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力,胡妙胜等
(1.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沈力舞台设计作品赏析
沈 力1,胡妙胜等
(1.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赏析沈力的舞台设计作品昆曲折子戏《红楼梦》,话剧《只有一个女人》、《这辈子有过你》、《开放夫妻》、
赏析;舞台设计;沈力;《红楼梦》;《只有一个女人》;《这辈子有过你》;《开放夫妻》;《当亚当遇见夏娃》
When Adam meets Eve编者按:
本期赏析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舞台设计教师沈力作品昆曲折子戏《红楼梦》,话剧《只有一个女人》、《这辈子有过你》、《开放夫妻》、《当亚当遇见夏娃》五部剧目 。
沈力,上戏舞台美术系讲师。2000年毕业于上戏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本科,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8年获上戏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艺术硕士学位(MFA),师从刘元声先生。
多年来执着于戏剧舞台设计工作,主要作品:话剧《摆渡人》、《何事惊慌》、《枕头人》、《致青春》、《谋杀似水年华》、《妄谈与疯话》、《步步惊心》、《七月与安生》、《Woman In Black》、《牛虻》、《杜拉拉》、《谁拔了我的气门芯》等,歌剧《文姬-胡笳十八拍》,文化中国SOLO2006(2006/03)之川剧《情叹》,越剧《镜像红楼》,昆曲《伯龙夜品》、《藏》,昆曲折子戏《红楼梦》,京剧《死水微澜》,音乐剧《小小的我》,舞剧《折影》等各类剧目共50余部。同时在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教学中作为舞台设计指导完成近30部戏剧作品。
沈力是我系舞台设计教研室优秀的青年教师,也是上海新一代青年舞台设计师的佼佼者和领跑者。师从韩生教授、胡妙胜教授、刘元声教授,从事舞台设计教学工作,以其严谨、执着的态度及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探索经验,深获同事们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名当代舞台设计师,沈力擅用简约、纯净、抽象的几何形式为戏剧提供框架,用真实可靠的材料作为创造空间环境的视觉隐喻和象征,在抽象、静寂、纯粹的“几何学”式的空间创造中,配合冷静的光影处理,使空间生出一种格外的“情”。
在沈力的设计阐述中,其对材料的选用、光影的追求、空间的塑造是充满“心机”的。我们能清晰感受到一个优秀青年设计师对戏剧文学作品的精确解读,及其对充满个性的“视觉化”空间表现的“老诚”。正是这种“心机”在与戏剧融合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能长久驻于观众心中,并让戏剧人物精神栖息的“场所”。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沈力设计语言的与众不同。从某种意义来说,沈力正创造着一种“沈力式”的戏剧空间。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韩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力是上戏舞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也是优秀的青年舞台设计家。从业不久,其设计创作已经在国内各地和欧洲留下深深的足迹。如今,他的设计作品从理念、风格、方法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征,在新一代的优秀设计家之中,他的设计创作已经走向成熟。
昆曲折子戏《红楼梦》
原著:曹雪芹
编剧:张弘
导演:石小梅 等
舞台设计:沈力
灯光设计:郭云峰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 石小梅昆曲工作室出品
2011年11月首演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胡妙胜:设计者抛弃了戏曲舞台设计的惯常手段:画景片、装饰图案、帷幔……他用中国建筑的柱子、额枋构筑了一个可变的空间,它的形象与《红楼梦》形象自然吻合,而空间的空灵又有助于传统昆剧的表演。
沈力:中国戏曲的精髓在于其以简化繁但却又内涵无限,中国木构建筑也是悠久文明的再现。设计中使用了中国古建筑之檐柱、斗拱、额枋等最基本的构架,利用吊杆的升降,配合同步的卷轴幕帘机械,实现了灵活转换不同的室内外空间的功能。利用柱和墙区分出不同场次的“出将”和“入相”,同时道具亦使用戏曲格式的一桌二椅。所有的努力都意在尽力保持传统昆曲表演的舞台空间。在这部戏中,舞台设计力图达到最基本的中国古建筑之美与最正统的中国昆曲表演相融合的目的。中国戏曲的舞台设计创新必须要迁就传统,不应以技术覆盖传统,技术应该是内在支持外在的传统。有时候旧的东西往往就是最美的。
话剧《只有一个女人》
编剧:达里奥·福[意大利]
导演:何雁
舞台设计:沈力
灯光设计:谭华
上海戏剧学院出品
2007年12月首演于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
胡妙胜:极简,却非无意。超常规,横亘舞台的餐桌在演出文本的语境中可以生成多层意义。同时,它又是高出台面的表演区,可以成为各种环境下的场所。
沈力:一个被锁在家中的女人,那么对于她来说这个家就是一个禁闭之地。舞台设计主要以黑白对比体现剧情的黑色幽默和眼泪。超出常规的桌子横亘在屋子中间,占据了女人生活的全部,家务事压迫到她,甚至桌子本身。既然她的生活都围绕在这张桌子周围,她的梦和美好也只能来源于桌子,由此,桌面在需要时就成为一个高于地面的表演平台,可以是广场、舞台、床……背后的墙在后三分之一的戏中悄然消失,显露出的是悬浮于黑暗的家门。当后墙消失时一切开始变得不切实际,女人思想的飘摇促使她做出最后抉择。
话剧《这辈子有过你》
原著:张小娴[中国香港]
编剧:刘美钰[中国台湾]
导演:何念
舞台设计:沈力
灯光设计:谭华
上海何念影视文化工作室/上海榕纳影业有限公司出品2014年11月首演于上海人民大舞台
胡妙胜:舞台两侧及后区上部巨大体量的立方体似乎沉重地压在主人公的头顶上。这是一个压抑而沉重的空间。抽象的几何形体作为绘画或雕塑也许是无意义的,但是它在戏剧的语境中却可以产生意义,换言之,它也是记号。
沈力: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人,三段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故事。舞台上使用左右后三面的相同几何形体表明了三人的关系,中心空间是故事发生地。在当代体块化生长的都市中,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个巨大体量的“物”悬浮半空,它可以压得人透不过气,也会为人带来庇护和温暖。三个女人用各自的方式在这个现代社会中活着,并灿烂着。观者正是同样的人处于同样的社会,头上有着同样悬浮的体量,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精彩。
胡妙胜:一堵可以旋转的、悬空的墙,可以组成多样的空间,暗示不同的地点。一旦墙的旋转和演员的动作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旋转的墙刺激演员去推动它,怪不得不少人认为舞台设计者也是动作设计者。
沈力:一对开放夫妻,用无止境的争吵与冲突填满日常生活,直到不可收拾才找到彼此存在的意义。舞台设计使用了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正反景片,它是悬空的,并有窗子和橱柜在其中,加上两侧的门,形成了家庭生活空间的全部。自由空间的自由表演其实经过严格的控制和规范。随着剧情的延展,剧中人推墙,翻面到另一个空间,两人冲突打闹中,旋转墙成了最好的道具,对立、角逐、僵持、击打,全凭这一功能结构完成,演员甚至可以骑在上面旋转。简单的设计有时给戏剧表演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话剧《开放夫妻》
编剧:达里奥·福[意大利]
导演:金晔,周鸣晗
舞台设计:沈力
灯光设计:谭华
上海戏剧学院出品
2009年12月首演于上海戏剧学院黑匣子剧场
话剧《当亚当遇见夏娃》
编剧:罗伯·贝克[美国]
导演:谢帅
舞台设计:沈力
灯光设计:陈璐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Theater Mogul出品
2013年8月首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剧场
沈力:男人和女人在进化论的起跑线上同时起跑,却背对背出发……人类从原始社会一路跑来,但两性的本性是否在一开始就已经被界定?作为百老汇上演最久的单人喜剧,该剧在美国和欧洲已经上演过十余年数千场,曾获2000年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戏剧奖,基本以脱口秀形式呈现。本次的中文版设计建立在一个“洞穴”之家:男人站在男人的立场絮叨着男人与女人永远争执不下的问题;部落般的围合空间,仿佛踏入草丛就有危险觊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围合才有了“家”的安全感,男人女人也正如此一般大不相同却又相互依存。
胡妙胜:不知怎么地,一些导演和设计将“极简主义”看作时尚,殊不知现在已是多元化时代。极简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其他的“主义”可以并存,甚至拼贴在一起。在这个设计中,三面为观众围绕的伸出舞台上,设计者用自然主义的细节(如舞台边缘的杂草)创造了一个作为家的“洞穴”形象,这里看似自然主义的形象却正是一个象征。
Appreciation of Stage Design in Shen Li’s Production
SHEN Li1, HU Miao-sheng et. al.
(1. Shanghai Theater Academy, Shanghai 200040, China)
The paper commented on Sheng li's five stage design productions of Kunqu Opera The Story of the Stone, Drama Only A Woman, Have you in my life, Open couple, When Adam meets Eve.
appreciation; stage design; Sheng li; The Story of the Stone; Only A Woman; Have you in my life; Open couple;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3.013
《当亚当遇见夏娃》五部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