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炼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育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在新时期大背景下,系统化、层次化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改革
就业指导是连接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纽带,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引导大学生顺利选择职业和成功就业是就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就业指导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还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很多高校只是把就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有的高校只是在毕业前给学生安排几场讲座,即使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在学时数上也是参差不齐,从学生刚进校门就应该开始的分阶段、有重点的、有持续性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还没有做到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因而就业指导教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目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高校,在教学形式上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灌输模式,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多样化、市场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感到就业指导课空的内容太多,对他们不实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当前许多高校在开设此课程前没有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调查,也没有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导致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另外,就业指导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主要是由学生工作队伍的教师或社科部的教师担任,他们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受传统教育理念、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就业教育意识不强,不具备开展科学规范的就业指导教育的能力,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依旧只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和书本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兴趣、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很难胜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效果,也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的专家和专业人士,更无法瞄准高校就业指导领域的制高点。
二、如何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一)提高认识,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把就业指导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就业指导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就业指导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充分融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教材建设,坚持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提升教学质量。就业指导课程应当以企业的需求为前提,加强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亲身到企业中进行观摩学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好地进行规划。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证高效人才输出的质量。
(二)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坚持培养与引进兼顾,教学与科研并重,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不定期地组织科研、现代信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讲座或培训,开拓视野,使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在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构成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教学团队。
(三)加强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全面建设就业教育基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给当今青年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训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邀请成功人士开展“就业沙龙”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解答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就业权益保障和就业心理辅导的教育,以便进一步落实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推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就业指导信息化。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上,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由注重传统的讲座、专栏、供需见面会、招聘会等模式转向注重利用现代高科技电脑网络模式,搭建以网络为载体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系统,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就业的好帮手、用人单位信赖的信息渠道、高校各部门工作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毕业生职业指导的效率。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与高校联合举办网络人才市场,实现毕业生和单位的网上择业和招聘,学校也可以向社会提供毕业生资源信息,并收集需求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三、结语
就业指导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就业指导是实现教育的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桥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从长远来看,就业指导教育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各高校应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教育,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逐渐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新模式,不断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平,王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06).
[2]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1).
[3]余明,曾璇,李国章.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9).
[4]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