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林德兵,蔺静茹,谭嘉文
(1.深圳市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38; 2. 吉林省长春市铭医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吉林 长春130021)
低能量冲击波在皮肤美容修复中的有效性分析
陈 明1,林德兵2,蔺静茹1,谭嘉文1
(1.深圳市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38; 2. 吉林省长春市铭医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 探讨低能量冲击波在皮肤瘢痕增生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瘢痕增生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和传统方法联合低能量冲击波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5次后,瘢痕长轴逐渐缩短,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皮肤瘢痕增生临床疗效佳,安全可靠,可用于皮肤美容。
冲击波;美容;瘢痕增生
皮肤损伤不可完全再生,病理性瘢痕增生成为必然,既影响美观,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关节或肢体功能,给患者生存质量带来不良影响[1]。对瘢痕增生的治疗时整形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低能量冲击波(Low 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LI-ESW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可促进细胞增殖的和代谢,在骨不连、肌腱末端病、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初步证实[2]。但其在瘢痕增生中的疗效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设计了本研究,以探讨低能量冲击波在皮肤瘢痕增生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1 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2014年6月-2016年1月;研究地点:**医院皮肤科;例数:100例,其中男 51例,女49例,年龄 18~53岁,平均(29.3±4.1)岁;原发病:烧伤挛缩瘢痕53例,其他外伤所致瘢痕47例;部位:面颈部19例,前胸部21例,上肢27例,下肢20例,腹部13例。病程0.5~6个月,平均(3.7±0.6)个月;病灶范围1.2cm×1cm~5.4cm×2.3cm,平均(2.9±0.6) cm×(1.5±0.5)cm。临床表现:瘢痕明显高出皮面,外观呈“蟹足”样,质硬,颜色鲜红,充血明显,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不同时点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触碰时痛痒加重,牵拉瘢痕可致周围组织轻度或中度移位。10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用0.9%生理盐水2 mL稀释将50 mg(浓度1∶1)曲安奈德稀释至1:3,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注射方法将药物注射到疤痕内及真皮下最大剂量不超过8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采用SWT300冲击波治疗仪(深圳慧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电压7kV~8kV,单点作用 500 次冲击治疗,每周2次,疗程2周。
1.3 疗效评价[3]
显效:疤痕隆起消失,与周围皮面相平,颜色正常,无痛及骚痒;有效:疤痕隆起减轻,较前变软,色暗红,痛痒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无效:疤痕复发,色鲜红,增厚,较前增加20% ,质硬,瘙痒症状无减退,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 N×100%。同时测量瘢痕长轴长度。
1.4 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瘢痕长轴长度比较(见表2)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瘢痕长轴均缩短,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瘢痕长轴长度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瘢痕长轴长度比较(cm)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1例出现皮肤灼热,对照组1例出现红肿,但停止治疗后均缓解,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是瘢痕增生的主要病理表现,患者病程较长,严重者可影响关节功能。瘢痕增生的治疗是整形外科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LI-ESWT是将具有效力学刺激的声波作用于组织,发挥其抑制炎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与代谢、刺激微血管再生和增强组织修复能力的作用[4]。在创面修复中,LIESWT也已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瘢痕增生患者采用LIESWT治疗,同样获得了初步的成效。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加用LI-ESWT可明显提高瘢痕的清除率。同时对没有完全消失的瘢痕组织进行直径测量,发现观察组长轴也短于对照组。说明LI-ESWT在瘢痕增生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不了反应也较低,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Schaden[5]等在创面愈合的治疗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Saggini等[6]在对四肢溃疡创面的治疗中也发现LI-ESWT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这都与LI-ESWT的上述作用机制有关,也和本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有研究发现,LI-ESWT还具有增加创面局部微循环,以及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本课题组下一步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皮肤瘢痕增生临床疗效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1]詹萍,李东平,罗松,等.肛肠病术后肛门疼痛的原因及防治研究进展.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81-83
[2]胡大海,刘佳琦.任重道远:进一步加强瘢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11, 27(6): 407-410.
[3]Uyesugi B, Lippincott B, Dave S.Treatment of a painfulkeloid with botulinum toix type A[J].Am J Phya MedRehabil,2010:89(2):153-155.
[4]燕晓宇,杨光,曾炳芳,等.体外震波治疗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及组织学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2,26(8):365-369.
[5]Schaden W, Thiele R, Attinger CE, et 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acute and chronic soft tissue wounds: a feasibility study[J]. J Surg Res, 2007, 143(1):1-12.
[6]Saggini R, Figus A, Saggini A, 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management of chronic ulcers in the lowerextremities[J]. Ultrasound Med Biol, 2008, 34(8):1261-1271.
陈明(1957-),汉族,广东廉江人,主要从事生物医疗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