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丽
受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影响,中国货代企业的业务量和净利润普遍下滑,同行间竞争激烈。但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货代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呈现出多重特征
全 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商务部发布的资料显示,自2012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4年外贸进出口增长率不达标,特别是去年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同比下降7%,首次出现负增长(见图)。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2万亿元,同比下降5.9%。外贸不景气对中国货代业的影响最为显著,货代企业的业务量和净利润下降已成普遍现象。
受大环境制约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期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发达国家全球化进程有所逆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中国低端出口市场。
从国际情况看,外需持续低迷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已经公布的全球32个主要经济体前两月出口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美国下降7.4%,德国下降3.1%,日本下降7.1%,巴西下降4.7%,印度下降9.8%。
从中国情况看,由于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缓,进口需求下降。商务部对全国3000家外贸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其中57.7%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3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7%,扭转了此前的负增长态势。但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3月份出口大幅回升原因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和基数因素:季节性因素主要受春节影响,出口或往前赶或往后推;基数因素是去年3月月出口额是全年最低的。今年的外贸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货代物流业是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环节多,产业链长,行业规模大,对国际贸易依赖性大,可以视作国际贸易的“晴雨表”。外贸形势的持续低迷,无疑会压缩货代企业的盈利空间,尤其对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因业务量不足难以维持,被迫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
生存状态堪忧
由于货源不足,货代企业间的竞争正在加剧——为抢夺市场,恶性压价。
上海一家货代企业负责人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货代业是个微利行业,每票货物利润不高。现在出口商和进口商都在追求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进口商紧急订货并限定出口商交货时限,出口商将交货时限的压力转嫁给货代企业,同时进口商也向货代企业施压,让货代企业快速交货。倘若未能及时将货物送到货主手中,货代企业很难收到该票货物的各种费用,有时还得赔偿货主因此蒙受的损失。即便打赢了“价格战”,也很难赚到钱。
“除了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功能分散、经营模式相对落后、专业服务能力弱、行业缺乏创新、企业规模较小也是货代业的真实现状。”该负责人坦言。
中国货代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领先的国际物流企业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竞争激烈的货代行业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可用“小、少、弱、差”四字概括。大部分货代企业规模小,人员数量、营业额及市场份额等都较少;服务功能单一,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服务,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资源整合能力弱,不能满足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要求,成本过高;管理水平差,在人员、市场营销、信息化及网络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
世界货运联盟中国区副总裁王大民曾表示,国外物流市场起步较早,集中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主导市场的大型骨干企业。而中国物流市场极度分散,前50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5%,缺乏骨干型物流企业,而货代业的情况也极为类似。
业内某网站对当前中国货代业的乱象做了详细总结:一是行业无标准。有网民“吐槽” 没有信息和服务标准,如订舱业务中,每家航运企业都有自己的电子数据交换格式,货代企业与其对接成本很高。二是信息不透明。每个口岸港区、海关、堆场、航运企业等“信息孤岛”太多,也不提供对外接口,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被相关企业使用。三是行业潜规则阻碍发展。退佣、回扣等导致众多腐败和不正当竞争,很多资源拥有者不愿意让信息透明化,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四是货代企业垫付资金较大成为行业发展瓶颈。货代企业是轻资产企业,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到资金。五是行业没有成型的航运金融产品相配套,竞争处于低端阶段,一味进行价格竞争而忽略服务本质。此外,随着贸易、“营改增”等税务改革政策的影响,采取离岸价的航运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本土货代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希望中国政府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和推进,特别是信息标准;加快信息接口的公开和应用;加大惩治行业不正当竞争,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行业环境;大力推进行业互联网化进程,扶持一批优秀企业落地行业网络平台,加快行业发展;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并能与银行信用体系对接,利用行业数据和单据解决融资难问题;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做好服务监督和投诉处理,提升服务品质;外贸及税务政策上调控和鼓励到岸价的航运市场,扶持一批有潜力的大型货代企业;加强货代人员素质的培养和诚信体系的建设。
抢抓发展机遇
据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刘学德介绍,中国物流行业已全面开放,国际同行进入基本无壁垒,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整个行业基本呈现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刘学德指出,虽然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风险因素依然突出,但经济复苏的势头趋于改善,有利货代业的亮点很多,代表新经济特征的“一带一路”、自贸区、跨境电商、“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将形成新经济动力。
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其中,服务出口居第5位;服务进口居第2位。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促进外贸创新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等举措。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进出口环节收费得到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企业负担逐渐减轻,随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和红利释放,这些都将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物流业中长期规划》、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货代“营改增”42号公告等系列政策出台后,对稳增长、促发展、激发货代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都会产生积极意义。特别是海关商检等配套措施不断改善,对货运代理服务便利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科技进步正在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组织模式、运作流程,为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合作提供技术平台,国际货代业在强化内生动力,提质增效中将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与完善,经过新常态时期调整修炼,未来中国货代业前景将更加可期。
上海航运交易所资深评论员马途指出,随着传统制造业产能的外移,并伴随中国新兴产业兴起有个过程,之间存在一个时间上的断点。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这个断点随着新兴产业的成型和市场的恢复,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弥补;另一种是产能的转移是单向的,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即便金额重拾上升阶梯,结构也必然发生改变。马途表示,从贸易中心、制造中心依据时间轴在全球的嬗变历史看,他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外贸的形态一定有一个转变,服务业贸易的比重将上升,高货值、高附加值商品将增加。相形之下,以往与制造业、低端制造业相匹配的货代行业,一定不会又恢复到以往火爆市况。对于这一点货代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主动洗牌、主动升级、主动聚集,实现行业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