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2016-05-17 09:34王玉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稳心颗粒胺碘酮心律失常

王玉敏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胺碘酮治疗, 试验组接受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 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各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胺碘酮;稳心颗粒;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01

心律失常是指一种以心脏冲动节律起源处、冲动传导、心搏频率和节律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患者常会出现眩晕、乏力、胸闷、心悸和气短等临床症状[1, 2]。症状较轻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通常不易察觉, 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 患者可能会出现死亡、休克、心力衰竭等恶性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肺淤血、心排出量下降等现象[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 男54例, 女46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65.5±16.5)岁。6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30例扩张型心肌病, 40例冠心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64.4±11.3)岁, 3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2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5例扩张型心肌病, 20例冠心病。试验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66.5±12.5)岁, 3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2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5例扩张型心肌病, 20例冠心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 第1周600 mg/d, 第2周400 mg/d, 第3周200 mg/d, 并从第3周开始维持200 mg/d的剂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口服稳心颗粒, 9 g/次, 3次/d。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连续12周治疗。治疗过程中对其心率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若QT间期>500 ms或延长30%以上, 则停止全部用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左心室EF、QT间期和静息心率,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消失, 心功能恢复到1级, 胸闷心悸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显著改善, 但心功能未恢复为1级, 胸闷心悸症状缓解为有效;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左心室EF、QT间期、静息心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分别(102.7±12.8)、(78.2±6.2)次/min, QT期间为(397.1±21.4)、(432.2±31.4)ms、左心室EF为(43.5±3.2)、(49.1±4.7)%, 试验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分别(99.3±10.5)、(66.5±5.4)次/min, QT期间为(402.3±25.7)、(459.3±42.6)ms、左心室EF为(42.7±3.7)、(55.6±5.2)%, 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4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25例, 有效15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 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 还应关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4]。胺碘酮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无负性肌力作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该药物能够达到轻度Ⅰ、Ⅱ类抗心律失常作用, 能够利用心肌纤维动作电位Ⅲ相的延长, 抑制心室心肌和心房结区的兴奋性,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减少钾内流, 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5, 6]。然而, 因为胺碘酮半衰期较长, 长时间用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危险, 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较大的限制[7]。

中医学理论提出, 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脉络瘀阻、络虚不荣、气阴两虚, 因而其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通络。稳心颗粒能够达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作用, 因而常被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稳心颗粒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甘松、琥珀、三七、黄精、党参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提出, 三七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脏负担, 减少心肌耗氧量, 提高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党参能够提高心肌排血量, 且不会对患者心率造成影响, 同时能够增加心排血量, 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达到抗休克和强心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用于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效果显著, 有助于改善预后, 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亚静.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6(18):42-43.

[2] 赵冬梅, 戴明卜, 支忠继.稳心颗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2010, 32(2):245-24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0(1):22-23.

[4] 莫显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2, 18(1):138.

[5] 阿不来提·司买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救治中的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11):156-157.

[6] 江洪, 易春峰, 李元红.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3, 7(21):9649-9650.

[7] 李巧春, 李巧华, 肖静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4):155-156.

[收稿日期:2015-10-27]

猜你喜欢
稳心颗粒胺碘酮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可行性探析
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片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稳心颗粒合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