思,笔者终于探索出自己在略读教学上的策略。

课前探究引路,了解学情。《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课前探究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一节好的课堂要让孩子动起来,手动起来比较容易,但心动起来呢?好像很难。通过指导学生预习探究,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心动起来。带着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进入课堂,还是带着自己的困惑走进课堂……总之,孩子们是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的。所以,课前预习探究的设计非常关键。课前预习探究可分为两方面,分别是课前探究是课中学习的铺垫和课前探究是课中学习的预测。

课上合作交流,精讲提升。“精讲”就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准确、深入地讲清楚,对教材的其他部分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为达到精讲的目的,要坚持“多退少补”的原则。“多退”即学生通过读书或思考,能感知的内容和理解的问题,教师退而不讲;“少补”即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以发挥教师“导”的作用。精讲共有两方面: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和精讲实学研究中提升认识。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重要意义。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实践也印证了笔者最初的设想是成立的。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首先,让探究学习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收获,在重、难点上适时点拨,提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最后结合课文内容,做好恰当延伸。这样,才能实现略读课文的教学不略、不浅,真正与精读课文相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

猜你喜欢
母鸡笔者课文
母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母鸡下蛋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母鸡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