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爆棚出口冷清,“艺考”何以梦难圆?

2016-05-20 08:19姜乃强张学军
教育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艺考艺术院校艺术类

文/本刊记者 姜乃强 图/张学军



进口爆棚出口冷清,“艺考”何以梦难圆?

文/本刊记者姜乃强图/张学军

又是一年“艺考”时,学生赶考场面依然火爆。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就业不理想改行,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又是一年“艺考”时。面对各艺术院校火爆的赶考场面,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方明颇为感慨:毕业几年了,目前还在每天跑剧组,看看有没有小角色可演。他的结论是——当导演很难。

“刚毕业时,给上百家公司发了求职简历,去过几十家公司面试,但人家要求有相关经验。几年过去了,写剧本、打零工,有了相关经历,人家又觉得我年龄大了。”对此,方明很无奈。

其实,方明的经历只是很多艺术专业大学毕业生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曾经从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艺术专业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有多大?艺术教育何以进口爆棚出口冷清? 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百里挑一,仍然执着

位于北京蓟门桥旁的北京电影学院,每年春季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心怀梦想的报考者。来自山东的学生家长方女士告诉记者,送女儿参加艺考,就是冲着当明星来的。虽然这几年参加各种培训花了不少钱,也知道工作并不好找,但如果孩子毕业后一旦成了明星,投入就可以收回了。

今年,3万人次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再创历史新高,而其录取人数计划不过437人。其表演学院竞争最为激烈,计划录取45人,报考人数为7631人,报录比高达170:1。上海戏剧学院每年的录取人数不过400多人,但每年都有万余人报考,今年的报考人数更是激增到了2.6万人,报录比约200:1。今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考生有2.9万多人,也比去年增加了2000多人。

来自东北的朱晓霞,已是二度赴京参加艺考。曾经300分出头的高考成绩,让她与本科院校无缘。“专科能上,但我就想上本科。”经过多方咨询,她选择了艺考。“拿到艺术类专业测试过关证后,文化课成绩就不成问题了。”她辗转于西安、上海、北京,参加了多场专业测试考试。

记者点击某知名艺考网站,其首页上报考艺术类院校的优势赫然在目:可以解决学生因文化课分数不够而不能进大学的苦恼。有文化课200分至300分的成绩,加之不错的专业课成绩,学生就能进入艺术类大学,还可提高中学的升学率。

记者咨询该网站负责招生的许老师,得到了这样的指点:艺术类的音乐、舞蹈、美术、播音主持、编导、影视表演等专业,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达到联考要求,且能取得理想成绩。特别是播音主持、编导、影视表演专业,无需任何艺术基础。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在艺术院校招生现场出现了诸多的盲目报考者。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艺考招生教师直言:“艺考误区太多,中介、骗子等陷阱也不少。金字塔是现实,但明星只是少数。”在他看来,许多家长和孩子,不知道艺术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报考过于盲目。

“艺考”发榜时

某校负责招生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许多考生千里迢迢赶来,父母花了很多钱陪同,结果考生没有任何准备。比如,形体考试没有准备,连最基本的广播体操都不会做。一些考生进过培训班,但由于培训班水平不高,反而表现虚假。“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父亲。”“我的父亲是男的。”这是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招生现场,考官与考生的一段对话,如此苍白的表现怎能获取优异成绩?

记者在多所学校看到,还有许多参加表演专业考试的女生浓妆艳抹,将精力主要用在外表打扮上。甚至有考生表示,表演专业考试就是看长相,只要漂亮、帅气就能考上。这令很多艺术类高校的老师啼笑皆非。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徐老师介绍,其实招生考试重在发现考生的潜质。演员不能只是漂亮,要有个性与特点。演员长相雷同、没个性,将是表演艺术的灾难,对于考生自己来说,未来的发展也十分受限。

以表演专业为例,考试包括对学生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多方面的考查。对于同样的内容,要看考生怎么理解、如何表现。考生需要借助自己的语言、歌唱、形体和表演来展现理解力、想象力、艺术感、音乐感和节奏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走艺术道路。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詹皖教授认为,对于那些怀揣明星梦的艺术专业考生来说,考上艺术类院校不等于踏入了“星族”的门槛。实际上,进入学校会获得更好的起飞平台,但成功与否需要看学生的勤奋与努力,学校会传授给学生很多专业知识与技能,但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最终一定获得成功。

“艺术类职业的工作方式多是个体化的、工作室化的、家族传承式的,没有一定背景想闯进去是很难的。对于家长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搞艺术,孩子是否有兴趣,值不值得家长花大价钱去培养。” 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詹皖教授说。

对于“艺考热”持续火爆的原因,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等人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电视选秀节目火爆推动“造星运动”,影视明星受到青少年追捧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一些考生和家长的盲目与不理智跟风。

尽管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不尽如人意,且录取比例从40∶1到60∶1到百里挑一,淘汰率很高,但仍难以阻挡“艺考”学生执着的脚步。且“文化课成绩不好,通过艺考也能读大学”的误导,也让部分学生并不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而选择报考艺术院校。

艺术类院校招生考试校考考场

艺考很热,就业很难

调查显示,从2002年至2015年的10余年间,全国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万余人激增到近百万人。如今,除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传统艺术院校外,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近千所高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与院系,其中包括综合类院校、师范类与理工科院校。

仅以表演专业为例,目前全国设有表演系的高校已超过400所。潮水般的学生涌进艺术院校,众多的学生进入表演系,他们毕业后都能当演员吗?“表演系毕业生的失业率很高,隐性失业率就更可怕了。”多年从事表演教学的曹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每年,全国万余集电视剧、500多部电影、200多台话剧,需要多少演员?在原本已经阵容强大的演员队伍中,又能容纳多少新演员?调查显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为就业不理想而改行;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际上,即便是已经就业的演员,也面临着隐性失业的危险。演员的就业与失业,不是以有无单位录用来统计。北京某文化公司王宇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演员签了经纪公司,就算是就业了。然而,就业容易开工难。

在王宇看来,一个职业演员,无论有没有单位,一年至少要有6个月时间拍戏才能算是正常就业。然而,大部分表演系毕业生,毕业后即便签了经纪公司,也不能保证有戏可拍,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等待状态。

作为国内培养影视明星较多的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毕业后能否如愿进入影视圈?情况也许并不如外界预期的那样。“文化公司、公关公司、自主创业、主动待业,都是学生的选择。导演系学生眼光高,不愿去偏远地区就业。”该校导演系石老师说。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某综合大学招生简章中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

然而其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人有多少?现今在北京民航从事地勤工作的王利,曾是该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投出近百份简历无果,最后参加了一年的航空地勤培训,去了民航工作。“想当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人真的很难。”王利说。

2013年毕业于某戏剧学院戏文系的李晓,目前待业在家。她告诉记者,现在没有工作,但自己的目标很明确,要当作家。家人对她不理解,认为她的想法不切实际,但她就是想趁年轻闯一闯,希望在三五年内实现目标。

2015年国家发改委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进行解读时说“要辩证地看待一个区域产业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同质化的核心是要避免恶性竞争和内部的相互蚕食。”[7]这说明产业同质化已是一个地方政府间不争的事实。

来自麦可思公司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的平均水平。部分院校艺术类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从事表演艺术与影视类职业的比例仅为0.3%。

为名利来,能走多远

近年来,在明星的示范作用下,艺校的标签被神圣化了。只要考取了中戏、北电等知名艺校,风光无限的日子就近在咫尺了。于是,怀揣梦想的学子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跨越千山万水奔波于各大院校之间,尽管只有少数幸运儿会金榜题名。

采访中,中戏、北电的多位专家表示,艺术创作需要灵气和天赋,同时学艺术的人要勇于去经历人生的诸多坎坷挫折,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悟。如果只是为了名利而来,那么就一定走不远。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关乎才情、运气,但热爱是第一位的。

“考上北电、中戏,只能说明你是这个学院的学生,连个准演员都不是。”明星经理人田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多人以为考上中戏、北电等艺术院校就成了明星,这种观点大错特错,特别是在目前演艺市场演员人数明显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影评人谭飞总结了学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5种出路:“第一是运气特别好,在学校就出风头,早有签约公司守候;第二是使劲钻进国家剧团,收入不高,生活安稳;第三是帅哥美女,找个有钱人结婚;第四是转行当编剧、做导演,或到大公司当公关总监;第五是从北漂或签个体小公司干起,没有保障,只有利润分成。”

来自多所艺术学校的调查表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都能从事艺术工作,即使是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明星班里,也有人至今没红,更多的艺人选择了暂时离开这一职业。比如,中戏某级戏剧文学系,全班22人,毕业后几乎没有人成为职业编剧,大多数人转行做了媒体或其他行业。

北京电影学院王劲松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指出,表演这个行业如果想做好,非常艰辛,非常痛苦。当你面对激烈的竞争,又觉得自己的理想遥遥无期时,是否能够坚持走完这一艰难的路程?这种艰难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面对名利的考验,这需要极高的人格素质和人格修养。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的小翟,目前经营着自己的公司,接拍广告,从事影视后期制作。“现实要求我们考虑这样的问题:众多的艺术考生,最后有多少可以成为明星,又有多少可以实现梦想?无数考生怀着明星梦去闯艺校门,我们不能嘲笑他们的梦想。但是,每一个艺考生都要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成名。”小翟说。

今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艺术类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要求进一步提高,本科专业录取控制线将不得低于本省二本线的65%,各招生院校也相应提高了对考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艺考”已不再是“高考”的捷径了,但“艺考”报考人数有增无减。

今年,北电、中戏和中传三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不到2000人,报考人数达到7万多人。而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最难就业的15个本科专业榜单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艺术类专业榜上有名。

艺考的成名之路,既坎坷又充满诱惑。艰辛的赶考、高昂的费用、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许是每一个艺考学生及其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的。

考生在表演命题小品“夏日小河边”

采访后记

中国的艺术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但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中国式的困扰。每年春季,艺术类招生场面热烈,可用“火爆”形容。但是每到夏季,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则显得不很乐观,学校、学生、家长都感受到了压力。这也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艺术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实现个人在人文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对于培养艺术人才的高校来说,应避免过于狭窄和功利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也应看到艺术教育是需要持续性高投入的,艺术人才的成才对个人的素质要求更高,艺术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很全面。追求艺术梦想和个人成功无可厚非,但拓宽发展思路、避免盲目跟风很重要。

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艺术人才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传统艺术与计算机等学科的融合衍生了许多新的领域,社会的发展为艺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这也意味着文化课“跛脚”的毕业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对此,学校应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学生也应努力掌握多种技能,从而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猜你喜欢
艺考艺术院校艺术类
我的艺考之路:播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Creative Cram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杜绝艺考腐败案从制度设计开始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