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镇
摘要:本研究基于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考虑及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研究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61,0.280且在1%水平上显著;(2)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及产业结构对经济效率的溢出效应有显著负向影响,制度因素及对外开放程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对经济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3)讨论了研究结果所蕴含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环境约束;经济效率;空间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年度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9%,到2013年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21.06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依赖大量的要素投入,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种低质量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严重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经济效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我国经济效率,不仅能促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新的历史形式,更加关注发展质量,环境约束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率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文献评述
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率提升对其它地区经济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论证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空间溢出效应的量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空间模型对我国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做出了诸多研究何天祥[1]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技术溢出的主要因子,证实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日益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赵良仕,孙才志[2]运用空间Durbin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张浩然,衣保中[3]基于2003-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运用空间Durbin模型检验了我国基础设施及其空间外溢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三、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经济效率空间溢出
1.经济效率及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可比性,科学性及可获得性,本研究仅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工业三废作为经济效率的测度指标,选取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R&D研究经费,交通密度,建成区面积,城市化率,外商直接投资,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工业产值中政府控股比重作为经济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运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及各地区统计年鉴。
2.空间Durbin计量模型
本研究所采用的空间Durbin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Y表示经济效率,W为空间权重矩阵,θ为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β为经济效率的滞后因素,ε为与地区时间无关的随机干扰项。空间Durbin模型不足以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充分的解释,LeSage和Pace以偏导矩的方式给出了空间Durbin模型的参数解释,并提出了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概念。总效应表示影响因素对所有地区造成的平均影响,直接效应表示影响因素对本地区经济效率造成的平均影响,间接效应表示影响因素对其他地区经济效率造成的平均影响。
上式可表示为: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并展开得
式中,,展开后
即
对因变量X求偏导可认X对自变量Y造成的影响,因此得:
总效应:
直接接效应:
间接效应:
式中:
本文采用基于邻接关系的空间权重矩阵。邻接关系用0与1表示,两个地区相邻表示为1,两个地区不相邻表示为0。
3.空间杜宾计量模型结果
通过运用SBM模型测算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并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对我国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在考虑环境约束及不考虑环境约束两种条件下,经济效率的空间Durbin模型自回归系数ρ分别为0.161,0.280且都在1%水平的下显著,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由于空间溢出效应可以促进各地区经济效率提升,缩小各地区经济效率的差距,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回归系数ρ大于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ρ,表明在没有环境约束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测度相对于真实的经济效率存在一定偏差。
在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条件下: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及滞后、交通密度、R&D支出经费及滞后、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数滞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及其滞后、城市化率滞后、建成区面积及滞后对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性影响;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数及滞后、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交通密度、R&D经费支出、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滞后、建成区面积、建成区面积滞后、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滞后、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滞后、对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性影响。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数及滞后、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及滞后、交通密度及滞后、建成区面积及滞后、第二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及滞后、R&D经费支出在考虑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大于在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条件的影响。这也表明人均教育水平、政府支出、城市化、第二产业、交通运输、科研水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对环境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了经济效率。
4.空间计量模型参数解释及分析
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回归系数仅能说明各要素与空间与溢出效应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并不足以说明各要素条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e通过运用偏导矩给出了空间模型的参数解释,运用此方法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直接效用表示通过控制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不能促进其他地区经济效率提升,从参数的解释结果看: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交通密度、R&D经费支出在两种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建成区面积、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数、城市化率在考虑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空间溢出分别产生正向与负向影响。所有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作用效果都大于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这表明环境因素对空间溢出效应的直接效应有显著的影响,教育、科研、政府支出及交通密度能够有效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效率,也有助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建成区面积、二三产业比重及城市化率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负向影响大于在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负向影响,这表明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建成区质量较差,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调整,且二三产业内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待改善,城市化进程粗放。
这表明教育、科研水平,政府支出及交通密度的提升有助于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经济效率提升,这表明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环境因素,建成区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进程粗放等不仅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升。改善建成区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精细化城市化进程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也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
间接效应表示通过控制影响因素可以促进其他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但是不能促进对本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从参数解释的结果看:在两种情况下六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数,城市化率在两种情况下对经济效率空间溢出效应都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建成区面积对经济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在考虑到环境因素的条件下政府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建成区面积、城市化率对经济效率空间溢出的影响大于在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其他因素则相反,而且交通密度仅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只在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对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教育及科研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劳动者素质同时促进先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由于政府消费支出存在一定的地方特性因此政府消费支出并不利于其他地区经济提升相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交通密度的提升会促进人员流动、产品流通,引起经济的规模效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本区域交通密度的提升必然引起其他区域资源的流入,导致其他区域资源流失,进而对其他区域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二三产业比重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约束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条件下则呈现抑制作用,这表明二三产业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环境因素。
总效用指要素不仅对本地区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其他地区经济效率产生影响,从参数的解释结果看:在两种条件下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数、R&D经费支出、城市化率对经济效率空间溢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六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数、R&D经费支出在考虑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对经济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大于在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城市化率则小于,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及建成区面积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第二产业比重对经济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在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第二产业比重对经济效率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科研水平对经济效率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对经济效率的溢出效应产生负向影响,基础设施中交通密度对经济效率的溢出效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建成区面积则显示出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率在直接效应方面为负向影响,间接及总效应为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直接效应为正向影响其他方面为负向影响,制度因素及对外开放程度方面结果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意义。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促进我国经济效率的提升,缩小各地区间经济效率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增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政府应立足本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交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引导产业在不同区域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力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天祥.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地理,2014(5):109-115.
[2]赵良仕,孙才志.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J].地理学报,2014,69(1):121-133.
[3]张浩然,衣保中.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家,2012,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