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群峰
冲突营销的花样玩法
文 | 姚群峰
经营冲突的理想境界是,观众越聚越多,广大粉丝加入阵营摇旗呐喊,一些媒体煽风点火,一些媒体火上浇油,还有一些媒体头头是道——这样才够热闹。
美国一家互联网企业要推广自己的网站,但是费用预算只有区区30万美元,这对互联网这种烧钱的行业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该怎么办呢?他们大胆策划了一个事件:找到一座美国小镇,和镇长及名流、贤达们商量,能不能把小镇的名字改成网站的名字?作为报酬,他们给镇上捐30万美元,用于改造图书馆。这个建议太匪夷所思了!小镇的领导们不敢擅自做主,便召开全镇大会讨论,镇民们陷入了热烈的争论中。这场争论还引起了当地报纸、电视台的注意,进行了报道。
实际上,这家企业根本没打算捐款,也没打算让小镇改名,这帮家伙只是希望让这场争论越热闹越好。于是,他们推波助澜,最后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注意。结果呢?镇民们经过民主投票,否决了改名字的建议,这家企业没花一分钱就完成了宣传网站的任务。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消费者目不暇接,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资源。营销要善于利用冲突,也要善于制造冲突,以吸引大众与媒体的关注。
人们天生喜欢看热闹。冲突、争议能够制造热闹景象,冲突越强烈,就越热闹,人们也就看得越入迷。黑格尔认为,戏剧的中心问题是制造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
经营冲突,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吵架、攻击与打赌;二是制造争议话题。
人们关注冲突,尤其是名人、知名企业之间的争议、攻击、打赌等。通过这样的事情,不用花费推广费用,却能吸引大众眼球和媒体关注。
在营销领域,大部分冲突都是表演出来的,双方你来我往,面红耳赤,甚至火药味十足,其实都是演给台下“观众”看的。马云与王健林、雷军与董明珠的打赌,其实都是一种跨界的、超长期的冲突,双方可以不时地拿打赌来说事,以维持市场热度。马云与王健林的打赌其实是演戏。董明珠在演讲时就透露,“雷军与我对赌是央视挑逗安排的”。经营冲突的理想境界是,观众越聚越多,广大粉丝加入阵营,摇旗呐喊,一些媒体煽风点火,一些媒体火上浇油,还有一些媒体头头是道——这样才够热闹。
冲突能够节省广告费。乔布斯每次发布新产品,都是从“攻击”竞争对手开始的。小米在近年的崛起过程中“吵架”不断,对手包括奇虎360、魅族、锤子、华为等。奇虎360的周鸿祎被称为“红衣大炮”,甚至会打一些早知道会输的仗,其目的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情怀满满的罗永浩也是“吵架”高手,每吵一架人气都能暴涨一大截。
几大电商巨头也都擅长“吵架营销”。2014年年底,京东与天猫的“猫狗大战”就是经典案例。当当与京东、阿里与京东、国美在线与苏宁易购也经常在微博上“吵架”,让广大网民看得不亦乐乎。
另外,一些名人、“大V”在微博上经常出语惊人,做出某种偏激的姿态,抨击时政,扮作什么“公知”“左派”“右派”等,相互攻击,其实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营销自己罢了。
“我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马云这句极具挑衅意味的话,很可能会得罪所有同行,但这句话成功吸引了关注,引起了广泛传播。这其实是马云的深思熟虑之作。
案例:小米4和荣耀6的吵架营销
2014年9月28日,广大网友津津有味地围观了小米与华为的微博吵架。网友表示,雷军和余承东两位大佬都蛮拼的。
“老大”和“老二”打架,其实是为了制造热点,获得曝光度,但打架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老大”和“老二”打架的结果,通常是“老三”受伤。“老三”本来实力就差,如果只顾看热闹,忽视了对核心资源的巩固、对品牌的推广和对产品的提升,就很容易掉队,难免受伤。因此,“老大”和“老二”打架时,“老三”要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应对“老大”和“老二”的招数,并且要积极寻找战机,主动加入战局。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灰色。很多事情本身就有多种衡量标准与角度,通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立场就是真相,角度才是真理。例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涉及伦理的话题,以及“转基因”“中医”“吃狗肉”等话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立场与角度不同等原因,人们很难有一致的观点和看法,争议性比较大。
近几年火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每季都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选手,正因为他们不是绝对的“对”,也不是绝对的“错”,才会引起观众的争论,使节目得到持续曝光。
曾经有企业为了宣传一次展会,宣称将采用麒麟作为中国的象征物和展会的吉祥物,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引发大众的议论。随后,该企业抛出话题引导讨论:中国的象征物是龙还是麒麟?还列出了麒麟象征中国的几个理由,拥护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在讨论中,很多人知道了此次展会。最终,麒麟与龙分别作为吉祥物出现在展会上——皆大欢喜。
制造争议话题时要小心谨慎,既要确保话题足够开放,人们能够畅所欲言,防止产生仇恨,爆发战争,又要把握尺度,控制争议可能导致的负面效果。例如,某企业为了引起大众关注,在招聘时出怪招:不招生肖属猪和属狗的员工,果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此事被多家媒体报道,但是人们纷纷谴责该企业用人歧视、封建迷信,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案例:百合网逼婚事件
2014年春节期间,百合网投放了一组主题为“为了爱,不等待”的广告,制造“逼婚”话题。在其中一则广告中,漂亮的女主角经历了大学毕业、工作、逐渐成熟三个阶段,而在她每年与外婆的交流中,外婆却始终重复一句话:“结婚吧!”最终,女主角“为了外婆”“为了爱”,不再挑选,迅速结婚。
很快就有“网友”发现,广告中所指的“爱”是亲情而不是爱情——不嫁人就对不起家人,这无疑是一种亲情绑架之下的伤害。一些“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万人抵制百合网”活动,要求百合网删除该广告,“与道德绑架和陈腐婚恋观斗争到底”,甚至有大龄女青年到百合网总部抗议。
话题成功引爆后,百合网除了俏皮道歉之外,一直强调“百合是实名制婚恋交友平台,成功率极高,因此逼婚纯属误伤”。百合网的产品卖点得到充分曝光,给关心此事的剩男剩女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事件在网上引爆后,线下活动立即跟上,传统媒体更是连篇累牍地报道,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放大事件效应。通过这次活动,百合网的百度指数拉出了一条陡峭上升的线,微博话题关注度直线蹿升,微信朋友圈也被刷屏,PC端的网站流量PV在Alex的排名大幅上升,苹果、安卓移动商店中百合网APP的下载数也同步增加。
案例:松露巧克力事件
松露是一种类似蘑菇的真菌,产量极低,营养丰富。松露巧克力就是将巧克力做成松露的形状。在台湾市场上,这种巧克力一直被定位为高级巧克力,售价较高。因此,松露巧克力的生产商越来越多,市场陷入激烈竞争态势。
有一年的情人节前夕,一位中国台湾商人从意大利引进了含有真正松露的松露巧克力,同时在媒体上曝光市面上的松露巧克力并不含松露成分,只有他的松露巧克力才名副其实。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量媒体纷纷报道,还引起台湾卫生署和几位立委的关切,认为传统的松露巧克力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应该改变标识,否则可能要求下架。
后来人们发现,松露巧克力本来就不含松露,这个名称是因为巧克力外形跟松露很像,而非内含松露。如果不含松露的巧克力是假巧克力的话,那么所有的糖葫芦都是假的,因为根本就不含葫芦;红烧狮子头也是骗人的,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狮子!
这是商人开展的一次话题炒作。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这个话题,帮商人做了大量免费宣传。
编辑:
王 玉 spellingq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