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伟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位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知识的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培养人们的创新素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发展创新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它需要人的内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替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识品格
三、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商业行业中有“顾客就是上帝”之说,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性质与教育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舍弃过去那种“天地君亲师”高人一等的思想,要与学生友好交谈,平等相处,关系融洽,真正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其次,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是基础。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是无声的教学艺术语言,能产生无形的牵引力,博得学生青睐。教师上课无需刻意着装打扮,浓妆艳抹,要得体大方,朝气蓬勃,神采飞扬,语言精炼,声音甜润。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力量,产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精神情操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让学生超越自己,超越自我。
第三,创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环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好动爱说,富有想象力,要顺应学生特点,课堂教学要设计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的环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加深内容的理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教学【核舟记】一文,让几个学生上台在一张板凳上表演课文其中内容,把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为有趣的艺术表演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求知识,长才干,真让人敬佩、
四、通过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来开拓创新思维
想象特指在阅读某作品时,对作品没写到的内容作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创造新思维,即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1.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后,想象能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
2.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置身于想象的空间,学生自然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教学【卖炭翁】一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卖炭翁的炭被抢走以后,其命运会如何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合情合理,教师均给以鼓励,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思路整理后写成文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五、通过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来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按人们通常情况下思维相反的方向进行思维。通过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发现许多新的东西,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往往前篇一律,缺乏新意。作文立意要新奇,必须广开思路,可引导学生进行反向、逆向思维,并启发他们思考,使其能冲破常规的思维定式,仔细挖掘出文章的身材底蕴,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写读后感,可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逆向思维,写移山不如搬家,办事要讲究效率;做事不能一味的蛮干,应苦干加巧干,让人感到新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以外的以语文教学活动为形式的实践活动是语文能力发展的真正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各种兴趣小组,经常开展书画、作文竞赛、手抄报、黑板报评比和演讲,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班级、学校和社会实践中出头露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一锹掘出一个井”来,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但只要我们有心计,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