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景区的绵阳人文情结

2016-05-19 03:11廖伦涛
剑南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嵩山大禹北川

□廖伦涛



嵩山景区的绵阳人文情结

□廖伦涛

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公映后,郑绪岚那一曲优美无比的《牧羊曲》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神秘遥远的少林寺。

羊年“十一”黄金周,我终于成行,前往少林寺旅游。尽管车阻人涌,但仍觉惬意兴奋。

嵩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风景区位于河南登封市境内,东距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7公里,核心区域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下辖少林、嵩阳、中岳三大景区。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在这里孕育了佛、道、儒三教荟萃、相互共生。因其“一天一地、一佛一道、一文一武”齐聚一山而闻名于世界。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礼制建筑汉三阙、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策源地第六小洞天中岳庙、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天文建筑观星台、塔林等,真是文明硕果颗颗夺目璀璨,流光溢彩。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还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景区参观,笔者发现,这里的许多人文竟和四川绵阳的许多著名人物有关,深受游者的敬仰赞叹。

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据《史记》“黄帝居轩然之丘,而娶于西陵(现四川盐亭)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的记载,说明嫘祖是黄帝轩辕氏的元配。嫘祖名为王风,生有二子,黄帝为磨炼儿子,将长子玄嚣放到“江水”,即岷江上游地区;把次子昌意放到“若水”,即雅砻江地区。二子都在蜀地娶妻生子,昌意之子颛顼就出生若水,后进中原,继黄帝位为天子。玄嚣之孙帝喾又东进中原,继颛顼为天子。而记载中把嫘祖说成是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嫘祖被称为“先蚕”(蚕神),而后代的文献记录已非常详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老师、我国古代杰出的隐士、思想家赵蕤(现绵阳盐亭县两河人),他所题的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永世不忘。足以尊为先蚕。”记述了嫘祖的众多功绩,但其中人们更为重视推崇的还是她养蚕制衣的贡献。在清康熙《御制耕织图》、《织部.祀谢》画幅上,康熙为此画题了一首七绝:劳劳拜族祭神桑,喜得丝成愿己偿。自是西陵功德盛,万年衣被泽无疆。对嫘祖这一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由此可见,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德风流芳。嫘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母,开创中华文明,泽被黎苍,母仪天下,以勤劳贤惠为美德,除辅弼黄帝外,大力倡导发展蚕桑事业,为中华民族名扬世界的丝绸文化奠定了基础。

笔者与十三亿中国人一样,同为炎黄子孙,而又与嫘祖同乡,自然为家乡有这位伟大的圣母而自豪荣光,理当承萌母恩,效仿先人,虔诚祭拜!

在嵩山南麓的万岁峰下,从嵩阳书院出来,便看到右侧的一座汉代石阙,它叫“启母阙”。阙的东北面,矗立着一块几丈高的大石头,叫“启母石”。千百年来,在我国劳动人民中间,一直就流传着许多大禹治水故事。

说到大禹,自然会想到他是四川北川人。据史记载,今北川县应为大禹故里。北川,古属西羌,亦称西夷。《孟子》说:“禹、西夷之人”。《史记》也云:“禹生西羌”。《竹书纪年》说:“修巳背剖而生禹于石纽”。汉武帝元鼎元年,川西北置郡设县,北川属汶山郡广柔县。杨雄的《蜀王本纪》、谯周《蜀本纪》、陈寿《三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等史料都记载禹生广柔县,具体地点为石纽刳儿坪。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始置北川县,唐贞观八年取名“石纽”之“石”“甘泉”之“泉”,更名为石泉县。民国三年(1914)因与陕西石泉同名,复改为北川县。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嵩山,也和大禹密切相关。它横跨中原,中岳之首,万山之祖,从古至今,名称变化也大。夏禹时称其为“崇山”、“崇高”,这个称呼和大禹的父亲鲧有关。《国语》中称鲧为“崇伯鲧”,说崇是鲧的封地,“崇山”就是崇地的山的意思。而“崇高”就是崇地的高山的意思,二者一是从地形说“山”,一是从地势说“高”。夏商时称“崇高”,还是主要从山势上来说的。

大约4000年前,大禹接替父亲鲸治水的任务,根据山形、水势,采用“疏导“办法,连续奋战13年。当他来到嵩山治水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为了支持丈夫事业,也来到治水前线,照顾大禹生活。为了打开连接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开通一条泄洪通道,大禹和妻子约定,听到鼓声才可以上山送饭。大禹上工后变成了一只大熊来开山,不小心一块石头落下山崖敲在鼓上。妻子听到鼓声急忙上山送饭,没见到丈夫却见到一只大熊,于是吓得掉头就跑。大禹随后赶紧追赶,当追到太室山南麓,怀有身孕的涂山氏巳化成一块石头。大禹悲伤地摸着石头大声呼喊:还我孩子!喊声刚落,石头裂开,蹦出一个男孩——启。根据这一传说,汉代先后在此建立了启母庙(已毁),启母阙等来纪念此事,以歌颂大禹夫妇治水的丰功伟绩。

大禹以其治平天下洪患的盖世奇功而赢得万民景仰,千百年来,凡是他经过的地方,都建有神庙,一直被奉为神灵,四时祭祀。而在北川,家乡人民对大禹的仰慕之情更是与日俱增,1991年在禹里建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大禹纪念馆,1994年在禹穴沟口重建禹王庙。每年六月六日大禹生日这天,县内外数千人汇聚禹王庙祭视大禹,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庙会活动。今天的北川巳成为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圣地之一,成为海内外子孙的向往地。

每到北川,笔者也多次亲临“禹穴”,对这位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深怀敬意,潸然泪下。

嵩山既是名山,自然也少不了帝王赐封、文人名士咏叹游历。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大活动,是国家最高的祭祀大典。而出生于广元的武则天女皇曾先后8次游历嵩山,并于695年选择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真可谓独树一帜。古往今来,歌咏嵩山的诗文更是车载船装、灿如星斗,仅出身在绵阳江油的“诗仙”李白就在嵩山留下了《嵩山采菖蒲者》、《赠嵩山焦炼师》、《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送裴十八图南旧嵩山二首》等诗篇,他在《送杨山人归嵩山》中还写道:“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昌蒲花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诗里,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嵩山玉女峰远离世俗的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向往之情。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送友人的离愁别恨。写景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清且无际”《唐诗纪事》)来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像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是很恰当的。

是啊,千百年来,沦海桑田,人影杳杳,很多人都在凛然于天地间的嵩山寻诗。寄情山水,那当年解救唐王于危难的“十三棍”哪去了?那著名武术家“神腿张”哪去了?那两手提着水桶一路飞跑、脚下溅起一串水花的小和尚哪去了?那手拿小黄花、眉清目秀的牧羊女哪去了?烟波浩荡,夕阳西下,看笼罩在苍茫夜色中的嵩山,少林绝世武功打斗方歇,禅宗音乐大典演奏刚完,游人去了,月初升,鸟归林,千年古木无语,大道红庙无语,深沉庵塔碑刻无语,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凝固的山水画,每一块站立着的石头都是一首醉人的诗。历史让嵩山与黄河在这里碰杯,与灿烂的巴蜀文化相融,共同传承,相映成辉,激扬成一种文字魅力,一种中华古风,诗让李白以嵩山和绵阳的名义,又美丽成一册精美丰富的地方志。

猜你喜欢
嵩山大禹北川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岳嵩山
三教策源——中宗嵩山
我爱我家
张耒的嵩山,张耒的网
北川的味道(四题)
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