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彩凤
(潍坊市市立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于彩凤
(潍坊市市立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A组49例,B组49例。A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B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两种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2%,B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其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临床疗效;脑血栓;奥扎格雷钠;降栓酶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该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口眼歪斜、言语不清、麻木无力等症状,50岁以上伴有三高等疾病的中老年人为高危人群[1]。另外,该病还伴随其他并发症,如:焦虑症、抑郁症、肺部感染、皮肤压迫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脑血栓形成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衰竭及脑疝是常见致命死因。所以,一定要重视该疾病并且及时采取治疗。我院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脑血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49例。其中A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2~76岁,平均(46.32±4.56)岁,病程1~6年,平均(3.11±0.54)年;B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1~77岁,平均(46.14±4.23)岁,病程1~7年,平均(3.09±0.48)年。比较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仅使用奥扎格雷钠(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269)治疗,在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4支20 mg的奥扎格雷钠,2次/d,连续静脉注射14天。
B组则使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189)治疗,在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4支20 mg的奥扎格雷钠和0.75 u的降栓酶,2次/d,连续静脉注射14天。
1.3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改变,反而导致病情恶化为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好转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消失则为显效[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A组的总有效率为71.42%,无效14例,有效15例,显效20例,B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无效4例,有效14例,显效31例。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 [n(%)]
导致脑血栓发病的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红细胞增多症、脑血管痉挛等,使患者身体中的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液凝结成血栓堵在血管里。此外,脑血栓还常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从而导致脑血栓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
据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钠作为一种血栓素合成酶的抑制剂,其功效是使前列腺素加速生成血栓烷,从而有效治疗脑缺血循环障碍和改善血管痉挛症状,也可控制血管扩张和血小板凝聚,使脑缺血时能量代谢恢复正常。当大脑血管发生痉挛时该药物还可对其进行有效缓解,增加大脑的血容量,进而改善因脑血栓引发的脑神经障碍以及调节运动功能。而降栓酶属于蝮蛇蛇毒中提取出来的酶制剂,有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血小板数量和降低血脂等对抗脑血栓的功效。降栓酶具备有用药范围广,利用度高的特点,还能医治大动脉炎、静脉系统血栓、心肌梗死、深部静脉血栓等病症。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血栓比单一使用其中一种的药效更显著,本次观察中的B组总有效率为91.84%,A组的的总有效率为71.42%,B组的疗效比A组更佳,证明了奥扎戈雷纳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较好。
综上,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可以联合奥扎戈雷纳和降栓酶两种药物,可达到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王晓宇.探讨奥扎戈雷纳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5,9(09):155.
[2]包淑清.奥扎戈雷纳联合降栓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7):152-154.
[3]兰 荣.奥扎戈雷纳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5):110-111.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43.33
B
ISSN.2095-6681.2016.2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