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红
(甘肃省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8106)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65例
杨永红
(甘肃省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8106)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
血管性头痛;针刺疗法;效果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神经内科日常门诊量的56%[1]。目前病理机制尚不清楚,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是相对公认的致病机理,现代医学治疗可采用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其中以盐酸氟桂利嚓、尼莫地平较为常用。我们近年以辨证结合辨病,运用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65例,与单纯西药治疗作了比较,对疗效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59例,年龄18~55岁,平均38岁,患者95例病程10天~8年。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加中药内服组65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发作特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中医内科学》,诊断依据:①头痛反复发作10天以上,排除外伤性头痛、高血压头痛、颅内占位性疾病等因素。②发作时在一侧或双侧或全头部,其性质属跳痛、胀痛、针刺样疼痛,疼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③发作前可有头晕先兆症状。④发作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⑤结合脑电图、CT、MRI可助诊。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加中药内服组
(1)针刺头痛穴。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的凹陷中。(太冲穴与行间之间)。发病时间短用交叉取穴,发病时间长采用左右交替取穴,手法运用向上斜刺45°角提插至出现酸、麻、胀时出针,不留针。所有患者针刺治疗1次/d,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三天,共治疗六个疗程。
(2)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用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9 g,川芎10 g,赤芍6 g,生地9 g,牛膝9 g,天麻9 g,土茯苓15 g,防风10 g,制首乌10 g,全蝎6 g,甘草6 g。煎服方法:冷水煎服,每剂煎两次,餐后半小时服,服药期间应停用其他药物,四周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三天,共治疗两个疗程。全方加减以达活血祛瘀、通窍之痛之效。
1.3.2 对照组
氟桂利嗪5 mg,口服,早晚各1次。剧烈头痛发作期,加服双氯芬酸钠50 mg,早晚各1次。四周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三天,共治疗两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和伴随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好转:头痛和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有轻微发作。无效:治疗后,头痛和伴随症状无好转。
3.2 疗效
患者95例痊愈64例,好转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5%。对痊愈的64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结果无复发。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其病因病机复杂。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多因肝气郁结、化风或火,致肝胆经气不畅,久则成瘀而发[3]。头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居于人体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若六淫之邪上范清窍,阻遏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血虚头窍失养均可导致头痛发生。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指出了外感和内伤是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清代医家王清任大倡头痛瘀血之说。《医林改错·头痛》论述血府逐瘀汤时说:“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次方一剂而愈”。后人根据《素问》:“脉者,血之府也。”凡血脉瘀阻之病症,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故治疗当以活血祛瘀,通窍止痛。头痛穴位于足绝阴肝经之上,能够调控肝经的总体气血,推动全身的物质代谢精神调适,故而达到疏肝理气之功效。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养血活血。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川芎能延长体外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抑制脑缺血时血小板激活[4],有明显的血小板解聚作用;同时川芎有类似钙拮抗作用,能促进血管内皮分泌PGI(前列环素),抑制TXI(血栓素)合成酶活性,并减少5-羟色胺释放,扩张周围血管。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天麻、防风祛风止痛。土茯苓清热祛湿,治疗湿浊经脉痹阻。全蝎通络止痛。制首乌祛风益精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活血不耗血,祛瘀生新血,以达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故获满意疗效。
[1]梁钻勤,李恒青,陈 辉,等.血管性头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2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245.31
B
ISSN.2095-6681.2016.29.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