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迅速回暖,人们纷纷脱下了厚重的外套。可2016年的天气却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3月中上旬,一场强冷空气再次席卷全国,特别是中东部地区降温剧烈,部分地区甚至还伴有雨雪天气。虽然这次的冷空气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相比2016年初的霸王级寒潮,这次的寒潮天气似乎有些小巫见大巫。2016年初,霸王级寒潮席卷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给南国地区带来久违的飞雪的同时,也冻懵了全国人民。
霸王级寒潮为何有这般威力?这场霸王级寒潮的“始作俑者”又到底是谁?
南国飞雪
2016年1月24日前后,广州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里关于“下雪了”的消息铺天盖地。根据气象部门的报道,当天广州大部区域上午出现的是雨夹霰,而后在中午转化为雨夹雪。对于早就对降雪司空见惯的北方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稀罕事,但对于地处祖国大陆南端的广州人来说,这可是广州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头一次降雪!难怪市民们如此激动,全民“晒雪”,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翻查气象记录,1967年12月29日,那时广州的郊县——从化和花都两地曾出现过雨夹雪,而这距今已经有好几十年的时间了。网络上甚至有这样的调侃,小时候在南宁、广州见过雪的孩子早已成了大叔,而在汕头见过雪的那辈儿更是在给孙辈们讲当地下雪的趣事。
但据史书记载,北宋末期气候转冷,岭南地区也出现了关于雪的记载。比如,约在公元1110年,《桂海虞衡志·杂志》中就记载了关于广西桂林降雪的情况。南宋早期,福州也曾有大雪严寒的记录。时间逐步推近,在1893年前后的几年中,广东、广西沿海地区,甚至连海南的琼山都曾有降雪,因此此次的南国飞雪并非史上首次。
霸王级寒潮因何而来
谈及北极,人们立马想到的肯定是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然而在2015年末的一天早晨,苦寒北极的气温突然上升,直至突破冰点达到零上1.1℃。虽然在突破冰点仅数十小时后,北极点的气温便回落到正常水平,但正如蝴蝶效应一般,北极的气温异常成了霸王级寒潮的一个引子,1月21日~1月25日,超级寒潮席卷了大半个北半球,多个国家几乎同时开启“速冻”模式。
北极为什么会无端“发烧”呢?这还要从被迫“离家出走”的北极涡旋说起。在寒冷的北极,空气冷却、下沉后会形成盘踞极地的寒冷气团——北极涡旋。然而在2015年底,北美地区上空一系列的温带气旋活动将温暖的空气从低纬度地区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北极点。暖气流的“鸠占鹊巢”导致北极24小时内升温36℃,北极涡旋被赶出“家园”后只好“迁居”西伯利亚。谁知暖流连呆在西伯利亚的北极涡旋也不放过,兵分两路对其进行围追堵截,只给北极涡旋留了一条出路——南下。狼狈南下的北极涡旋或许是“心怀怨念”,涡旋中心携万钧风雷之势直扑渤海附近,波及范围几乎抵达我国最南端。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北部、长江中下游东部最低气温甚至跌破零下10℃。
所幸的是,这次霸王级寒潮的持续时间很短,它的影响范围有限,更无法与2008年冰灾天气相比,没有造成太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暖冬也有霸王级寒潮吗
霸王级寒潮肆虐过境,许多人可能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专家说好的暖冬呢?所谓的“暖冬”,并不是指某天或某一个时期的冷暖,而是一个冬天整体的气温状况。在气象学定义中,北半球冬季的冷暖是指当年12月到来年2月这3个月总体的冷暖平均情况。而在我国,暖冬是指这3个月全国的总体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 3.4℃)要偏高0.5℃以上。通常而言,暖冬期间依然会有“天寒地冻”的冰冷,而冷冬里我们有时也能感受到“暖意融融”的温热。所以说,短期的气温高低只是“小插曲”,整个冬季的平均冷暖情况才是“主旋律”,我们切不可仅凭眼前的冷暖就对整个冬天下“冷冬”或“暖冬”的结论。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刚刚过去的冬天总体上是偏暖的,并未营造出长时间、高强度冷空气的宏观条件。尽管这次霸王级寒潮的波及范围极大,强度很强,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只能算是一次高强度的大范围降温,从能量调节的角度和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说都是极其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